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孫藝菲
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系列:“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隱與仕、物與心”展覽于3月24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與遼寧省博物館共同主辦,聯合了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歷時兩年策劃完成。共展出了自元代以來的中國古代書畫48件套,聚集了趙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進、陳淳、陳洪綬、石濤等多位名家之作。
展覽續寫了遼寧省博物館《人·境——古代文人的園中雅趣》,以中國古代文人觀物與識心的視角為線索,通過林泉之心、雅游適意、壺中天地、詩畫映景四個板塊,由遠及近,由物到情,講述了中國古典園林所承載的中國古代文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家園。
展覽現場
庭院深深·尋與探
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鼎盛時期,園林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在此時期,園林成為了文人雅士們崇尚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元明清時期的園林藝術注重自然元素的使用和融合,強調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古代園林藝術注重空間的設計和運用,空間的設計和布局極為注重整體性和和諧感。園林中的假山、池塘、廊橋、亭臺、花草樹木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景觀,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
展覽現場
初入園林,自然與人意相映成趣。園林由諸多自然元素構成,但在自然之上靈動著的,則是古人的園林意識。在中國園林藝術的建構中,文人既是園林的主人,是園林藝術的建構者,更是園林的精魄與靈魂。在四方的庭院之內,山是盤繞著文人意趣的山,水是充盈著文人意趣的水。山水林木中寄托著文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清泉頑石上傾灑著文人的高雅志趣,園林內安置著文人內心的一方凈土。園林之所以成為藝術,也正是因為其與人心相通,傳達著人性的情感。
展覽現場
庭院深深·觀與品
中國古代園林注重的是“景致”,即將自然景物進行提煉和加工,營造出極具審美價值的園林景觀。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山水園林”,它是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之一。在這種園林中,人們借助建筑、水、植物等元素,模擬山水自然景觀,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俗的情境。
展覽現場
園林藝術不同于其他建筑藝術的地方,在于其強調“有情境、有氣氛、有主題、有內涵”。園林藝術空間布局、建筑構造、植物、水池、石頭等多種手段,創造出一種令人身臨其境的意境和氛圍。本次展覽利用宣紙進行空間劃分,透過圓形、扇形、葫蘆形等的小軒窗探尋對面的景致,力圖給觀者以身臨其境的氛圍。
展覽現場
居于園林,古代文人生活于斯,交游于斯。從賞月對弈,到詩酒唱和,再到書畫譴興,園林已經成為古代文人雅致生活的重要一環。晨光熹微之中,五柳先生歸園田居,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蘭亭清流之上,王逸少攜群賢舉修禊事,游目騁懷,暢敘幽情;瑯琊醉翁亭之間,文忠公與滁人同游,共享山水之樂,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人在園林中的生活圖景,被一幅幅傳世的雅集圖像記錄下來,圖畫中精美的陳設和工巧的服飾,有時表現出流觴曲水的閑雅,有時也透露出聯結政治的莊重。園林見證著文人吟唱歡笑的生活,也承載著文人的精神內涵。
展覽現場
庭院深深·談與嘆
古人的園林意識不僅僅是在美學上的追求,也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園林藝術也常常反映出主人的品味、地位和文化背景,常常運用典故和詩詞來豐富意境,表達文化。古人的園林意識是一種富有文化內涵的哲學意識,強調的不僅僅是景觀的美,更重要的是景觀背后的文化、哲學、品位和情感。園林藝術在元明清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不僅僅是一種建筑藝術,更是一種文化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理念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覽現場
感悟園林,物我一體,天人合一。文徵明有詩句云:“諸賢共隱竹林清,酒德相高寄此生。”園林絕不僅僅是物件、是園地、是居所,而是精神、是心境、是理想。當文人情趣與山水園林相映成趣時,自然是靈動的,山水是有情的,人心是寧靜的。這種物我一體的境界存在于每個中國文人的夢中,也流連于山水田園的一草一木之中。隱匿于山水林泉背后的,是歷代文人的熱忱、勇氣與本心。
展覽現場
園林又稱“城市山林”,是人與自然的親和。園林藝術的審美意味是對中國園林的創生邏輯的關照,此種關照在當下社會尤為珍貴,對于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啟發和影響。它不僅是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種生態智慧、空間設計的理念和文化審美價值觀的傳承。
展覽現場
在具體有限的園林水墨和書文中,短暫逃離現代都市的繁忙,體會詩意的古代風雅,嘗試切身與自然交流,取得凈化心靈的審美感受,便可真正做到蘇舜欽在《滄浪亭》中所言:“一徑抱幽山,居然城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