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李延州寫生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7.3.4—2017.4.13
開幕時間:2017.3.4 下午三時
主辦單位:798橋藝術空間
協辦單位:中國文化創意傳媒;扶春文化藝術機構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D09-1
木質架構之一 180×180cm 2016年
文/李延州
我喜歡建筑,勝于湖光山色。更喜歡年代久遠的建筑架構及陳陳印跡。其所釋放的滄桑氣息和所具有的造型魅力,足可吸引我駐足耐心拜讀。建筑無論材質何為,造型殊異,無不體現出那個時代創造者理性的力量和智慧。那些以不同材料組合成的建筑架構,歷經了千百年的歲月侵蝕,依舊巍然屹立,似無字碑文般散發出醇厚的光芒。
暖冬 180×180cm 2017年
對徽州民居的迷戀,正是出于自己對古老建筑架構的情有獨鐘。去年深秋,機緣巧合,邂逅歙縣古鎮---許村。村子里歷史悠久的牌坊和祠堂依街矗立,氣場宏大,壯觀可嘆!石牌坊直立堅挺的造型,豐富精美的雕刻,斑駁粗糲的肌理,交疊含蓄的色彩,古樸之風耐人品讀。祠堂里的梁柱,線條挺拔而舒張,色彩沉郁而隱變,柱縫韌裂而通貫,足以讓人體會到拙樸之美,如沉音微鳴。這龐大的信息量,像鴻篇巨制的文章,不忍一目十行地粗粗略過,只得細細品讀。如此宏大的內容,小尺寸的畫幅已很難應對,思量再三,訂制了一批大幅畫布運至現場,放手一搏。寫生的過程即是深化研讀的過程,畫面的“架構”,是通讀之后的表現與釋放。圍繞“架構”一題,在許村寫生三個月有余,是一次專題性的大畫幅寫生嘗試。
石質架構之一 180×180cm 2016年
直弧建構之二 40×40cm 2016年
去年夏天,第二次赴俄羅斯考察寫生,落腳新城。城中聚集著眾多教堂,各展風姿,觀后興奮不已。朋友稱:雖名為新城,但已有千年歷史。新城的教堂,包含周邊的在一起,號稱三百座有余。這座歷史悠久的僻靜小城,曾經是宗教的繁盛之地。
新城城中的教堂,或粉刷一新,暗藏過往;或風雨侵蝕,直陳歲月。從恢宏的大型教堂到磚礫壘筑的小型教堂,無不顯示出國家的傾力和信眾的夙愿,大大小小的教堂共同筑建起信仰之城。教堂雖姿態各異,造型卻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在建筑結構上,皆為直線和弧線、方形與圓形的變換組合,以此形成演化空間,承載著人們的精神寄望。
直弧建構之五 40×40cm 2016年
直弧建構之六 40×40cm 2016年
面對宏大的“教堂博物館”,我無心再去別處游覽觀光,迅速投入工作之中。異域作畫,為方便起見,均采用小幅畫布。教堂的強烈觸動,我決定把教堂作為主體來表現,省略背景的多余風光。根據自己的理解變換表現手法,主觀與客觀的選擇都由現場感受而定。每天熱情高漲,忙碌作畫,不知不覺中,已到滿載而歸時。
此次以“架構”為題的展覽,都為寫生方式現場完成的作品。觸角小試,意求今后圍繞此題延伸拓展。
藝術家李延洲
李延洲
1954年出生,哈爾濱人。
197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5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班。
1990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繪畫專業,獲碩士學位。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