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作品:1957年攝于北京
展覽名稱:馬克?呂布鏡頭中的中國
策展人:羅蘭妮?杜赫
展覽時間:2019年3月15日-4月13日
主辦單位:CGK昆明當代美術館,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馬克?呂布基金會
展覽地點:CGK昆明當代美術館
2019年3月15日(星期五),CGK昆明當代美術館將迎來今年的新展——《馬克?呂布鏡頭中的中國》攝影展。本次展覽由策展人羅蘭妮?杜赫(Lorène Durret)精心策劃,由CGK昆明當代美術館、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以及馬克?呂布基金會共同主辦,是2019年法語活動月的重要活動之一。
馬克·呂布成名作《埃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工》 攝于1953年
1923年生于法國里昂的馬克?呂布(Marc Riboud),是公認的中國紀實攝影的“教父”級人物;是著名攝影師代理機構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里唯一用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報道中國的人;也是拍攝中國的國外攝影師中最為深入中國、也拍得最全面的一位。
畢加索 攝于1952年
從1957年第一次到訪中國開始,馬克·呂布在半個世紀里20多次到訪中國,見證并記錄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并以《中國三面紅旗》、《中國印象》、《中國:旅行瞬間》等攝影集奠定了自己在中國乃至世界攝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攝影師肖全曾在一次訪談中用“世界頂級的報道攝影家”來評價這位法國攝影大師(1993年至1996年間,馬克?呂布每次到中國拍攝,肖全都擔任其助手,從那時開始,兩人保持了20多年亦師亦友的密切關系);另一位與馬克·呂布親如兄弟的云南攝影師吳家林在《沉痛悼念恩師馬克·呂布》中則把馬克呂布稱為“一個有道德良知、有大愛的人道主義者,他一生拍攝的作品,永恒的讓他活著,永遠活在人們心中。”(1993年,吳家林和馬克·呂布相識于上海,當他拿出自己拍攝云南的黑白記實作品向馬克請教之時,馬克·呂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的興奮起來,之后兩人相交二十多年,書信往來頻繁,如今他們之間來往的信件依然保存完整)。
1954年 攝于倫敦
馬克?呂布與中國有著半個多世紀的淵源,往返中國二十余次,但他始終以一個旁觀者和陌生人的身份,為巨變中的中國留下眾多珍貴視覺檔案。他曾說:“我一向更善于發現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而非那些丑惡的暴行和怪物。”對他而言,“攝影無法改變世界,但能夠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不斷變化之時。”就是在這樣的信條支持下,他花了50多年行走、拍攝,記錄這個世界和各種人生的真實面貌,不惜不悲,張弛有力。這次展出的關于中國的黑白攝影作品,也都充分代表了馬克?呂布的攝影美學——日常生活、見微知著、直覺而富于詩意。
1954年 攝于東京
對于他鏡頭下的中國,馬克?呂布曾說,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瑣碎的細節,它們不代表任何觀點或價值判斷,更無法為中國歷史變遷提供見證。“而我喜歡拍攝很細節的東西,很多別人所不關注的細節,我覺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細節中的。”
1952年 攝于紐約
馬克?呂布的作品中沒有說教意味,沒有政治動機。雖然他有機會親身接觸并拍攝到中國的政治人物(1956年馬克?呂布在印度加爾各答結識周恩來總理之后,得到三個月中國簽證;1957年,毛澤東宴請波蘭總理,馬克?呂布成為唯一獲準進入的外國攝影師),但他總是強調,他最愛拍攝的還是街頭的陌生人,那些鮮活、平淡、真實的凡俗生活與瑣事讓他最為興奮。“要理解中國人如何想、如何感受,太難了,我必須把那種精妙的分析和敘述讓給別人去干。發現中國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你的眼睛。”馬克?呂布曾說,“我熱愛東方,遠超我們的城市,或者我成長的家鄉。我們總是被相反的、不同的東西所吸引。”
馬克?呂布
2016年8月,93歲的馬克?呂布在巴黎因病與世長辭,同年,他的核心作品被收藏到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我們期待通過這次展覽,和大家一起去了解馬克?呂布向我們所展現的“一個復雜的、摩登的、同時又古老的中國,一個馬克?呂布用心勾畫出的中國”(馬克?呂布夫人:凱瑟琳?呂布)。
展覽將從2019年3月15日持續到4月13日,期間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展覽名稱:馬克?呂布鏡頭中的中國
策展人:羅蘭妮?杜赫
展覽時間:2019年3月15日-4月13日
主辦單位:CGK昆明當代美術館,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馬克?呂布基金會
展覽地點:CGK昆明當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