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情況還包含第二個部分,從中可以得出較為樂觀的結論。對于紐約城的非營利劇院,迪馬喬和斯坦伯格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首先,紐約的一致性平均指數比其他地方低出許多。其次,演出場所的規模對紐約的一致性沒有任何影響,而且預算規模對一致性的影響也比其他地方要弱得多。作者推斷,紐約戲劇界中存在如此高水平的創新的部分原因就是,非營利公司同百老匯劇院之間的激烈競爭,這種情況明顯區別于那些規模較小并且發達程度不高的市場。正如他們所述:“在大部分美國城市,常規劇目實際上是被一個劇院所壟斷的。在紐約,競爭促進了分化,使不同的劇院各自占據了不同的領域。因為與常駐劇院相比,商業性的百老匯劇院能給經??磻虻挠^眾帶來更加豐富的娛樂活動,所以常駐劇院迫于競爭壓力只能以創新做為其競爭策略。”Paul DiMaggio和Kristen Stenberg,“Why Do Some Theatres Innovate More Than Others? An Empirical Analysis”,Poetics 14(1985年):第116頁。在這種情況下,正如迪馬喬在其他地方曾經寫道的,“創新并非拙劣的市場策略”。即使規模較大的公司可能更加因循守舊,在面臨著更大市場帶來的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也要促進創新。 這些結果是鼓舞人心的,因為這些結果說明,隨著任一地區藝術觀眾人數的增長,以及藝術公司數量的增加,競爭會帶來更大的差異性和更多的風險性,并促進創新的發展。因此,從長期來看,“更多”或許同時意味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