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藝術中國

中國網

尋山造境——福州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展

尋山造境——福州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展

時間:   2019-12-20 23:08:39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訊 >


主辦單位: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管委會,萬科倉前九里

承辦單位:北京三而藝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28日—2020年2月29日

開幕日期:2019年12月28日下午3點

策展人:王志剛  張長收

藝術總監:蔣慶譯

執行團隊:曾志杰、張樂

參展藝術家:蔡小松、陳彧君、陳鴻志、陳胄、林萬山、龐楠、任宏偉、蘇上舟、吳達新、王儼、徐子薇、許仲敏、一山、主瑪于江、鐘飆、張釗瀛(按姓氏拼音排名)

展覽地點:福建福州梅塢路2號 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原倉山影劇院)

展覽門票:(購票前100名有限量文創禮品贈送) 普通票 50元  ,早鳥票 30元, 家庭票(最多含兩大兩小)100元,優惠票 30 【老年人優待證(無老年人優待證的60歲以上可以憑身份證享受優惠)、現役軍人證、學生證、殘疾證(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發)】 優惠票看展需持證

01展覽前言


1910年左右煙臺山上拍攝福州城全景-中景為中洲島及閩江兩岸商賈繁榮景象-遠景為臺江蒼霞及沿岸碼頭景象  圖片提供:池志海

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展以“尋山造境”為主題,“尋山”源于福州煙臺?是在眾?之中覓得的歷史底蘊豐厚的佳境,既是社會景觀,也是歷史景觀。蒼山煙霞、高丘低江,雖是整個福州古城傳統中軸線的結尾,其山不高,卻以獨特的人文魅力傲立于世,吸引世人關注的目光。“造境”是藝術創作的一種主觀表現方式,通過個人的想象和經驗認知,所造視覺之境終究是幻象(即便是古典時期的繪畫也是遵從視覺邏輯虛構的世界幻象)。藝術所尋求的這種普遍性,或者說是人類共同的美學理想,歸根到底是藝術與自我、社會、宗教的關系的討論,這就需要藝術家個體通過自身的想象和經驗認知,秉于理想的“虛構與再造”,即“解構與重構“。


許仲敏 《轉山》 2019 不銹鋼 亞克力 pe樹脂 水晶樹脂 鋁合金 機械傳動 LED燈 手機控色 聲音模塊 115 x 83 x 83 cm


鐘飆《山問》 布面油畫 195*300cm 2019年


主瑪于江《山水所有制——遷徙》 丙烯、建材、戈壁沙、198*117cm 2019年 


一山《風情系列》 數字繪畫   相紙打印

蔡小松《松·云谷山色》 84×168cm 絹本水墨 2018

 

陳胄 通天術?昆侖木禾(局部)160x65x60cm X 3 黃銅 2018年 

本次開館展既有對于歷史的回顧,對于文化積淀的剖析;也有對于當下的反思,對于時代脈絡的把握;更有對于未來的展望,對于社會人文的關懷。展覽共分四個單元:覓景、守望、建構、共生。四個單元側重點不同,并且呈現形式各異,油畫、水墨、裝置、雕塑、攝影、影像等等豐富多元的藝術語言承載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氣質的表達,同時也是對于藝術日益國際化趨勢發展的具體例證。

吳達新 《飛天系列》 LED燈帶 鋼架(由于場地限制,只展示翅膀) 

陳彧君 《木蘭流水》NO.1.影像,2017

蘇上舟至上·和聲(一) 宣紙 水墨 95*145cm 2015 

陳鴻志《光明之迫》13,182×273cm 膠片油畫,宣紙水墨,燈箱 2015

覓景單元呈現的是一組充滿歷史記憶的煙臺山老照片,其價值在于它以其所處歷史時期的文化、社會背景和所對應的生產關系為依托,成為當下研究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載體。守望單元則以閩籍藝術家為主,福建人的性格就是敢于冒險,敢闖敢拼,因此多數閩籍藝術家名聲在外,備受業內外關注。他們的作品形式和文化內涵既有對于家鄉文化記憶的傳承,也有對于當代文化的轉譯。建構單元以青年藝術家為主,他們的作品則表達出對于社會文明的反觀與內省,文化需要傳承,也需要新的建構。共生單元希冀在世界趨平的國際環境中,求同存異,以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與共生。

