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博士,請您談談對永剛這批水墨生肖畫作的評論和認識。
孫振華:我跟永剛去了一次他的家鄉草原,才發現他的水墨的才能。因為他用毛筆書寫,以前我還真不知道,說明什么呢?說明他做站立的文字,是有充分的文化積累和準備的,不是憑空突然想到,僅僅在形式上做一個推進。
劉永剛出生在大草原,他內心里有一個特別大的計劃。有時候你看似偶發的、不經意的,其實,他的藝術的出發點,是特別宏大、特別有格局的,這是他對自己藝術上的要求,大格局、大氣象。
劉永剛從寫實油畫到表現性的油畫,到抽象油畫,到雕塑,現在又向水墨轉化,這種轉化打通了很多東西。他通過文字,把中西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又把具象和抽象結合起來。這批水墨有兩個方面很重要的意義。第一,他把水墨的美彩,融入到創作中間,作為他主要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態,豐富了他的創作的履歷,他創作的面更寬了。他從油畫到水墨的跨越,目前中國雕塑界能夠做到這種跨越的不多。說明他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在藝術上突破,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哪一點上。另外,很重要的是,他把中國傳統十二生肖的東西挖掘出來,再放到當代表現性的框架里進行表現。這種結合也是對傳統的另外一種方式的推進。
記者:中國有十二生肖郵票,另外其他的一些藝術家也有以生肖為題材進行創作,劉永剛老師的這批創作,也是以生肖為內容,和別的藝術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孫振華:我覺得他擺脫了型的限制,把抽象和具象相結合、是是而非的一種表現。過去有一些表現生肖的藝術,雕塑也好,繪畫也好,或者工藝美術也好,我們感覺它更多的還是一種民俗文化,或者說有更多的傳統的成分。而劉永剛的以生肖為題材的水墨系列,是把表現性的東西,很強烈的一種內心的感受,和十二生肖的內容結合起來。我相信有些人,尤其老外,不一定要知道這是具體的什么動物,他可以從中間感受我們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表現力,它的那種張力。我覺得這是他作品上特別有價值,而且有特色的地方。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劉永剛的十二生肖,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它尊重了中國的傳統,也尊重了中國老百姓的趣味。他的尊重不是一般意義上因為普及才受到的尊重,而是一種提升,把十二生肖民俗的、傳統的內容,提升到表現性水墨這樣的高度。實際上也是把東方水墨文化和西方的表現性藝術結合起來的非常好的嘗試,老百姓也可以在觀看作品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他這個作品參與感很強,我覺得當代藝術家越來越強的一個方式就是,強到觀者可以有效的參與,不再是藝術家個人,或者創造的作品,他可以引入到其他的觀者或者老百姓。因為十二生肖跟每個人都有關,特別是受東方文化熏陶的中華民族,每個人都可以跟他發生聯系。這樣,這批作品就有一個更廣闊的通道,通過這個通道就能很好地和觀眾進行交流。這也是他這批作品所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和推進。
記者:您是雕塑界的權威了,劉永剛老師有一個愿望,想把這批作品立體化,做一些雕塑作品,做成一個生肖公園。您認為它未來的前景是什么?
