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4-11-2009-5-10 地區:上海
主辦機構:亦安畫廊
地點: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7號樓A202亦安畫廊
開幕時間:4月11日 下午15:00-18:00 周六
攝影師羅杰拜倫1950出生于美國紐約,受在瑪格南圖片社工作的母親的影響,他小時候就對圖片產生了興趣。在18歲的時候,他第一次拿起照相機,記錄了民權運動以及反越戰示威。在1972 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學士學位后,他開始環游世界。于1978年回到美國,在197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少年時代》,一直到這個時期的照片都是紀實性的作品。1981 他在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獲得了礦業經濟博士學位 ,從此定居在約翰內斯堡,地質師的工作把他帶到了偏僻的村落,也正是在那里,有些東西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的鏡頭再也離不開那些因卑微而抗爭的偉大的存在。1986年,他出版了攝影畫冊《村落:南非的小鎮》,揭開了棲身于南非各地的小村落里的白人布爾人的艱苦生活的面紗,此間他開始采用正方形畫面的Rolleiflex 6 x 6相機,那些后來成為其象征性元素的鐵線與臟亂的墻也開始出現。1986年到1994年之間,他所關注的南非村落經歷了巨大的動蕩和混亂,《普拉特蘭特:來自南非農村的影像》一書于1994年出版,即刻引起了國際上極大關注,此時他已經由紀實性的觀察者身份轉變為一個參與者去構造他的畫面,費頓出版社于2001年為他出版《化外之地》,此書出版后馬上獲得當年的西班牙攝影節的最佳圖書獎。到2003年,他作品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建立靜物和更抽象的畫面,將繪畫、戲劇、雕塑融合。2005年,英國的費頓出版社再次為他出版了名為《暗室》的攝影畫冊。他的作品被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縣立美術館、瑞士蘇黎士的美術館、巴黎的歐洲攝影博物館等收藏。
在09年開春的第一檔期,我們選擇了羅杰拜倫的一系列作品,初春的上海,總有那么幾個深夜,猛然的幾聲春雷過后,竟然是綿延到第二天的雨,卻在清晨霎時間停住,于是陽光便照在這個城市的上方,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光芒。這種光芒,像極了羅杰拜倫不經意間的閃光燈,將一切暴露無遺,我們在錯愕而驚訝中,就像聽到了那幾聲由弱漸強的春雷。
在羅杰拜倫的鏡頭下,一切都悄然無聲地進行著。甚至連那些面孔:木然的、夸張的、錯愕的、驚悚的、若無其事的、掙扎的、無望的,都不露聲色地僵在那里,一一成了任由他擺弄的靜物,看得見或是看不見的臉,成團的鐵絲,潔白的老鼠,振翅的白鴿,巨大的熊,離了水的魚,骯臟的肢體,斑駁的墻,光禿的地面,這些靜止的被我們忽視的一切,居然霎時間成了主角,統統變作帶線的木偶,站在一個巨大無比的黑白舞臺上,無可名狀地上演著一出出混淆了主角與配角、混淆了現實與虛構、混淆了生與死的悲劇或是喜劇。羅杰拜倫站在舞臺高處,隨心所欲地牽動每一根線,然后用他的鏡頭定格了一個四方形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被狹小的空間無盡地放大了,變得孤立與荒蕪,在羅杰拜倫肆無忌憚的閃光燈下,一切都無處可逃,直指人心。在這種靜穆的張力下,卻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動蕩,他顯然是要將一切都揭露出來,而一切就正像他預料的那樣,我們統統中了圈套。那些真實的,虛構的,活著的,死去的,黑色的,白色的,殘酷的,美好的,絕望的,希冀的,荒謬的,現實的,掙扎的,卑微的,宏大的,苦難的,一幀幀地沉默著,保守著一個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個瘋狂與愚蠢、無望與美好的世界的秘密,我們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