林萬山 《耕魂乙》 

龐楠《地道火也》 紙上石墨/實驗動畫 2010-2017

徐子薇 Mad Lab 2 展示效果1 局部圖1(180x80x20cm, 綜合材料-玻璃、亞克力 、LED/2017)

張釗瀛《信仰劇場—祝你夢想成真》2017-2019,布面油畫與裝置,尺寸

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前身為倉山影劇院,承載了福州人60多年的美好記憶,再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其作為荷蘭領事館,由太興洋行老板高士威署理荷蘭駐福州領事。在這樣一個老建筑里構建具有當代屬性的文化氛圍,其本身就是一件具有跨越時代意義的事情。

王儼 《誘餌》不銹鋼,紅木,金箔  540*540*720mm  2018 

任宏偉《永動機 大象》 260*110*100cm 不銹鋼 2015年  

場館介紹:

始建于清末,原址為太興洋行(Bathgate & Co.)。太興洋行老板、英國商人高士威(J. C. Oswald)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始署理荷蘭駐福州領事職務;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授荷蘭駐福州領事,直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離榕。此間太興洋行館舍一直作為荷蘭駐福州領事館使用。館舍為二層磚木結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平面接近方形。1956年,太興洋行舊址建筑被拆除,改建為倉山電影院,原洋行部分僅余地基,現建筑為蘇式新古典主義風格。

前身為荷蘭領事館,1956年改建為倉山影劇院,60多年里其承載著數代福州人美好的記憶,一度是福州文化休閑地標,如今萬科負責修繕及運營,讓歷史建筑重煥新彩。如何賦予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場館承載當下審美需求,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通過定期舉辦文化藝術活動,讓歷史與當下交映,東方與西方的融匯、碰撞,希冀這座充滿時代記憶的空間載體再次引領城市的文化潮流與時代審美。

參展藝術家:

陳彧君,197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并留校任教,現生活、工作于上海。國際畫廊唐人藝術中心、阿拉里奧畫廊、博而勵畫廊代理、合作藝術家。深圳OCAT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中被展出,并且受邀上海外灘美術館客座演講。作品曾被法國巴黎DSL藝術基金會、上海龍美術館、香港M+美術館和悉尼白兔美術館收藏。

蔡小松(1964),祖籍福建石獅。中國當代水墨領軍人物。自2002年始,蔡小松專注創作受其個人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行走啟發的奇石畫、山水畫和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現藏于國際著名美術館與重要私人收藏,并于世界各地舉辦個展及群展,包括:西班牙瓦倫西亞當代藝術博物館、古巴哈瓦那國家美術館、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荷蘭鹿特丹世界博物館、紐約蘇富比藝術中心、北京今日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以及其他亞洲和歐洲地區重要畫廊。

吳達新,1969年出生于中國福建泉州,1992年畢業于華僑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同年留學日本,就讀于日本國立琦玉大學教育學部研究生,師從山口靜一教授專修東洋美術史,2001年移居美國,在紐約市立大學學習影像技術,2007年畢業。近期個展包括:“陸地和聲:吳達新個展”(藝·凱旋畫廊,北京,中國,2019)、“巨鱷來襲”(北京,中國,2015)、“失度“(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13)、“陰謀論”(空間站,北京,中國,2010),等。他參與的群展包括:第二屆安仁雙年展“共同的神話”(四川,安仁,2019) “第二屆平遙國際雕塑節”(山西,中國,2019)、“力的共生”(泉州,中國,2015)、“24藝術計劃‘NAISSANCE’”(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2014)、“卡塞爾中國公共藝術展”(卡塞爾,德國,2012)、“越后妻有大地三年展”(新瀉,日本,2012),等。

蘇上舟 ,1972年9月8日 出生于中國福建省泉州市,1992-96 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2001-03 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2005年結業于第二屆中國美協漆畫高級研修班,2011年赴美國研修考察創作一年,1996年8月于中國國立華僑大學美術學院任教,國立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法國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SINOCCYGEN國際會員,現工作生活于北京、泉州。

