(文化視點)“不倫不類”還是“相得益彰”?--交響樂混搭京劇、搖滾、曲藝引熱議
梅葆玖(資料圖片)
“交響樂混搭”在中國樂壇著實刮起了一陣風暴:梅葆玖唱起了京劇交響樂;崔健奏響了搖滾交響詩;周立波說起了曲藝交響書……
各方評論鋪天蓋地而至:要么罵其“不倫不類”“糟蹋藝術”,要么贊其“洋為中用”“相得益彰”。熱議中,讓我們聽聽當事人的看法,感受音樂發展的脈搏。
交響樂+京劇:“咖啡”“油條”摻在一起還想吃嗎?
美味的“咖啡”,噴香的“油條”,分開享用都習慣,可摻在一起你還想吃嗎?
今年,多場京劇交響音樂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就連中國最高音樂學府的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EOS樂團,也開始為京劇大師梅葆玖伴奏,公演京劇交響樂《西施》和《赤壁》。
不少觀眾被“雷”倒了。“交響樂給京劇伴奏,與其說新鮮,倒不如說荒唐。交響樂更在乎每個音的干凈和純粹,而京劇多強調抹音、滑音、打音之類,兩樣瞎攪和,京胡的聲和韻全沒了,簡直不倫不類。”戲迷吳迪邊說邊搖頭。
“現在不管啥新編戲都得跟交響樂合作,還美其名曰"洋為中用",我看是嘩眾取寵。”交響樂迷陸嘉文對記者說,“本來交響樂在中國普及就困難,再加上"同病相憐"的京劇就更沒救了。我一聽京劇交響樂,渾身起雞皮疙瘩,讓我多活兩天行不?”
也有不少觀眾對這種新形式挺寬容。觀眾張耀蕊點評道:“京劇的文場有點兒單調,在喧嚷、恢弘氣氛時來段交響,在悲涼、細膩感情間穿插弦樂甚至配些和聲,效果還不錯。”
面對觀眾的品評,梅葆玖坦言,交響樂和京劇表面上水火不容,實則并不矛盾。“我從小就很喜歡交響樂。那時父親從國外經常帶給我不少古典音樂唱片,我特意學習國外歌唱家的發音、氣息等練聲方法,對京劇表演大有裨益。”
EOS樂團首席指揮胡詠言教授從發展史的角度把交響樂和京劇比作“親哥倆”:“京劇的全盛時期是乾隆時期(18世紀晚期),而這恰恰是莫扎特和古典音樂的鼎盛時期;京劇當時在皇宮或大戶人家演出,而古典音樂也叫"宮廷音樂";現如今,它們都遭遇著受眾群減少、普及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問題的關鍵不在二者該不該混搭,而是沒有很好地融合。作曲結構松散、配器不著邊際,結果成了"魔鬼與嫦娥共舞、領帶和禮帽齊飛"。”著名作曲家葉小鋼認為,西樂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結合未嘗不可,但要在調式銜接、樂器搭配、節奏掌控等方面下大工夫才行。
崔健
交響樂+搖滾:“用"垃圾"糟蹋"高雅"?”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與北京交響樂團跨界合作的“搖滾交響詩”即將在北京亮相。有報道稱這場音樂會票價比王菲演唱會還高。
北京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譚利華表示,他與崔健等人仔細研究了先前搖滾與交響樂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專門邀請作曲家擔任編曲,全力烘托音樂會的表現力。
網友“首席”調侃道:“有些藝術家總離不開商業炒作。為謀利不惜讓高雅的交響樂調配搖滾"垃圾",簡直在糟蹋藝術。”
對此,崔健說,商業合作不是他所考慮的。“搖滾與古典之所以有些排斥,是因為有些人總以為古典音樂是宮廷式的、貴族氣的,而搖滾樂是旁門左道、不入流的,所以不屑染指。這是一種誤解。”
崔健認為,搖滾有一種“在苦難中破后而立”的感受,需要古典音樂營造苦難的氛圍,形成互補。“我想象中的搖滾樂章會更加交響化。”
有古典音樂背景的崔健曾是一名小號手。他所演唱的搖滾歌曲《一無所有》,無論是悲涼的音樂還是深厚的低音,都來自古典交響樂對他的熏陶。
一位樂評人認為,交響樂和搖滾是相通的。著名音樂人三寶和崔健一樣,也曾經過嚴格的古典音樂訓練。他置“古典逃兵”的帽子于不顧,先后創作《不見不散》《暗香》等上百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周立波
交響樂+曲藝:“把交響樂拉下神壇?”
這兩年,交響樂混搭“西河大鼓”“天津時調”甚至“海派清口”的演出層出不窮,上座率高得驚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周立波、余隆合說“海派清口交響書”。在這場音樂會上,從小提琴到大提琴、從小號到大號,周立波用海派清口方式向觀眾介紹了交響樂數十個聲部和幾十種樂器,令觀眾捧腹大笑,印象頗深。
余隆解釋道,這種演出形式在國外司空見慣。“如果用周立波的明星效應,把觀眾引入音樂廳,通過他的幽默講解提高百姓對高雅音樂的理解,那絕對是好事。”
兩獲奧斯卡獎的英國喜劇演員彼得·烏斯蒂諾夫,曾作為古典音樂的推廣者,用詼諧的語言錄制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廣為流傳,一下子令古典樂親切了起來。
“交響樂"跨界",不是要把它的一只腳跨到音樂圈外,而是要讓圈外人跨到行內來。用幽默的方式把交響樂拉下"神壇",讓觀眾知道古典音樂并非高不可攀我就滿意了。”周立波最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