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藝術中國

中國網

星漢燦爛:中國現代美術史的銀河里,不能沒有重慶

星漢燦爛:中國現代美術史的銀河里,不能沒有重慶

時間: 2023-03-23 09:19:10 | 來源: 藝術中國

在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1937—1949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重慶在保護、保存、發展、壯大、推進中國美術所做出的貢獻,構成中國現代美術史的重要篇章。同樣,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史的兩條基本線索——“藝為人生”、抗日救亡的現實主義和“人生為藝”的現代主義,就像嘉陵江和長江那樣,在重慶交匯。

展覽現場(作者拍攝)

2023年3月18日,“星漢燦爛:中國現代美術在重慶(1937-1949)”作品展在重慶首展后巡回來到北京今日美術館。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該系列展覽第一次將“中國現代美術的重慶時期”作為一個美術史現象進行專題研究,并以展覽的形式呈現。在2022年9月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的首展之前,策展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深入挖掘和梳理文獻資料,并盡可能從各地美術館、藏家手中借來展品,最后構成了近300件作品、融入交互裝置的龐大展覽。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首展時的群賢墻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首展展覽現場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首展展覽現場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首展展覽現場,藝術地圖展廳

展覽分為四個學術板塊:

一、名師云集(鳳凰涅槃):中國現代美術先驅在重慶

二、名校匯聚(保存火種):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在重慶

三、展刊連臺(聲名遠播):中國現代美術傳播在重慶

四、藝術地圖(星星之火): 中國現代美術的重慶敘事

展覽現場(作者拍攝)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介紹,美術中的“現代”不僅要從風格、時間、觀念的方面來理解,也要關注區域的作用,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部分正是在重慶展開的。據展覽的三位策展人之一、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董虹霞介紹,展覽團隊在梳理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中國現代美術風格的形成和地域有著密切的關系,展覽因此引入了新藝術史觀念下“藝術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把美術史文獻中的點空間化,繪制了戰時重慶的“藝術地圖”。

十二生肖兔 徐悲鴻 紙本彩墨 29.3x25.5cm 1939年 私人收藏

十二生肖馬 徐悲鴻  紙本水墨  292×253mm 1939年(作者拍攝)

十二生肖牛 徐悲鴻  303×112mm 1939年(作者拍攝)

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名家大師幾乎都有一段“重慶時期”。從展覽的第一個板塊里,可以看到展覽團隊的辛勤勞作,每組藝術家的作品旁都有一個時間序列,講述藝術家從抵達重慶到離開重慶之間所經歷的藝術事件,并輔之以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展覽所涉及的49位藝術家都有詳細的歷史資料,并有參考文獻支撐,足見其學術性和文獻性價值。這樣,觀眾就能在多條藝術軌跡的相遇和平行之中,體會作品的意義。

小鹿 林風眠 紙本彩墨 67x69cm 1953年 私人收藏

展覽現場,林風眠在重慶的年譜(作者拍攝)

揚帆 呂斯百 布面油彩 40×52cm 20世紀40年代 私人收藏

三峽夜航 李斛 紙本彩墨 87×68cm 1972年 私人收藏

晨景  黃顯之 布面油畫 21×29cm 年代不詳 私人收藏

魚 劉藝斯 布面油畫 55×75cm 1944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墨筆山水條 黃賓虹 紙本水墨 33.5×104cm 1932年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女人像 周方白(周圭) 布面油彩 32×40cm 20世紀40年代 私人收藏

1937年12月,徐悲鴻創作彩墨畫《巴人汲水》,1938年初創作《負傷之獅》,其中融入了他對中國畫的改良思想。

1939年3月,徐悲鴻的“新七法”由呂斯百在中央大學藝術系的素描教學中實行。

1940年,林風眠居住在重慶市郊南岸大佛段后街68號,潛心藝術探索。在此居住期間他創作過抗日宣傳畫,創作了《遠處的山景》《仕女琵琶》《獨釣寒江雪》等作品,后來學者將“大佛段時期”認為是林風眠個人風格的孕育之地。

1942年,傅抱石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寫道:“以金剛坡為中心數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確是好景說不盡。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隨處都是畫人的粉本。煙籠霧鎖,蒼茫雄奇,這境界是沉湎于東南的人的胸中所沒有所不敢有的。”他的“抱石皴”就是受金剛坡獨特的地貌影響而產生的,因此也被稱為“金剛皴”。

