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強
身邊熱愛設計的朋友談起靳埭強,總是一句:“大師! ”自1967年起從事設計,1979年成為首位入選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設計師,1993年獲國際著名設計刊物《IDEA》選為世界平面設計師百杰之一,并于1995年成為首位華人名列《世界平面設計師名人錄》。他自己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香港設計史。他回憶少年時代: “王無邪教曉我什么是設計,至于呂壽琨則教懂我中國水墨的心靈境界。 ”縱深是一道香江文化歷史的長河連綿不斷,橫向看到靳埭強的作品影響了整個華人世界。
現代主義時期
靳埭強的好朋友都親昵地叫他“靳叔”,他走在自家的展覽當中,只見一身黑衣黑褲黑鞋的身影,滿頭白發如留白,背影也恰如一張水墨畫。
人稱“香港設計之父”的香港設計先驅的靳叔,卻坦言自己年輕時代的設計全然是模仿西方的 Andy Warhol等現代主義創作:“那時我們年輕人都很渴慕西方的設計藝術。后來我得過不少本地獎項后,很奇怪為何參與世界性的比賽都不受注目,于是我逐漸發覺每個國際出色的設計師,其實都有著其本身國家的特色。 ”
“我記得自己最早在 1972年創作一個有著中國風格的設計作品,那時為一家公司設計商標,我就用中國的算盤子砌出了那家公司的三個英文字母商標,結果得了設計金獎,令我自此對中國風格的路徑充滿信心。其后我為文華酒店、亞洲藝術節等設計小冊子等,都融入很多中國民間藝術的元素。因為那時尚年青,感覺到自己開創了很新的風格,感覺用上中國文化的風格十分時尚,也甚受本地人及外國人歡迎。 ”
他嘆口氣接續說:“年事漸長,我又開始不滿于自己的創作,仿佛那些中國元素都很表面,只是將一些中國吉祥圖案,如祥云、龍鳳等加入作品,沒有多少設計可言,不過是貼個標簽罷了,像為作品穿件龍袍、戴個面譜、畫個花面,就自以為功德完滿。 ”是以他在如日中天的設計事業中,一再反思,以致推倒昨日的自己。
中國哲理進境
靳叔一直追求走出自己獨特自我的路徑,他汲取了傳統水墨山水畫的技法,但用在設計之上化成中國文字與畫的結合,過往歷史上沒有人做過,這種概念先行的做法,在設計上也是十分的新穎。
“我還記得王無邪教授帶我明了設計,而呂壽琨教授那時候批閱過我的創作,他是影響我創作最大的人,到今天我仍熱愛繪畫水墨山水,很大程度受他感染,他說過幾句話我直至今天依然銘志難忘。他說水墨創作要向古人學習,要向大自然學習,要忠于自己的心。 ”
“我那時看了很多中國文化的著作,明白了只要中國的底蘊在心中,不必將之完全放到作品之上那么外露。其實水墨元素用在毛筆之上,兩位老師的作品被喻為禪畫,就是融合了中國的儒道佛家靈感于畫作中,看似簡約的一筆,其實已是畫家深思熟慮的力透紙背的創作。 ”
中國的儒道佛三種傳統思想影響靳叔很大,也影響了中國人的行為舉止與生活態度,我們都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一套傳統價值觀,成為了我們自身的一個部分,所以一看到這些精神性的創作,自然就會有種親近感覺。當然其中也不全然是中國式的,滲入了香港的本土風格,就是中西的交融。
靳叔形容自己在中國哲學影響下的創作:“在香港回歸的紀念銀器‘母與子’中,我以中國的佛手作靈感,一只大手握著一只小手,里邊充滿溫馨的意味,也有著儒家考道的精神。 ”
“其后一個作品‘行也自在、吃也自在、坐也自在、睡也自在、玩也自在’,就取材于佛家大自在的精神,于日常生活中,城市人很難體會到自在的精神,而看著一些古老中國文人器皿裝飾而成的海報,讓人有種逍遙自在的感覺。 ”
“還有一個作品是采用蝴蝶夢的構想,國際舞蹈學院舞蹈節的海報,幾筆彩筆描繪成一只蝴蝶飛翔,有種天人合一的感覺,那是道家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