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月梳風》手卷(局部),丘挺,紙本水墨
8月8日,“延月梳風——丘挺作品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的主題“延月梳風”四字,巧借于蘇州博物館的鄰居拙政園中的兩扇月亮門。此二門相對,一名“延月”,一名“梳風”。夏日高臥,“延月簾高卷,看山牖盡開”;冬日賞梅,“倚松還傍竹,洗雨更梳風”。
《與誰同坐》,丘挺,絹本水墨,56×88cm,2021年
展覽中相當一部分篇幅展出了丘挺自2005年開始研究各處園林,并以之入畫所創作的作品。該展覽板塊也以拙政園中一亭“與誰同坐軒”命名。
中國畫家以園林入畫的傳統或可追溯至唐代。以隋代畫家展子虔《游春圖》為標志,對山水的刻畫正式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而作為一方山水之隱的園林,也逐漸走入畫家們的視野。
一方山水之隱
《宮苑圖》卷,傳為唐人作品,絹本,設色,縱23.9厘米,橫77.2厘米
談及中國畫,我們更為熟悉的一個詞大概是“山水”。孔子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華文化中的山水情懷體現在歷朝歷代的各個領域,而尤其在平面的繪畫和立體的園林兩大領域尤見其趣。
根據北京大學教授朱良志先生所言,中國人建造園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了皇家園林、寺觀園林和私家園林三足鼎立的格局。
《宮苑圖》卷調色版(為便于讀者觀看畫面所描繪的景物,此圖經過軟件調色,原作色調參見上圖)
這件《宮苑圖》卷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因年代久遠,且原作沒有款印,所以作者不詳。從畫面風格來看,此卷頗有承自展子虔所開創的青綠山水之風,曾傳系唐人所作。畫卷描繪了一座古代宮苑中的夏日景致,作者采用青綠敷色,大面積渲染了層巒起伏的群山和宮殿樓宇。卷中山石均以細筆勾出,略有皴斫,建筑物輪廓也大量使用金線勾勒。全卷水系貫通,舟車川流,輝煌明麗,富有裝飾性。值得一提的是,該卷《宮苑圖》中,多座宮殿樓閣的位置立于“半山半水之間”,可反映出我國古代園林中宮殿樓閣的建造思想。
《閬苑女仙圖》卷(局部),五代,阮郜作,絹本,設色,縱42.7厘米,橫177.2厘米
“閬苑”典出《集仙錄》:“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閬苑女仙圖》并非取景自現實生活中的園林,它是作者對傳說中仙人住處的想象,也是阮郜唯一的傳世之作。畫卷描繪了蒼松翠柏之間,一群仙女在其中生活、嬉戲、彈奏、休閑的場景。畫卷整體以自然風景為主,樹石相依,竹影蕭蕭。畫面四周有乘鸞女仙、乘龍女仙、駕云女仙,還有在海面上凌波漫步,緩緩而來的女仙,整體營造出一派閑適浪漫的超塵之感。
《文苑圖》卷,五代,周文矩作,絹本,設色,縱37.4厘米,橫58.5厘米
《文苑圖》卷(局部)
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以畫人物、仕女享譽中國古代畫壇。然而除此之外,車服、樓觀、山林、泉石也是周文矩擅長表現的對象。這幅《文苑圖》實際上是一件以人物為主要表現對象的作品,但畫家對樹、石的刻畫及人物在其間的姿態,又不免讓人展開畫卷之外的空間想象。
畫家以行筆瘦勁的“戰筆描”(顫動的線條來表現衣紋)描繪了四位文士圍繞松樹思索詩句的場景,他們有倚壘石持筆覓句者,有靠松干構思者,有兩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詩者,還有一小童正俯身侍墨,畫中人物情態各異,形神俱備,畫家對壘石、松干的刻畫也很精妙,反映出當時的文人與周遭自然之物的關系。
明代的園林繪畫
《東園圖》卷(局部),明,文徵明作,絹本,設色,縱30.2厘米,橫126.4厘米
如果說前面幾件作品所表現的都不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居住與生活的園林,那么這幅明代文徵明所作《東園圖》便是一件真正以私家園林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精品。在明代,造園與繪畫藝術皆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造園家以畫境為靈感疊山開池,畫家則以園林為對象描摹創作。
東園位于南京鐘山東鳳凰臺下,原是明代開國重臣中山王徐達的賜園,名為“太府園”,后來其五世孫徐泰時加以修葺擴建,辟作別墅,更名“東園”。
《東園圖》卷(局部)
一座好的園子,山、水、樹、石、亭、臺、廊、榭是基本元素,如何將這些基本元素陳設布局,秩序井然卻又出人意外,妙趣天成,則是造園人追求的境界。《東園圖》是文徵明于61歲時所繪制,表現了東園雅集時的情景。該圖以從高處俯瞰的視角,描繪了東園內的一景。只見園內疊有峰嶂,川澤相通,靈巖怪石環列前后,奇花異草郁郁蔥蔥,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時賢名士雅集于東園之中,或談詩論文,或品茗撫琴,或宴樂弈棋,其樂融融。整幅畫面一眼望去,生機盎然。
