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作品
城市之于你,是什么?
是奮斗的夢?
是溫馨的家?
是回不去的遠方?
還是想要逃離的紛雜?
藝術家黃興國接受藝術中國采訪
對于藝術家黃興國來說,他在“城逝”展覽新作中想要表現的,是一種濃濃的鄉愁,是一種現代人對過往的眷顧和對現實的惆悵,更是一種對當下的反思,以及對城市未來的美好愿景。
黃興國祖籍湖南,出生、成長于中國北方一座普通的小城。與那個年代的許多年輕人一樣,他也向往著大城市,覺得那里象征著一切對于未來美好的期許,也是可以起航的港灣。在接受藝術中國采訪時他談到:“當我離城市越近,發現城市離我越來越遠。我一直在關注現實的生活狀態和我們的精神訴求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想要用藝術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樣的落差感,并且從多層面來考量城市的過往與當下,希望喚醒人們對于自己生存空間的重新思考。”
《城逝NO.21》 木刻版畫
《城逝NO.18》 木刻版畫
展出的22件木刻版畫作品名為《城逝》,靈感來源于黃興國拍攝于1996年的一組歐洲寫生時的照片。在偶然間翻出這些照片的時候,他發現這些照片粘在了一起,表面已經損壞。但這些損壞的照片上,城市像是被炎熱的空氣蒸發了一般,圖像疊加積壓,成為了碎片化的景象。這正是他想要表達的城市。
《城逝 NO.14》 木刻版畫
《城逝NO.1》 木刻版畫
他在文章《迷失的城郭》中這樣寫到:“偌大的世界充斥著擁擠和嘈雜,我們的視線里展現不出一個完整的形象,他們彼此遮擋又相互重疊、擠壓,正如被撕碎了的N多張圖片被胡亂地拼接在了一起,再美麗的圖像也變成了互不相干的、晃動的碎片。它們就像一座座無邊無際的廢墟,我們只能從那些依稀可辨的標志性形象,回憶著過往的歡樂與溫情。”
《城市NO.9》 木刻版畫
《城逝NO.6》木刻版畫
《城逝NO.10》木刻版畫
黃興國將他對當下的憂慮和對往昔的懷念融入在了一刀刀的木刻版畫中。在漫長的重復之中,他用破碎的筆觸,不斷地反復疊加,將一個個模糊的城市形象在刀痕中變得依稀可見。他描摹出的是思索,雕刻下的是時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撞,則是人類永恒的命題。在黃興國看來,他雖然表達了對城市現實略顯沉重的思考,但他更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觸動并行動起來,使明天真正能夠變得更加美好。
《好想跳舞》鑄銅
《莫名的舞蹈》 鑄銅
《一起走吧》鑄銅
如果說他的版畫作品描繪的是一座座時間與空間折疊的城市風景,那么他的雕塑作品則是城市中的主角們,他們在這里生活,在這里前行,在這里舞蹈,在這里奮斗。一些作品如《我心飛揚》、《好想跳舞》等還能看出學院派的痕跡,以傳統的雕塑手法來創作,但其中已經有了藝術家對于肌理的思考,也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覺。其中《莫名的舞蹈》和《一起走吧》中都市的男女被繩索束縛在了一起,或是男子背著女子前行,或是在束縛中共舞。藝術家將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壓力與問題抽象成了繩索,而前行也好舞蹈也好,都代表著他潛意識中想要掙脫束縛。
展出線性雕塑作品
展出線性雕塑作品
展出線性雕塑作品
而展覽中更多的是藝術家用鋼筋為媒介創作的幾組線性雕塑。這些雕塑其實有一些反雕塑的意味,一般雕塑都在盡可能的占有空間,強調體量感。而黃興國想要以極簡的空間占有,來反映一種空靈的、隱約的,隨著角度變化而空間形態發生變化的雕塑。讓人聯想到賈科梅蒂一個個扎根在城市中,像影子般拉長的雕塑。體量壓縮到最小,人是空的,但輪廓是鏗鏘有力的。由于鋼筋很堅硬,很難去塑形,黃興國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創作,到最后指紋磨損影響手機解鎖。但對于他來說,付出真正的勞動來進行藝術創作,這也是他喜歡雕塑創作的原因之一。
展出雕塑作品
展出雕塑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在開幕式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在采訪中提到:“黃興國早年速寫的線條非常帥氣,這得益于他的水墨功底,展覽中用金屬絲來創作的雕塑作品也得益于此。他對線的表現很靈動,讓線性的金屬絲在空間之中游走,圍攏出來一個個人物的剪影。”他對黃興國可以說是知根知底。他們以前是同事,也是同齡人,都即將步入“花甲之年”。他非常佩服黃興國在這個年齡段依然能在藝術上不斷創新。但最重要的還不是技法層面,而是在這個年齡上在藝術上依然有所深入,體現出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智慧。
《STOP!》鑄銅
《OK!》 鑄銅
青年藝術家黃鐵舟(左)與北京工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鄒鋒(右)觀看作品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鄒鋒在采訪中也談到,他與黃興國相識二十多年,一直在關注黃老師藝術的發展。他對黃老師的總體印象就是一位知行合一的藝術家。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在藝術上堅持深入甚至艱難的思考與跋涉。在今天的展覽中,他用強烈的視覺語言,用各種表達方式將對當下城市以及的社會思考呈現給大家。他們這一代人都經受過嚴格的西式學院繪畫教育,但又歸于傳統文化。從黃興國的藝術中,也可以看出他對傳統文化的思考,這也是只有具備成熟積淀的藝術家才有的一種學術思想的體現。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王福明教授接受藝術中國采訪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王福明教授在發言中首先代表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全體師生,對黃興國老師的展覽表示熱烈祝賀。他說作為黃老師的同事,這次展覽也讓他感到驚訝,因為黃老師是搞雕塑的,這次卻呈現出如此多的版畫作品。事實上藝術家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不同的體驗與總結,因此變化是正常的。但是能夠越變越好,就屬于有心而且勤奮的人。 “花甲之年”的黃老師還很年輕,期待他更多的精品問世。
