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xiàn)場
撰文/訪談_孫藝菲
2023年4月15日,“平視——老安攝影展”在壹美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實創(chuàng)科技園開發(fā)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壹美美術館承辦,由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主任、教授唐暉擔任策展人,并得到了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中心的特別支持。展覽展示了意大利攝影師老安(Andrea Cavazzuti)于20世紀80、90年代在中國各地拍攝的88件作品。
老安與友人(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展覽開幕式上,壹美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總策劃路貝,意大利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迪羅仁,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主任、教授、本次展覽策展人唐暉,本次個展攝影家老安,意大利大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菲德利克分別致開幕詞。最后,意大利大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菲德利克正式宣布展覽開幕。老安的各界好友也都來到現(xiàn)場觀展。
嘉賓合影(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本次展覽“平視”的參展作品可分為兩部分——選自1981-1984年的黑白膠片和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彩色相片,不同的歷史記憶代表了兩種心態(tài)以及兩種環(huán)境。
黑白的八十年代初,祥和,淳樸,天真。
彩色的八九十年代,坦率,明亮,自由。
老安的視角一直平實,現(xiàn)實景象的變化不斷被他定格記錄。站在當下,望著老安上世紀拍攝的“平和又燦爛”的作品,感覺很微妙。
觀眾觀展
1981年,老安第一次來到中國,學習的第一課是《孟子?梁惠王》,學習的第一句話是“不遠萬里”。在距離家鄉(xiāng)千萬里的廣袤土地上,他帶著相機云游四方,通過鏡頭留存每一個朝氣蓬勃的美好年代。
正如作家孔亞雷所說:“所有的鄉(xiāng)下、我們的老家,都會有很多充滿幽默感、充滿生活氣息的瞬間,而對那些居民來說,這完全無意識的?!彪S著他的鏡頭跳躍、起落,那些隱藏在平凡人日常生活中的別樣的溫情被捕捉定格,形成了老安作品中的煙火氣。普通人的日常點滴在老安的鏡頭下折射出歲月痕跡與時代韻味,誠實而生動地呈現(xiàn)出一個多元化面貌的中國。
觀眾觀展
本次展覽名為“平視”,不僅代表了老安的攝影風格,也是一種對觀眾的邀請,邀請觀眾平視生活,平視自己,平視歷史,平視世界。老安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人文關懷的元素。他總是從平視的角度看待被拍攝對象,這不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出獨特的視覺效果,更是一種對生活的關懷和尊重。他深刻地觸及到每個人的內(nèi)心,展現(xiàn)了生命的純粹和生活的美好。
在老安的鏡頭下,我們看到了上世紀末中國社會變遷。他捕捉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和精神,將歷史留存在了每一張照片里。他的作品不僅記錄了歷史,更是一份獨特的情感見證。
觀眾觀展
策展人唐暉將老安的攝影風格描述為:視點獨特而幽默,審美平實而不做作,一切都是娓娓道來。在老安的鏡頭下有一種“知覺性”,我們能看到的是攝影語言與上世紀末敘事的互文。老安在意的是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人的本身。他的鏡頭下,沒有壯闊的宏大敘事,更多的是在拍攝他正在好奇著的,被吸引的畫面。
唐暉談到:“如果用約翰?薩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在《鏡與窗》中的兩種隱喻式表達進行詮釋,老安的攝影可以喻為擯棄先入為主、指向客觀現(xiàn)實的“窗”。他的鏡頭下沒有夸張的戲劇化情節(jié),沒有激昂的宏大敘事,有的只是那個年代生活細節(jié)的自然呈現(xiàn)和形式上的微妙意趣?!?/p>
觀眾觀展
老安是一個平和、友善、溫和的人。他的目光中,總是飽含著對世界的真切好奇,對一切的包容和接納。跟老安聊天,會讓人覺得很恍惚,他不像一個外國人——他學習中文的時間和在中國待的時間甚至會比來看展的年輕人長得多,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比我們想象中深沉得多。
觀眾觀展
看老安的作品,如同“煎茶”。在淡淡的茶香彌漫后,老安是定格住空氣中氤氳著的茶香的人。幾十年后,在壹美美術館,觀眾又能通過老安的鏡頭,重新品到在記憶中、在想象里的靜謐,這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真實。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28日,歡迎各位觀眾前往壹美美術館觀看展覽。
觀眾觀展
藝術中國對話藝術家老安——
藝術中國:請問是怎樣一個契機促成您在壹美美術館舉辦這次個展?
老安:很早就想在北京辦一次展覽,北京畢竟是我生活那么多年的地方,應該說是朋友最多的地方。唐暉老師在這里做過展覽,我們是朋友,他把我推薦給壹美。壹美美術館條件非常好,工作團隊也很高效。由于之前的疫情等不可抗力,今天才開幕。現(xiàn)在各方面都恢復正常,大家都非常開心。
老安1981年攝于蘇州(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藝術中國:用鏡頭語言記錄中國的四十年來,有沒有什么覺得印象最深刻的細節(jié)變化?