1941-1943年,張大千前往西部考察,臨摹敦煌壁畫。1944年,張大千將臨摹的壁畫作品帶到重慶展出。

1944年初,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常書鴻任所長。

1945年1月18日,林風眠在重慶參加了《現代繪畫聯展》,龐薰琹、趙無極、關良等名家也參加了此次展覽。

1946年,畫家李斛和戴澤、楊鴻坤、張大國等畫家組織“梅社”畫會,在重慶沙坪壩舉辦畫展。徐悲鴻鼓勵他:“以中國紙墨用西洋畫法寫生,自中大藝術系遷蜀后始創之,李斛仁弟為其最成功者。”

更為傳奇的是,曾向齊白石求教過的重慶畫家陳子莊在1939年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從反動派的魔爪中幫助張瀾先生脫險。1947-1949年他協助中共地下黨在川渝地區組織武裝,為四川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藝術、戰爭、政治就這樣在重慶交織,引人入勝。

展覽“名校”部分(作者拍攝)

藝術巨匠的光芒,通過教育得以延續。同西南聯大一樣,戰爭把一大批人才都聚集到了祖國西南的群山之中。第二板塊重點呈現內遷和新建的7所美術學校(研究機構)在重慶時期辦學的狀況,梳理戰時重慶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教學上中對師資力量的保存、美術人才的培養方面等作出的積極貢獻。這七所學校及其在重慶的時段分別是:國立中央大學(1937.9.23-1946.7)、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0.9-1946)、中國美術學院(該院為徐悲鴻等人創辦的藝術研究機構,不進行教學1942.10-1946年在渝)、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現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1938.8-1946年在渝)、國立重慶師范學校(1940-1946)、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四川美術學院的前身之一,1940-1959年從成都遷到重慶)、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1938-1947)。許多名家大師在這里求學、畢業、任教。

國立中央大學校景

1939年江津縣城慶祝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建校19周年合影:(前排左起)徐子衍(左三)、唐義精(左四)、蔣蘭圃(左五)、唐一禾(左九)

江津寫生之一 唐一禾 布面油彩 38×47cm 1941年 家屬藏

1942年,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師生合影。前排左起傅抱石、徐悲鴻、黃顯之、陳之佛。(宋步云攝影)

1946年,國立藝專的學生們在“黑院墻”大門口合影

古青燈 常書鴻 布面油畫 56×47cm 1942年 私人收藏

中國美術學院所在地磐溪石家花園

1945年 石家花園中國美術學院 左起廖靜文、徐悲鴻、張葳、周千秋、佚名、張安治、張蘇予、宗其香等

重慶是不安的。敵機在天上咆哮,大地上,人民蒙難,民族蒙塵。

重慶又是安靜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藝術家空前匯聚,在這里相互點燃,用刀筆發出無聲的吶喊;在古老的山川中跋涉,思考中華民族的過去和未來。

“展刊連臺”板塊(作者拍攝)

展覽的第三個板塊呈現戰時重慶舉辦的各類美術展覽、美術報刊雜志和美術社團,全面地勾勒出重慶的文化藝術生態。包括以“藝為人生”以藝救國為歷史使命的各類版畫展,用刻刀控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頌揚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中華全國美術會、全國木刻協會、中華全國漫畫界抗敵協會等先后舉辦了眾多版畫展,包括重慶第一屆“雙十木刻展覽會”(1942)、第三屆全國抗戰木刻畫展覽(1939)等。

《戰斗美術》封面

青紗帳里 謝梓文 黑白木刻 24×14cm  1943年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第三屆全國美展”(1942)、“現代繪畫聯展”(1945)等展覽都展現出抗戰時期美術的多元思潮和面貌。“中國美術學院研究員美術作品展”(1944)是徐悲鴻帶領孫宗慰、張安治、李瑞年、郁風等研究員赴青城山寫生的成果展,在這里他用白描、彩墨等繪畫語言創作了《湘君》《湘夫人》《山鬼》和紀念抗日烈士的《國殤》等作品。

原野之春 王琦 黑白木刻 1939年

此外,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1943、1944)和王子云率領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成果展“敦煌藝術展覽會”(1943)都轟動一時。抗戰期間我國對西部的探索、對傳統文化的整理,現在看來像是一種對初心的回歸、對民族性格的自我追尋。本次展覽的手冊中寫道,敦煌系列展“展現出了民族的尊嚴、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大國風范,使許多藝術家看到了中華民族文化和藝術發展的希望。”

