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主持:彭鋒
策展人:孫小娟
主辦單位: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
展覽日期:2011年5月8日——5月28日
開幕酒會:2011年5月8日15:00
展覽地點: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按拼音排序)
黃曉兵、李保興、李均、李偉、李垚辰、李卓、厲劍、林泰然、劉長宜、柳巍巍、寧長亮、寧丹丹、寧彬彬、任哲、申樹斌、舒興華、涂曦、汪鵬飛、王克海、夏儉寧、夏迅、蕭煌、項楠、徐松波、張春華、趙亞南
“新老大師”與“后歷史”
文/ 彭鋒
今天恐怕很難找到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有如此多的年輕人在研究繪畫。不少西方藝術家和批評家都已經宣布繪畫死亡了。但是,這種宣布顯然對中國無效。中國在創造奇跡,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藝術領域。
中國年輕人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繪畫探索是有道理的。當藝術家將所有花樣玩遍之后,發現還是繪畫更有魅力。繪畫是人的需要,如同音樂、舞蹈一般。哪里有人在,哪里就有這些藝術形式在。
庫斯比曾經區分了三種形式的藝術,他稱之為老大師藝術、新大師藝術和新老大師藝術。老大師重視技巧、審美和人文;新大師重視觀念、批判和創新;新老大師重視觀念與技巧、審美與批判、人文與創新之間的結合。作為一位資深批評家,庫斯比觀察到“新大師”的藝術已經終結,未來的藝術是“新老大師”的藝術。為此,他號召畫家從街頭回到畫室,去研究和錘煉自己的藝術表達手段。
丹托的藝術終結論,事實上宣布的不是藝術的終結,而是新大師藝術的終結。到了藝術的后歷史階段,像新大師一樣創新已經不再可能。但是,這并不等于藝術不再可能;相反,藝術的領域反而更加寬廣了,因為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各種藝術形式,在藝術的后歷史階段都可以再次出現。后歷史階段的藝術家,通過組合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各種藝術風格而創作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見,后歷史階段的藝術家,需要有淵博的藝術史知識,需要熟悉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各種藝術風格。從這種意義上說,后歷史階段的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學問家。
從庫斯比和丹托的論述中可以得出這樣的推論:今天的藝術不再是簡單的觀念藝術或者革命藝術。今天的藝術需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有技巧上的難度,也要有知識上的難度。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今天中國有如此多的年輕人在研究繪畫。
當然,今天中國年輕人對繪畫的研究,絕對不是丹托和庫斯比影響的結果。幾乎沒有多少畫家知道他們,更不用說認真研讀過他們的理論了。中國年輕人完全是憑借對藝術的赤誠而走到了這一步。他們不再模仿西方,因為在繪畫上西方今天實在沒有什么可供模仿的了。今天的中國藝術家比西方藝術家幸運,因為中國有一個歷史悠久而獨特的藝術傳統。經過現代性的洗禮之后,中國藝術家能夠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西方傳統,但是西方藝術家要理解和接受中國傳統卻并非易事。當中國藝術家將中西方繪畫混合起來創造出嶄新的藝術樣式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為藝術界藝術的引領者。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2011年5月5日于北京大學蔚秀園
黃曉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