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吳鴻
策展助理:姜鑫、張艷
視覺設計:孫初
展覽時間:2017年2月23日—4月23日
開幕時間:2017年2月23日 下午3點
展出地點:藝術國際美術館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北街205號
參展人員(依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班學儉、蔡猜、蔡麗賢、曹性淑(韓國)、陳莉麗、陳亞峰、成藝、崔書塵、崔孝華、代鋒、代化、戴翔、董迎寶、杜江浩、杜靚、杜偉、龔玉、郭景涵、韓鋒、賀文斌、華敏慎、黃斌、黃蟲、惠書文、李冰、李建樹、李黎(澳門)、李松林、李小彬、李亞平、李洋、麗淑、劉東東、劉洪藝、劉靜濤、劉克、劉溧民、劉偉、劉小鴻、劉勇、劉智峰、梅新武、匿名、牛玉龍、樸天琦、三水、宋啟堂、孫可、孫志曄、唐夢媛、陶木華、王德磷、王俊藝、王雷鳴、任賢義、吳智軍、席華、夏月、肖野、許峰、楊創宇、楊啟帆、楊洮、楊徐、應志紅、
說明:此名單為截止至2017年2月18日前所投遞作品,另有部分網友投遞作品因尺寸不符合本次展覽要求故未收錄在本名單之列
王雷鳴《云圖》紙本綜合材料,2016
踏入新一年,首先特別祝賀云圖——藝術國際“群”展的所有參展藝術家們,祝賀他們在這樣一個浪漫而富有詩意的季節,有緣走在一起舉辦這個展覽!
這是一個匯集眾多小作品的大展覽,作為藝術國際美術館開館以來的首個群展,展覽名稱“群展”既是指一個群集式的展覽方式,同時也是指在“微信群”的特殊技術平臺上所發生的一種新的交流方式和展示方式。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特別在當下多種傳播媒介交融作用的“自媒體”時代,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是藝術表達的新的對象;另一方面,也悄然改變著作為社會人群的一個組成部分的藝術家的精神層面,因而藝術家們的藝術觀念、創作表現、傳播方式、品鑒標準與發展趨勢等都顛覆了以往的任何時代。
作為策展團隊的一員,我們更關心:在自媒體時代,藝術家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著什么樣的變化?在網絡文化廣泛地影響到人的日常生活多方面的今天,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受到哪些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對于“藝術”的理解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傳統的“作品”形態在網絡社會化的今天,發生了哪些變化?傳統的作品展出方式,也即是“展覽”的形式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討論的話題。
為了將話題討論范圍更為集中,同時,也為了將討論的過程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本次展覽設定在一個微信群里來展開話題。它的好處在于我們不需要考慮“群”以外的其他事情,也就是說,不需要在意邀請者的意圖,也沒有對畫種和形式做任何限制,在這種自由的條件下,本次展覽不預設特定的主題,更多的是想借此呈現出一種藝術網絡化的現狀。但是,眾所周知微信群人數上限為500人,這個限制目前還無法突破,所以,在此將這個“群”的概念進行放大。而最終設定的游戲規則是:具體的“藝術國際群”僅僅是話題展開的理論基礎,而更廣泛的因為受到人數限制而暫時不能加入到這個群里的藝術國際網友,都可以參與這個展覽的過程。故而,本次展覽的參與者除卻已經有成熟創作風格的職業藝術家也有剛剛開啟藝術之門的學齡前兒童、此外還吸引了一些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素人藝術家,以及眾多專業藝術院校的在校學生。
為了更貼合后網絡時代的移動設備視覺觀看習慣,本次展覽分虛擬和現實兩種方式進行展示。在實體展廳展出的每件實物作品長、寬、高不超過十公分,所有作品依照作品投送的先后順序沿藝術國際美術館展墻一圈圈上升式展開,在此借由一個IT術語——“云圖”(原指將經由某種機制或算法所得到的結果,通過隨機的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反觀在網絡刷屏時代我們每時每刻所接觸到的海量的視覺碎片。展出期間作品公開征集將繼續有效,這將是一次動態展的出的過程,觀者可在欣賞的同時隨時添加實物作品,由此在持續添加的圖像間尋蹤覓跡,一瞥他們的日常體驗、個人性情和趣味。讓這場展覽借由藝術的方式成為您春日里的一次遠足,圍繞移動設備觀看習慣和圖像制造展開坦誠而嚴謹的討論,將廣義的網絡文化切開一個觀察的“切口”, 在凝望的持續變焦中,正視對于互聯網作為力量和信息的探索和思考。
杜偉《小孩兒》微噴,1983
成藝《墨者》馬口鐵盒、丙烯,2016
李建樹《我的網友》磁帶、油彩 2009-2016
王德磷《靜默的遐想no.1》木板油畫 ,2016
惠書文《NIAO》油畫,2014
郭景涵《凡心千萬系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