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個周五,滾石演唱會前一天,內地一行記者浩浩蕩蕩飛抵臺北,在桃源機場過關時,因入臺證上填寫的來臺事由為“大眾傳播活動”,引起了審查員的好奇。
過程中,一位30多歲的女審查員忍不住問了句,“你們都是大陸記者吧,來臺灣采訪?”,“是的,來看滾石。”當得知答案后,她笑了笑把證件遞還我們,并悄悄說了句:“好羨慕你們哦!”
同一天,臺灣正舉行隆重的五都大選,但當地氣氛讓我們隱隱覺得,滾石這場演唱會的影響力,似乎能和同期舉行的政界選舉相提并論,甚至在某個層面上,可以說比大選更受關注。
那一天的傍晚7點多,演唱會如期舉行,伍佰、陳升、娃娃、黃韻玲、李度……這些在我們這代人心目中深深烙著青春印記的名字輪番登場,精彩程度已不需多言,現場一萬多名觀眾的吶喊聲足以證明一切。我想,這輩子不會再有第二場演唱會,能讓我乖乖坐在位置上,五個小時不愿離場,而且還要連看兩晚。
但在重現輝煌之余,滾石也無法避免地暴露出其蒼白現狀。說到底,滾石賣的始終還是回憶,能打動我們的,也只剩下回憶。當晚在現場,看著那一幕幕懷舊畫面的上演,那一首首經典歌曲的重溫,我確實被感動了,但同時也隱隱感覺到悲哀。
這所謂的悲,不僅僅是來自滾石,同時也因為自己———這場演唱會越是成功,就越證明了滾石的沒落,而我們在回憶面前越是被感動得一塌糊涂,也越證明了自己的老去。現在除了回憶,似乎就沒有其他事情可以觸動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了。
回想起來,今年其實有太多這類販賣回憶的演出,先是“吶喊”的中國搖滾集體懷念,然后是王菲的復出開唱,再下來就是這場滾石三十演唱會,這三場演出的共同點,就是都只唱老歌,票房爆滿,以及觀眾都以70后一代為主。
但回憶是緊缺資源,遲早有一天會被賣光,對于滾石,這是他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對于我們,當有一天連回憶都不能打動自己的時候,那我們就真的是麻木了。
所以,人還是要逼著自己向前看的。恰好在滾石演唱會一周之后,臺北還有一場大型演出———簡單生活音樂節,這仿佛是跟滾石叫板的一場戲,參演的樂隊大部分都是現今臺灣獨立音樂圈里的中堅,陳綺貞、張懸、盧廣仲、魏如萱……而這臺音樂節的創始人,恰恰也是曾為滾石打造過魔巖文化,但在十年前就脫離滾石的張培仁。
在張培仁眼里,回憶是一件不值錢的東西,他甚至不愿意再去回想那個關于滾石的輝煌年代,因為眼前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考慮。他的思潮跟現在的滾石是背道而馳的,所以選擇了另一個相反的方向。希望通過宣揚生活本質的東西,來創造出更適合新一代臺北年輕人的文化和潮流。
這場音樂會已經閉幕。我去現場,抱著另一種態度,另一種目的。我想知道,在這個跟回憶完全無關的,一個不屬于我的年代的音樂創意氛圍當中,我還能不能找到感動。
■南都娛評員 黃銳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