1944年5月21日 《時事新報》:臨摹敦煌壁畫今日起在渝展覽

展覽的第四個板塊以新藝術史“藝術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切入,以重慶地圖為藍本,運用 GIS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展現美術學校校址、藝術家在渝創作地點、藝術展覽舉辦地點、藝術刊物創刊地、藝術團隊的分布與匯集,對歷史文獻資料進行整合,形成了可視化的藝術地圖,還原藝術家在重慶生活和創作的原境,讓觀眾感受各種藝術史要素在空間上的互動,研究環境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藝術地圖”中的作品地圖(作者拍攝)

藝術地圖局部

“夫子池”是當時重慶的藝術展覽中心。而在黑院墻的國立藝專、石家花園的中國美術學院和松林坡的中央大學距離很近,三地的交流十分密切,而徐悲鴻就曾冒著日軍的的轟炸在石家花園的地下室里創作。從GIS生成的地圖來看,藝術家主要聚集在渝中半島主城區,一些在沙坪壩和北碚。具體的地點將作品與時空連接起來。

展覽的文獻部分

藝術家地圖

美術院校遷建地圖

美術展覽地圖

美術報刊地圖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在展覽開幕致辭中表示,在美術史上,重慶是一個有待開掘的主題。重慶在戰時作為中心,其文化影響向西南和西北輻射,促進了傳統文化(如敦煌)的發掘與復興,也促進了藝術家對西北產生新的認識(如孫宗慰)。所以,這個展覽不是講“重慶美術史”,而是中國美術史的呈現。他提到,在梳理中央美術學院老先生的作品時,發現有很多作品直接表現了重慶的人文和自然風貌。他表示,重慶的“藝術地圖”可以帶領人們沿著特定路線尋訪具有重要美術史意義的地點,成為“活的美術史”。

嘉賓合影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里在開幕致辭中強調,這個展覽所關注的是中國美術史不可缺少、不可忘記、必須研究和接續的部分。展覽的史料性、文獻性很強。樹立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要進入傳統文化和先輩們留下的遺產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再去看當代的藝術和世界,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思考。

四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左益主持開幕式

今日美術館副館長晏燕致歡迎辭

徐悲鴻紀念館副研究員、本次展覽總策劃徐驥致辭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總策劃何桂彥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里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展覽聚焦于挖掘和梳理中國現代美術史。此次在今日美術館的巡展選取了首展中的部分美術家及其代表作,有些作品還是第一次展出,以豐富的文獻和別樣的展陳設計向觀眾敞開了充滿可能性的問題場域。如果觀眾能抓緊最近的幾天去看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在展出的“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的部分珍品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一位藝術家在重慶的創作風貌。

石家花園  孫宗慰 布面油畫  58.5×81cm 1940年代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圖片來源: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觀眾觀看作品(作者拍攝)

此次展覽不僅有開拓學術疆域、陶冶審美、振奮民族自信的價值,也必將吸引更多游客前往重慶,在行走和尋訪中撫摸中國現代美術的脈絡。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4月13日。(文/鮑明源,本文圖片除注明外均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供)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星漢燦爛——中國現代美術在重慶(1937-1949)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 徐悲鴻美術館

協辦單位:徐悲鴻紀念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王琦美術博物館

支持單位: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壹號坊商貿有限公司 重慶同濟研究院有限公司

學術顧問:徐慶平(徐悲鴻之子,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張子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劉旗(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陳若愚(重慶市文聯黨組書記)、唐青陽(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龐茂琨(四川美術學院院長)

總策劃:何桂彥(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徐驥(徐悲鴻紀念館展覽典藏部主任)

策展人:紅梅(中央美院美術館理論出版部主任)、董虹霞(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寧靜(徐悲鴻美術館執行館長)

展覽統籌:符周陽 俞婷婷

展覽執行:李芳 陳剛 寧佳 劉媛 楊彪 劉濤 陳思宇 杜文雯 李新穎 韋宇紅 胥偉師 謝承珊 張虹 李呢喃 趙谷靖 馮志偉

視覺設計:汪宜康 楊貴川 邢雪琪

藝術家(按出生年月排序):

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林風眠、司徒喬、鐘道泉、傅抱石、常書鴻、李有行、呂斯百、戴秉心、沈福文、周方白、劉藝斯、黃顯之、吳作人、苗勃然、江敉、張漾兮、陳子莊、謝梓文、齊振杞、王樹藝、王琦、汪刃鋒、李少言、李斛、黃榮燦、林仰崢

展覽時間:2023年3月18日—4月13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2號館

相關文章

星漢燦爛:中國現代美術史的銀河里,不能沒有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