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Natura Morta)(1949),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著。圖:?Giorgio Morandi, VEGAP, Bilbao, 2019
1970年,作家朱塞佩·雷蒙迪回憶起他在半個多世紀前,在博洛尼亞拜訪喬治·莫蘭迪的情景。那時莫蘭迪二十多歲,他打開了一小本廉價印刷的埃爾·格列柯的書。“那是一種大型繪畫的復制品,大致有點像放大郵票的大小。” 當時,藝術家指向作品《假設或宣告》的底部,其中一個天使離開地球的位置畫著一組粉紅色的玫瑰花。莫蘭迪對雷蒙迪說:“如果你能看到這些花是什么?沒有現代畫家畫過這樣的花。”
在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Bilbao),埃爾·格列柯(El Greco)的作品以小型復制品的形式出現在墻上,這是第一個聚焦于莫蘭迪如何受到古代大師畫作影響的展覽。從某些方面看,它更像是首次嘗試的實驗之作:那些莫蘭迪感興趣的藝術家——最重要的喬托和馬薩喬,以及現代的科羅、庫爾貝、法托利和塞尚——都沒有出現在這里。
相反,莫蘭迪的50多幅油畫和紙上作品散布在三個不起眼的房間里,點綴著弗朗西斯科·德·蘇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 )和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其他畫家、朱塞佩·瑪麗亞·克雷斯比(Giuseppe Maria Crespi)和其他意大利藝術家,以及夏爾丹的少量畫作。在這些藝術家中,夏爾丹是唯一一個被莫蘭迪反復引用作為影響的藝術家;策展人援引了藝術史學家羅伯托·隆吉(Roberto Longhi)的話,證明了展覽關注其他作品的理由是正確的。隆吉是莫蘭迪的密友,他在喚起現代觀眾對西班牙和博洛尼亞藝術的興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靜物》(Natura Morta)(1920),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著。圖:?Giorgio Morandi, VEGAP, Bilbao, 2019
從另一個角度看,藝術家缺憾的人生經歷似乎有些怪異。1909年,莫蘭迪從19歲直到1964年去世,他始終住在博洛尼亞一條街道的一座小公寓里。他與他的母親以及三個未婚姐妹共同居住,還有那些盒子、玻璃杯、瓶子和凹槽花瓶,每一個都涂著一層啞光漆蒙著灰塵——它們是數百幅無聲、沉思畫作的主角。
直到60多歲時,莫蘭迪只離開過意大利兩次,他偶爾會參觀意大利的博物館,但總的來說,這位非常注重隱私的藝術家通過書籍和期刊上的復制品來審視過去的藝術。因此,引起雷蒙迪興趣的不是埃爾·格列柯畫花的方式,而是莫蘭迪能夠“用他強大的放大鏡的視覺能力”從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捕捉到那么多東西。
圣母子與嬰兒施洗圣約翰(1662),弗朗西斯科?德?Zurbara?n。圖:?Giorgio Morandi, VEGAP, Bilbao, 2019
這次展覽的亮點在于提供了對莫蘭迪如何看待藝術的一種思考。它以弗朗西斯科·德·祖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an)的一幅作品開篇。在這幅作品中,嬰兒耶穌瑪麗(Mary)和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出現在暗淡的棕色背景下,身上裹著一層微弱的神光。在圣母像右邊的一張桌子上,在圣母像的手臂后面,有一個錫盤,上面盛滿了蘋果和梨,它們發出的光似乎比周圍的光要亮得多。在附近展示的1921年早期莫蘭迪的靜物畫中,效果似乎是相反的——桌子上的瓶子和花瓶隱沒在陰影中,呈現出昏暗的棕色和藍色,與之相比,棕色背景似乎在燭光下閃爍。
在第二個房間里是朱塞佩·瑪麗亞·克列斯比(Giuseppe Maria Crespi)的三件小作品,他以前屬于莫蘭迪。1960年,他說他很高興“能夠在完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輕松自在地研究一位我崇敬的藝術家的作品,盡管這幅作品很小”。克列斯比的《抹大拉的馬利亞》(約1700年)因布料的發光質感而栩栩如生;在莫蘭迪1929年的《黃布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Yellow Rag)中,從桌上垂下的布投下了一抹巨大的陰影,將它從畫布中凸顯出來。
《紙牌屋》(Le Chateau de cartes),讓-巴蒂斯特·西蒙·夏丁(Jean-Baptiste Simeon Chardin)。佛羅倫薩德格利烏菲齊美術館
對莫蘭迪來說,藝術研究可以“為我們的問題提供一個答案”,但前提是“我們能恰當地表述這些問題”。通過鼓勵觀眾關注細節,這次展覽讓人們了解到莫蘭蒂是如何仔細審視他所看到的大師畫作的。1956年,莫蘭蒂兩次出國旅行,其中一次是去溫特圖爾,他在那里的藝術博物館(Kunstmuseum)參加了一個展覽。
在這里,他看到了奧斯卡·萊因哈特(Oskar Reinhart)收藏的幾幅畫作,其中包括兩幅夏丹(Chardin)的作品,此前他只從照片中看到過他們;據博物館館長說,他對夏爾丹處理桌上撲克牌的方式印象特別深刻,那張1735年的畫描繪了一位年輕人在桌上搭紙牌屋的情景。在這個主題的另外兩個版本中,夏爾丹對奶油色和灰色的微妙色調駕馭,賦予紙牌一種體積感和存在感,掩蓋了它們的平面化和脆弱感。
在這些畫的旁邊,懸掛著莫蘭迪的三幅靜物畫,時間可以追溯到他訪問的那一年,這也許揭示了他從近距離研究夏爾丹畫中學到的東西。在每一幅畫中,一組緊湊的盒子正面朝上,使透視效果變得扁平。在中央盒子的后面,畫著暗淡的奶油色,那是一個同樣色彩,同樣寬度的玻璃瓶。瞇著眼睛,它們就會融合成一個扁平的形狀——但要注意瓶口和瓶蓋上的片片陰影,這樣的場景就呈現出一種強烈的深度錯覺。
《靜物》(Natura Morta)(1956),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著。圖:?Giorgio Morandi, VEGAP, Bilbao, 2019
然而,即使在這里,莫蘭迪看待夏爾丹的方式仍然是一個謎。我們不知道這些畫是在瑞士之行之后完成的,還是之前完成的。或許,莫蘭迪僅僅通過看那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就能從夏丹身上學到他所需要的東西。這些照片展示了他最愛的安德烈?德?里德(Andre De Ridder)在 1932年關于這位藝術家的專論,莫蘭迪從中剪出了他最喜歡的盤子的圖像釘在了工作室的墻上。
《回望:喬治·莫蘭迪和老大師們》(A back Glance: Giorgio Morandi and the Old Masters)將于10月6日之前在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Bilbao)展出。
刊登本文為更廣泛傳播藝術,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文章來源:APOLLO 編譯:藝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