光語美術館館長馬春光在開幕式致辭
光語美術館館長馬春光在致辭中介紹了光語美術館,他說道,光語美術館是一座非盈利公益性質的美術館,以人文的關照,藝術的推廣為使命,向觀眾呈現最佳的藝術作品呈現狀態與觀賞環境,策劃舉辦兼具學術性、先鋒性和話題性的專業學術展覽和跨界展覽,致力于將美術館打造成一座真正意義上開放性、公共性的文化空間,實現民營美術館的人文理想和社會責任。 黃興國是一位在雕塑界頗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也是光語美術館理事,他在自我精神追求和頗具激情的帶有象征性的視覺描述中,創作出多系列的藝術精品。黃先生的作品以大視野、大思維、大格局、大氣象展現對城市的憂思,對生命的熱愛。
雕塑家李剛接受藝術中國采訪
北京城市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郭煜接受藝術中國采訪
中央美術學院趙偉博士接受藝術中國采訪
此外,雕塑家李剛認為我們都身在城市中,黃興國正是在他的作品中來表現自己對于城市的思考。好的藝術家不僅能在作品中表現他的思考,也能傳遞給觀者,并引發觀者的共鳴,黃興國正是如此。中央美術學院趙偉博士也談到,對于一個藝術家面臨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心。黃老師把他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對社會的思考,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了出來。北京城市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郭煜也是一位雕塑家,他覺得金屬絲雕塑編織出了一種消融的和漸隱的人的形態,這種似有似無的存在之感也表現在了他的版畫作品中。
觀眾拍攝作品
觀眾欣賞作品
展覽現場
在展覽開幕式之前,藝術家黃興國創作了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回家的路
好遠
驚落的露水
打濕了昨天的日記
模糊的字體
我,只讀懂了
一個雨季
回家的路
好燙
飄落的葉子
扭曲了菁藻的經緯
遺忘的箴言
我,只聽到了
滾燙的夏季
——黃興國
讓我們在他的作品中找尋回家之路,回到理想的居所,回到夢中的城市,回歸自我。(圖文/孟媛)
開幕式嘉賓合影
2019年9月15日——10月15日,由北京光語美術館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河北畫院聯合主辦,墨堂國際藝術館 、庫藝術 、橋藝術空間 、博睿同心(青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協辦的“城逝——黃興國作品展”在北京光語美術館展出。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策展人為人張子康,展覽開幕到場的重要嘉賓有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所長郭寶寨、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雕塑》雜志總編朱尚熹、策展人、批評家楊維民、北京工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鄒鋒、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委會秘書長陳培一、中央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樸成權、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貴男、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藝術總監勾霞、《中國裝飾》主編葉紅、中央美術學院趙偉博士、藝術家袁佐、北京城市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郭煜、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王福明教授,副院長崔強教授、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田寶川教授、鄭以墨博士、石家莊美術館書記、副館長曹鳳祥、河北美院雕塑院院長甄亞雷院長及同事們、北京橋藝術空間館長劉大為、鹿美術館執行館長任重志、中國海外集團總裁呂益民、昆侖燃氣華北區總經理尹萬臣、北京博睿同心科技有限公司趙圖男、華夏銀行北京分行行長于曉、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部主任田力勇教授、視覺傳達系主任宋書寒教授以及黃興國先生的部分同事,還有河北師大80級黃興國先生的部分同學們,以及主辦方光語美術館館長馬春光先生、執行館長江濤先生等。展覽開幕正值黃興國先生六十大壽,這也為本次展覽帶來了另外一層溫暖與歡樂的氛圍。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