陳鴻志,1979 年出生于福建仙游,現居北京。他的作品曾被實力收藏家張銳、黃建華、鄭志樹等人收藏。“目前國內最有市場潛力的藝術家之一”。曾在北京圣東方畫廊、上海多倫美術館、北京鑄造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福建省美術館、北京賢空間舉辦個人展,并參加深圳何香凝美術館、中華世紀壇、中國美術館、民生美術館、芳草地畫廊等重要藝術機構的展覽。

任宏偉 ,1975年出生于福建,1999年畢業于廈門工藝學院,現居北京。從事當代藝術,多次舉辦個人展覽,曾參加海內外各大展覽,作品被國內外機構和私人收藏,并刊于過《看天下》雜志封面,曾接受過CCTV《發現者說》專訪。

王儼,1983年10月,生于福建,廈門,2006年,畢業于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200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修班,201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

林萬山,1993年6月出生于福建福安,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創意團隊ONE藝術實驗小組的創始人,作品涵蓋裝置,影像,雕塑,VR等新媒材作品,以探討場域與時間、空間、宗教之間的關系作為核心。

許仲敏,裝置藝術家其作品曾經在眾多國際與國內美術館展出并收藏,如:ZKM 美術館,德國;《塞維利亞雙年展》西班牙;《波茲瀾雙年展》波蘭;尤倫斯藝術中心,北京;大英博物館,英國;大阪現代藝術中心,日本;北海道現代藝術博物館,日本;白兔美術館,悉尼,澳大利亞;皇家藝術學院,英國;城市畫廊,曼徹斯特,英國;MOCA上海; MOCA臺北:白盒子藝術館,北京;新加坡美術館;國立美術館,臺灣;馬約爾博物館,巴黎,法國;中國美術館,北京;廣東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歌平根美術館,德國;皇家藝術院,英國;The Mall畫廊,倫敦,英國;今日美術館,北京等等。

鐘飆,1968年11月11日生于中國重慶,1991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油畫學會副會長。鐘飆致力于透過現實深處的隱性關聯,對歷史和未來展開雙向追問,并運用創造性的視覺語言,把現實世界的人生觀與能量世界的宇宙觀結合起來,在多維時空中建構現世的理想國。


一山,當代藝術家,主要探索水墨抽象化、數碼繪畫及空間藝術多形態研究;曾獲美國紐約第二屆亞洲藝術節展覽“當代水墨創新獎”,蒙古烏蘭巴托國際藝術節獲得最佳藝術家獎,第三屆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提名獎;作品曾參加第三屆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聯合國總部展覽、法國大皇宮藝術沙龍展;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及蒙古國烏蘭巴托UB國際藝術節等國際性重要展覽。

主瑪于江,1988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獲得首都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學博士學位,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其教學法和美術教具的系列創新曾獲國家專利,并獲得得教育學會和教育部教育創新獎。曾在美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和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展覽,自上世紀90年代起作品曾被美國福特基金會等機構和私人收藏。

陳 胄,2000年本科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3年研究生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15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實踐博士生,師從呂勝中先生。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西南民族大學美術館館長,工作生活北京成都兩地。

 

張釗瀛,1988年生于中國廣州,于2013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2013至2014年于布魯塞爾藝術學院作訪問學者。作為80年代出生的一批優秀藝術家的代表,張釗瀛在他的作品中展示出鮮明的時代性。中國美術館,白兔美術館,今日美術館,JAN VAN DER TOGT MUSEUM,重慶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常青藤計劃,L-Art畫廊,藝元空間,Mao Space,王廣義先生,汪海濤先生,里柯先生(膠囊畫廊),Mr.James,禹丹女士,程守太先生,曾梵志與曾梵剛先生等。

 

龐楠,跨媒體藝術家,2015年MFA畢業于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在紐約舉辦過“Revival”個人畫展以及數個群展。現任教于深圳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媒體藝術實驗室發起人。2017 年成立“鯨場工作室(WhaleTheatre)”,從事實驗繪畫,裝置,VR+AR敘事研究和游戲制作。

徐子薇,1993年7月出生于長沙。2016年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現工作居住于深圳,北京。

尋山造境——福州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