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
2005年,55歲的“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作為“歌壇新人”出了第一張專輯《匆匆》;2011年,他與國際級音樂制作團隊、美國頂尖樂手傾力合作,碰撞出一首首充滿感恩的歌曲,完成他61年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2012年11月17日,這位白發蒼蒼充滿故事的老人將帶著他這兩張專輯于深圳音樂廳開啟“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
載譽滿道的“臺灣民歌之父”
上世紀70年代臺灣民歌運動,奠定了后來臺灣流行音樂甚至整個大陸流行音樂的基調,胡德夫就是這場民歌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單純從流行音樂這個角度來講,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在臺灣流行音樂歷史里,胡德夫這個名字舉足輕重。從上一張專輯《匆匆》到最新專輯《大武山藍調》,胡德夫給歌壇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就像一幅幅田園風景畫,贏得了很多聽眾。
“一個山上的小孩,11歲來讀書以后,他最后是一個歌手。他為什么能考到臺大,為什么能碰到李雙澤,他們一起寫歌怎么會寫《牛背上的小孩》?”談及為什么臺灣和內地不同行業的人對自己的評價都很高的原因,胡德夫表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首有故事的歌。他也表示,現在最想去旅行,去看看歌的源頭,把自己詠嘆的源頭也帶去。他決定要在臺灣認真的走一圈,跟各族群的人玩音樂,把生活化的、根源性的東西變成創作,為下一張專輯累積作品。胡德夫還鼓勵年輕人寫出自己的感受和經歷,這也會變成一個時代的歌。
即興而成的《大武山藍調》
不同于第一張專輯《匆匆》充滿臺灣的味道,《大武山藍調》的誕生方式很不同,完全是他跟美國的音樂家們即興唱出來的。2010年底,在從事社會公益事務之余,胡德夫去了一趟美國,這次美國之行,促成了他的這張唱片。“我希望見到一些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談音樂,互相用音樂去傾訴,就像我的同胞之間用的那種方式。”一個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錄音師,錄音師又給他介紹了很多黑人樂手,這些樂手曾經跟很多大牌歌星合作過。胡德夫和這些樂手一起表演,十幾天下來,他們錄下了很多歌曲。
胡德夫把這次音樂之旅的成果作為一次朝圣的經歷化為了《大武山藍調》。《大武山藍調》聽起來就像一次聚會時的即興表演,真實且震撼。一個來自偏遠山區的人,曾經的民歌運動的骨干,用音樂在不同種族之間尋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家園。
深圳音樂會感動在即
今年9月8日,胡德夫在北京的壹空間Live House演唱,不大的演出空間擠進來400多人,還有100多人等在門外。胡德夫說:“本來想能有幾十個人一起來交流一下,聽一下新專輯,沒想到來了這么多人。”交流變成了很正式的演唱會。9月18日,胡德夫在上海MAO Live House舉辦了《大武山藍調》談唱私享會。在當下浮躁的年代,胡德夫唱的是連綿的山巒、汩汩的溪水、廣闊的海洋、靜謐的月光、自由的飛鳥。胡德夫表示沒想到上海的朋友會做那么多功課:“當我發覺有人知道我的歌,還是那么年輕的觀眾,我很感動。”
11月17日,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將帶著他有生之年迄今為止的兩張專輯來深圳開啟音樂會。屆時,胡德夫將會自彈自唱《楓葉》、《牛背上的小孩》、《太平洋的風》、《匆匆》、《美麗的稻穗》等經典代表作,向深圳的觀眾講述屬于他和臺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