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開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藝術在生活之內,生活在藝術之間。
2019年12月14日至27日,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Lab與美學家電品牌——Jya于聯合呈現的“生活之內——Jya藝術項目”在UCCA Lab展出。本次展覽由UCCA副館長尤洋策劃,展出作品由藝術家展望、建筑師青山周平與音樂制作人張亞東創作。
展望作品
展望:《覺著》
“在日常中看不到的世界才是生活的本質?!爆F代生活之中,生活、設計、藝術已有機地融為一體。設計為材質注入靈性,以最終產品為生活增添了靚麗的表面。而展望則選擇背離光鮮亮麗的生活表面,向“內”觀看,深入事物內部,通過對最基本材料的審視還原與揭示生活的本質。這點亦體現在藝術家對觀看動線的構思上,當觀者沿坡道向上抵達空間入口,觀看者從上而下的俯視構成 “從外向內”的觀感。藝術家將地面上的一切假設為生活之“外”,而水泥色裝飾的四壁與水泥地面合圍的下沉空間則構成了不可見的生活之“內”。
展望作品
展覽作品
空間內的作品由家電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廢棄材料制成,如同藝術家一貫的作風,這次的創作依舊無意迎合當下普世的審美標準。這些貌似無用的物質經過藝術家的轉義和重新建構,以空間組合的形式散發著視覺的效能,似乎在言說著當下都市中的生活秩序與經濟秩序,同時以一種自然物的形態對應著今天的集體經驗,比如后自然、網絡生活、后人類等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容易隱蔽或被遮蔽的信息一一展現。
展出作品
經歷過工業生產后的材料,自身的痕跡反而加強了物質性的存在感和過程動態的時間性,在沖突中凝化誕生出新的和諧關系。藝術家并非只是通過單純的再裝配去賦予作品在視覺和文化上新的意義,而是通過各種方式(如碰撞、加熱)的再次加工和塑型,使得這些原本是半成品的材料,其物質屬性的內部肌理也以富有張力、以人的心理感覺外化的形態得以展現。隨后,藝術家提煉了方法論:半成品+半加工= 感性的認識或覺醒。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藝術家同樣歡迎觀眾的參與解讀,期待不同的經驗與知識納入其場域,從而完善作品的文化信息維度。另外,在作品與展廳最終產品——半成品與成品之間的觀照之下,原材料的粗糙質地、不確定性與最終產品呈現的精致高雅形成充滿張力的對比,從而提示我們藝術與設計的真正內涵存在于生活不可見與可見之處,引發觀者對物質與精神美學關連的聯想,以及對表象與本質的反思。
展覽現場
青山周平:《城市寄生家具計劃》
青山周平的《城市寄生家具計劃》同樣是開放性的藝術項目,觀眾在其中甚至可以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僅從視覺或風格層面來看,今天的設計產品與當代藝術作品的界限已模糊不清。然而建筑師作為城市公共生活的設計者,其創作往往具備更為明顯的功能性和人文關懷。不同于藝術家展望選擇的內觀,建筑師青山周平則通過更為具象的“寄生家具”,主動對城市空間進行“改造利用”,由內向外,延展了生活的定義。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寄生家具”的理念源于青山周平學生時代對城市生活的觀察。城市在建筑師眼中呈現出兩種不同形態。其一為“突起物”城市,如青磚黛瓦上可掛一袋水果的一枚釘子,可用來晾衣服的檐下斗拱結構,這些不明來歷的小構件附著于房屋上,在城市中隨處可見。人們對城市中這些“突起物”創造性的使用營造出豐富的活動空間,生活也由此而生。另外一種形態則為“平滑”城市,人們以嚴謹工整的設計,創造出精巧的城市界面。生活在高效有序運行的規則下,變得整齊劃一。而隨著城市“突起物”的消失,人與城市互動而衍生出的生活也隨之消失。所謂“寄生”是指兩種生物體共生的狀態,一方從另一方生物體中單方面持續獲取能量。
青山周平作品
青山周平借用生物學衍生的詞匯,意在表達一種新的城市家具形式:即家具依附于現有城市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市政設施結合供人使用。如階梯上的躺椅讓行人有一個休憩處;欄桿上的桌椅讓等公交的上班族可以安穩地發一份郵件;柱子也可以變成一個人全方位的辦公空間;這些城市家具依托于城市原有的公共空間,又以巧妙的設計營造出滿足不同需求的“私人空間”與“社交空間”,將生活的概念從住宅內向外擴散,擴展至整個城市空間之中。
展出作品
張亞東:聲效創作
“生活之內——Jya藝術項目”將產品、藝術家居和裝置作品置于同一空間之中,青山周平對空間的設計根據藝術家的作品劃分區域,每一個章節隨著觀眾動線的推進,空間之間有著戲劇情節般的內在聯系。音樂人張亞東將聲效注入在不同的空間結構和藝術作品中,強化了項目空間的體驗,進一步激活了現場的閑暇感受。這些聲音來自關于日常生活中各個場景的采樣,經過音樂家的再創作改變了其藝術樣式與原有含義,比如心跳的節奏轉換成了鼓樂的節奏,瑣碎的細語轉換成了洶涌的音浪。由于美術館在城市文化中的獨特屬性,這些創作者的實踐使得展覽空間在閑暇的氛圍下有了進一步感受和討論的余地。
Jya產品
Jya產品
藝術展覽的核心使命,并不是用日常生活的元素去美化日常生活,而是用視覺、聽覺、空間感受鼓勵觀眾去揭示包裹在生活內部的精神,形成光芒再去照亮現實生活,為現實生活帶來新的主張與體驗。展覽中,我們似乎離開了真實的生活,這使得我們有條件從客觀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生活自身。實質上,生活中沒有絕對的邊界,美術館的圍墻也只是通向生活另一面的窗口,當我們把生活的各個場景縫合起來,人性的整體也隨之建構。這種信仰與社會生活本身一樣古老,在曾經、此刻和未來照亮我們前行。
參與“生活之內”的三位創作者通過藝術裝置、家具設計和聲音等元素,從各自的實踐視角進入這一命題,通過“生活之內——Jya藝術項目”對此進行了探討。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