朱良志認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園林是一個生機活潑的生命體,亭臺樓閣、山水花木只是它的形;山因水而活,石依樹而生,亭臺連接著細經,云墻牽引著綠植,更有暗香浮動,疏影橫斜,這才是她的風神和韻味。
因此,園林所代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處住所那么簡單,它同時也是中國人安頓心靈之所。
別號圖
《求志園圖》卷(局部),明,錢穀作,紙本,設色,縱29.8厘米,橫190.2厘米
除了文徵明,在明代吳門其他畫家的作品中,還有許多以他人的室名別號為題描繪的作品,這類作品被明代書畫收藏家張丑稱之為“別號圖”,如推而廣之,還應包括以莊園、庭院為題材的作品。它們在描繪人造園林真實性的基礎上,力圖表現園林主人的生活理想,反映他們身居鬧市,卻追求“與深山野水為友”的操守與志向,這類作品成為吳門畫派所表現的一種突出的藝術現象,而錢穀的《求志園圖》正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件。
此卷是錢穀應友人張鳳翼之請,描繪其家園春夏之間的景色。畫面上,院內樹木高聳,枝葉茂盛,院墻錯落,人物、景物、屋頂與院內空地的布局疏密有致,在畫面右側園子大門處的院墻上,一蘢蔥郁的枝葉正探出墻外,十分俏皮。
《求志園圖》卷(局部)
《夏山高隱圖》軸,元,王蒙作,絹本,設色,縱149厘米,橫63.5厘米
從觀看的角度來說,同是中國畫,觀看“山水畫”與“園林畫”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中國畫中所描繪的自然山水給人以更廣闊的時空感,它們或氣勢宏大,或空靈清冷,自有一種不與塵世相合的疏離之感,如“一彎冷月在世界中永恒地照耀”。而以園林為描繪對象的畫作則不然,中國園林雖以“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為最高造園標準,卻畢竟融入了造園者和園林主人的生活理念與生活志趣,畫中一草一木,一樹一石皆因人的存在而別開生面。所以這類畫作總是散發著一種親切的生活情態,這種生動可愛的“小品化”意趣在文徵明與錢穀的作品中皆有溢出。
《西園雅集圖》扇頁,清,馮寧繪,紙本,設色,縱19厘米,橫57.1厘米
如文徵明的《東園圖》卷,古代畫家將園林入畫,所描繪的場景經常與“雅集”脫不開關系。中國文人和士大夫階層歷來崇尚風雅。舉凡清平盛世,便是他們以各種名目游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譴興和文藝品鑒的時候,其形式更是琳瑯滿目。
《西園雅集圖》(局部)
《西園雅集圖》(局部)
《西園雅集圖》通過芭蕉、竹石等園林的自然景觀,巧妙地將畫面分割成六個表現文人雅集活動的場景,他們有的揮毫寫書作畫,有的題壁留墨,有的撥阮演樂。每個場景在形式上各自獨立,在內容上高度統一,突出了“雅集”的主題。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頤和園風景圖》軸,清,絹本,設色,縱187.5厘米,橫374厘米
到了清代,畫家對園林的表現風格和描繪重點有了很大的變化,表現宏大場景與亭臺樓閣的畫作占了不小比重。此圖取由頤和園昆明湖東南北望萬壽山的角度,采用廣角的方式概括了頤和園最為重要的標志性景觀,如佛香閣、知春亭、銅牛、廓如亭、十七孔橋、玉帶橋等。圖中亭臺樓閣黃、綠、灰各色屋頂敷色細膩,石橋欄柱等建筑細節描繪地非常精準,反映了晚清頤和園的狀貌,相當富有時代特色。
《梁園飛雪圖》軸,清,袁江繪,絹本,設色,縱202.8厘米,橫118.5厘米
這幅《梁園飛雪圖》軸也是一幅描繪私家園林的作品。“梁園”又名“兔園”,是漢代梁孝王劉武所建的一處私家園林,其舊址據說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梁孝王雅好文翰,廣泛結交當時的文人名士,如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等皆為其座上賓客,許多人長期居住園內,樂而忘返,“梁園”因此而聞名。本圖中,作者將這座歷史上著名的園林建筑安置于冬季的雪景之中,庭院、屋頂、山石上都留出大片空白,表現厚厚的積雪,精美的殿堂在白雪的映襯下愈顯得富麗堂皇。寒冷的氣候并沒有影響園內的熱烈氣氛,殿堂內燈火明,歌舞喧囂,豪華的盛宴正值高潮。
這幅作品是袁江樓閣界畫(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的代表作,表現華麗的建筑是作者創作的重點,均勻挺直的線條勾畫出房屋的各個細部。在表現華麗的建筑的同時,作者也著意于園林環境與山水氣象的烘托,從而使畫面超越了一般園林繪畫所承載的時空范圍,呈現出詩一般的山水意境。
(文/臺馨遙,本文圖片源自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部分文字內容參考自故宮博物院,明代造園家計成著作《園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