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經常說“五彩繽紛”、“五彩斑斕”這樣的成語,用來形容一些事物顏色豐富、非常好看,那么“五彩”是從何而來的呢? 五彩是元代后期創燒的,深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康熙時期的五彩冠絕一時,為世人所重。究其原因,固然與彩料精研、出色絢麗有關,更勝在其畫法獨特,均令后世難以望其項背。誠如《陶雅·卷上》所評:“康熙彩之顏料,因非后世所常有。論其畫手高妙,不但官窯器皿,髣髴王惲,即平常客貨,亦莫不出神入化,波瀾老成。”這個寶物叫“康熙五彩貴妃醉酒棒槌瓶”。瓶為棒槌形,盤口,束頸,折肩直筒腹,淺圈足。通體繪五彩貴妃醉酒圖,描繪廳堂內楊玉環醉酒而舞,身邊近侍前后相隨,繪畫精細,色彩艷麗,實為康熙五彩器物的代表。 我想,對京劇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梅蘭芳先生的經典劇目《貴妃醉酒》,這個瓶子上面畫的就是這個場面,這個畫于300多年前。我們知道,京劇從徽班進京開始算,只有200多年,也就是說,在這之前,“貴妃醉酒”這個故事就已經以一種文學的表達形式畫在瓷器上了。今天我們對“貴妃醉酒”的大致了解,還是認為這個劇目表現的是一種很美的狀態,梅蘭芳把貴妃喝醉的神態通過戲劇表現的形式(包括唱段),全部表達了出來。但是在梅先生改編京劇《貴妃醉酒》之前,“貴妃醉酒”在歷史上并不是以一種優美狀態表現的。實際上,貴妃醉酒本身是一個酒后失態,跟我們今天被交警抓著差不多。為什么失態呢?因為楊貴妃有點兒吃醋,本來是跟唐明皇約好了,唐明皇臨時改變主意,臨幸了別人,她就喝得酩酊大醉。這在歷史上不算一個正面形象,所以在文學中對她的描述都不太正面。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這個瓶子上看出來。 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所以我們了解古代文化時,忽然發現它跟今天有些許的不同,那就是文化中的變化。我們從這一段京劇的改編當中就可以感受到這個文化的差異。了解這種變化,對判定一個文物是有極大好處的。楊貴妃的故事,作為一個千古的愛情故事,在文學表達上,除了詩歌、過去的戲劇以及今天的電影、電視劇,都有很多描述,但是能夠準確地把貴妃醉酒的狀態描述在一件瓷器上,卻不多見。它并不是一個常見的畫片,我們常見的畫片,都是吉祥圖案,這種醉態顯然不是吉祥圖案。我這么多年碰到的用這樣一種形式表現楊貴妃醉酒情節的還就此一只,所以這件文物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么漂亮的一個瓶子,為什么會起名“棒槌瓶”呢?我們通常說的“棒槌”,意思是說這個人一竅不通、純外行。其實“棒槌”有很多層意思。東北有一句常說的話“給你個蘿卜就當棒槌”,什么意思呢?蘿卜和人參長得非常像,人參個頭小點兒,蘿卜個頭大點兒,那么這個時候的“棒槌”指的就是人參,意思是說我給你蘿卜,你就把它當人參,當一個好東西了,這是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就是在京劇行,一說這個人是“棒槌”,就有“外行”的意思。再有就是過去南方人在水邊洗衣服時用來捶打衣服的那個工具,也叫棒槌。這個瓶子跟人參、外行等無關,那么顯然是跟洗衣服的棒槌有關,取自其外形。
這種造型是康熙時期創造的,屬于康熙一朝獨有,以至于到康熙晚期就開始急劇減少。光緒年間,重新崇尚它的祖上康熙時期,進行了一段時期的模仿,但那個時候的模仿跟康熙時期的造型還是有一點區別,這個區別就體現在康熙的瓶子非常硬,是折肩。我們都清楚,康熙皇帝是幼年登基,他做皇帝的時候,清朝的江山并不穩固。本篇的主題就是康熙時期的五彩。 觀復學堂 1.“五彩”是什么時候誕生的? A. 元晚期?B. 明初期?C. 明中期?D. 明晚期 馬未都評:從宋金時期就開始有紅綠彩出現了,我們漢人非常喜歡大紅大綠。到了元代晚期的時候,五彩確實跟青花同時誕生了。元末明初時,有一個學者叫曹昭,他曾經對青花和五彩都表示不屑:“近來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最近開始有青花和五彩了,這兩種東西俗得不得了。 在中國歷史上,一般情況下,文人對新生事物一開始都持否定態度,都說人家俗。今天也是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文人也往往有一種思維慣性,他對過去的東西了解得比較多,很容易對新生事物采取否定的態度。但不幸的是,很多事情并不一定像文人預測的那樣。“青花”和“五彩”這兩個當時在曹昭看來俗不可耐的東西,在中國陶瓷的歷史上,后來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元、明、清三代的五彩,都是由于元代五彩的出現——這個“俗”事物的出現而普及的。 答案:A. 元晚期 2.請問“五彩”的含義是什么? A. 五種以下的顏色 B. 確指五種顏色 C. 五種以上顏色 D. 顏色數量不限 馬未都評:我們所謂的一種顏色,往往是你眼睛看是一種顏色,但它有時候不是一種,比如紅的兜著黑,你有時候會忽略一個顏色;或者是整個看是紅的,有幾處點了幾塊小綠,你看著也是單色的。“五彩”在中國的文化當中是不確指的,我們文化當中跟“五彩”有關的成語很多,比如我們說“五彩斑斕”、“五彩繽紛”,以及“五味雜陳”、“五光十色”,這時候的“五”都不是確指,是泛指。那么,在“五彩”這個名稱當中,瓷器中的顏色也是泛指。兩三種顏色、七八種顏色,都可以稱為五彩。所以說,顏色的數量不限。 答案:D. 顏色數量不限 3.“四妃十六子”題材體現了當時社會什么樣的期望? A. 婦女地位提高 B. 男人的愿望 C. 家庭和睦 D. 人口增殖 馬未都評:我們看一下當時主要的政治背景,清軍入關以后,有很多血腥的事件,比如“嘉定屠城”、“揚州十日”,造成漢人大量死亡。當清朝江山穩定以后,人口增殖成為政權穩固的必要條件,就是朝廷必須要有人力資源。我們看到這個清朝康熙年間的大花瓶,上面畫的就是“四妃十六子”。這時候并不是簡簡單單地讓大家多娶老婆、多生孩子,而是希望這個國家的人口迅速增長,達到一個強盛的狀態,這是一個政治要求。 但是為什么是“四”跟“十六”這兩個數字的設定?它怎么不是“五”跟“二十”?先說“四妃”,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不是一開始就設很多妃子的,這些毛病都是慢慢添上的。漢代的時候,皇帝就不設這么多妃子。史書上記載,設妃子是從唐代開始的。妃子的最高等級是貴妃,其次是德妃、淑妃、賢妃。這四妃是過去給皇帝匹配的,不是給我們一般百姓匹配的,能夠讓老百姓心中獲得一點滿足的就是這樣的畫片,叫“四妃十六子”。 答案:D. 人口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