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國際青年建筑師在貴陽花溪做的CBD方案效果圖。
觀念在圖紙上顯示,已是一種實現
對于同行的批評,MAD建筑事務所并未在論壇上正面回應,“我們只是提供信息和我們自己的觀點”。
發言人陳小姐說,MAD對于批評的態度是開放的,這個實驗本身就歡迎更多的人參與探討和研究。網上論壇上的言論不能當成建筑評論來看,有些人的言論方式“非常個人化和情緒化”。
在接受采訪時,陳小姐更樂于表述MAD在建筑上的理念,而對與開發商接觸的細節卻避而不談。
她用“理解狀態不同”來回應“這些建筑與當地環境格格不入”的批評,“要有新的嘗試,否則你永遠不知道更多的可能性”。她澄清說,“我們不是3天就把設計拿出來了。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在當地考察、跟業主見面、開研討會后,歷經半年才公布最后的方案。態度是認真嚴謹的。”
關于花溪是否適合建CBD的質疑,陳小姐說,“我們的設計中也提出了我們的思考,包括對在這里建CBD的思考。”
“項目名稱代表了開發商的一種期望,我們也給它增加了自己的設計理想,給城市中即將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一種想象。”她說。
作為建筑師,難道真的只將自己的設計作為一個實驗,停留在紙上嗎?陳小姐說,“我們想表達的觀念在圖紙上顯示出來,這已經是一種實現了。”
也正因為只是一個實驗,所以環保節能和后期維護成本問題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但陳小姐說,很多設計都在探討用新的方式來實現環保節能。
那么,業主對設計方案是否滿意?陳小姐說,“你不如直接問業主。我的工作是對我們自身的態度進行梳理和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