孫振華:如果要把十二生肖雕塑化,對他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十二生肖的雕塑出現的很早,在唐代,就有很完整的十二生肖的俑,動物頭,人的身體。我們今天怎么樣創作出有時代特色,有形象上的辨識度,形式上面又有所突破,要做大量的推敲,這是有可能的。特別是結合3D打印技術,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成長點。3D打印是高科技的,剛剛被引入到雕塑界,現在誰能夠很好的、主動的抓住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并且把它呈現出來,是一個特別好的發展方向。對劉永剛來講,他的《站立的文字》雕塑,特別大氣,特別有力量感,希望他把“站立”的剛正、有氣勢的東西保留下來。我看了他的3D打印的小雕塑,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是不是繼續沿用比較偏平的造型那樣的基本語言,我覺得可以繼續探討和研究,特別是和3D打印結合起來,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發展方向。
記者:劉永剛老師不斷的挑戰自己,這種創作有難度,甚至在表現方面有一些矛盾的地方,您認為這個難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孫振華:永剛水墨畫里頭有很強烈的書寫性和表現性,怎么樣把書寫性、表現性和象形性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反復的推敲,反復的琢磨。有時候更多的是意象性,不一定要求每個東西一眼看上去就像什么,否則對他又是一個束縛,難度就在這里。
一個藝術家不可能去迎合所有人的審美,劉老師最大的優點,非常有主張,他知道自己往哪個方向走,他一直堅持在這個路上。您認為他今后沿著這個路往下走的話,還可以有什么樣的空間可以開掘。
永剛水墨的探索,我覺得非常好,非常生動也非常有氣勢,賦予觀眾聯想。永剛現在已經涉獵很多門類,油畫、水墨、雕塑,而且有具象、有抽象等等,種種實驗,對永剛來講都是非常必要的。他還年輕,從當代的藝術發展來看,他的空間是很大的。像永剛這樣的人,如果把他的作品裝置化,在一個空間內,或者一個公共空間里呈現出來,那也是非常壯觀的,因為他始終有一個大的核心,就是氣勢,這個很重要。我們設想,在一個展覽空間里,或者是在一個公共空間里,有很多裝置性的東西,有文字,有生肖,綜合性的打破題材上的界限,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環繞的空間發生聯系,我們在作品里,作品也在我們周邊,這種感覺也是很神奇的,會很有意思。
記者:劉老師特別注重雕塑作品能不能接地氣,能不能讓百姓、社會參與當中,注重參與性。
孫振華:永剛從國外回來,這點上就做的很好。我們更多的認為永剛是一個藝術家,如果我們把永剛看作是一個雕塑家的話,他的雕塑作品在全國的分布廣度是很不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站立的文字》,帶一定的抽象性,使他去除了很多關于題材本身對一個城市、或者是一個空間化雕塑的限制,他的作品就是文字,就是很抽象、很有力度、有東方神韻的“站立”的一個東西。而且他作品本身有一種空間上的適應性,很多空間都可以和他的作品發生關系,這是他作品本身的一種特點。永剛這點上做的挺好。他做的十二生肖,可能會引起中國老百姓的興趣。
記者:劉永剛老師從國外歸來,學了西方的東西又回歸了傳統文化根基。未來我們要用中國的藝術去跟世界對話,您認為要用什么樣的藝術打動世界?
孫振華:十二生肖這個東西,如果開掘的話,會特別有意思。十二生肖輪回,天干地支配對的觀念本身,就體現了和西方文化不同的時間觀。像基督教文化,它是放射性的時間。基督誕生,就一直沿這條線往前衍生,沒有回頭的,這個數列可以一直排下去,沒有止境。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代表的時間觀,是一種循環往復的時間觀,它是可以回來的。比如我的外婆經常跟我說,你是小丙申,我是老丙申。就是她比我大整整60歲。你會覺得生命的周始往復的神奇感,這個神奇感,在古代社會支撐很多人的心理,就像中國人經常說“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這就是循環的時間。它給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心理上的支持,不是絕望的、一去不復返的,看到生命的延續,就看到時間的周而復始的變化,這就是特別東方的。另外就是動物,十二種小動物,很可愛,中國人喜愛,西方人對動物也同樣喜愛。十二生肖的文化所代表的是中國傳統的東西,它在國際上也會被人接受、被人喜歡的。
記者:孫博士,那么我們再簡單概括一下劉永剛老師這批生肖藝術作品的特征。
孫振華:他這批作品就是用古老的十二生肖的題材,用古老的水墨方式,把它加以現代轉化,使它成為一個具有很強烈的中國性,同時又很具備國際性的一種水墨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