老安:變化可不是細節(jié),是很大的變化,當然細節(jié)也包括在內(nèi)。我來自異國他鄉(xiāng),來自另外一種文化,另外一種環(huán)境。所以那個時候是更吸引我的是,一些我小時候見過的場面,在我到了中國后再一次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社會經(jīng)濟等各方面發(fā)展有一點點時差?,F(xiàn)在越來越?jīng)]有時差了,就跟國外世界一樣。中國一直在吸引我,那么大的地方,各種各樣的氣候,各種各樣的文化,各種各樣的民族,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老安1983年攝于上海(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藝術中國:您之前的作品《稍息:1981—1984年的中國》,其實不止是這四年時間,您的其他作品也都給我們一種停留和喘息感,請問您是如何把握這種“稍息”感的呢?
老安:“稍息”這個概念也是后來才想出來的,雖然我沒經(jīng)歷過更早的中國,但是當時的幾年,沒有那么大的壓力,基本上大多數(shù)人還是留在原地?!吧韵ⅰ北緛硪彩悄阍陉犖槔锷晕⑿菹⒁幌拢豢梢噪S便走。其實你后面說的這個“稍息”,也是我平視的態(tài)度。我后來去鄉(xiāng)下拍,鄉(xiāng)下也沒有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不過北京上海已經(jīng)不是那么安靜了,趕緊做事,心態(tài)不那么平靜了。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內(nèi)卷”。
老安1983年攝于九江(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藝術中國:從90年代開始,您也用攝像的方式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對您來說,攝影和攝像之間有什么有意思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嗎?
老安:拍視頻跟拍照片不太一樣。拍視頻能記錄人的講話聲音,還帶那種節(jié)奏獨特和變化。后來我感興趣的東西更適合用攝像來拍,而不是拍照片。當然有人繼續(xù)拍照片也挺有意思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沒法放在一塊,我一拍視頻我就不拍照片,我拍照片不拍視頻。因為創(chuàng)作時候的注意力和制作方式太不一樣了。
老安1990年攝于河北(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藝術中國:您在中國這么久去過很多地方,比如北京、上海、成都、昆明、三亞、湛江等等,哪個地方給您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呢?
老安: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就拿南京來說吧。81年,我在南大待了兩個月。有一次,我們走著名的長江大橋。學中文的時候,專門有一個文章講長江大橋——第一個中國自己設計的大橋,是中國的驕傲。從南京市區(qū)穿過長江大橋走到另一邊,場面完全不一樣。另一邊的村子里的人很多年沒見過外國人,大家就開始朝我聚攏,我走到哪他們就在哪,我就像一個大明星。當然大家也都是很安靜的,單純就是好奇。
老安1991年攝于北京(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藝術中國:目前,還有沒有想去但是沒去過的地方?未來,在中國最想去拍攝的地方是哪里呢?又期待拍到什么呢?
老安:我?guī)缀跻呀?jīng)走遍了中國,沒去的很少,敦煌我記得沒去過,其他的基本上都去過。未來哪里都想去,也想去看看之前去過的地方發(fā)生的變化。當然,我現(xiàn)在生活在北方,目前也很想去看看南方不一樣的建筑。
老安1991年攝于北京(圖源壹美美術館公眾號)
藝術中國:攝影與記錄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帶給了您什么嗎?
老安:我覺得給了我一個機會,接觸很多你平時沒法接觸的人和地方。我也比較好奇,我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場面,也接觸各種各樣的人,讓我也明白了更多生活和文化特點,這真的在豐富我的人生。第二,我喜歡這種機器拍的東西,從小就喜歡,看世界在一張紙上會顯得怎么樣,也算是換一個角度看現(xiàn)實。
展覽現(xiàn)場
藝術中國對話策展人唐暉——
藝術中國:最初是怎樣的想法,讓您在壹美美術館給老安策劃這次展覽?
唐暉:其實我覺得這是一種緣分。兩年前我聽說老安在太原有一個攝影展,在我知道的時候這個展覽就結束了,也挺遺憾的。我就跟老安說你這么多好的作品為什么不到北京來展。壹美美術館是我曾經(jīng)辦過展覽的一個美術館,和館長還有跟美術館的同仁們的關系很好。非常偶然的一個機會,說起這里能不能辦一個老安的攝影展,路貝館長說這個事情很有意思,后來因為疫情的原因變得非常的周折。現(xiàn)在終于展覽落地了,大家都很高興。
展覽現(xiàn)場
藝術中國:本次展覽的總體策展思路是怎樣的?
唐暉:現(xiàn)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攝影師,每個人都拿著手機,每天大家都在拍照。比如,前兩天在春光明媚、各種花開的時候,老百姓都在拍照。
但是什么才叫真正的攝影?攝影一定有它特別獨到的地方,攝影師他的眼光絕對是不同的。就像藝術里面有藝術大師和一般畫匠。怎么能夠讓人知道這才是攝影師?他只有通過他的作品來詮釋——他的那種獨特的眼光、幽默感和對生活的熱愛。攝影師通過時間的積累,能夠看到這樣一些細節(jié)。特別是在壹美美術館所在的科技園區(qū)的環(huán)境里,希望這些日常與科技接觸的年輕人能夠在看到不一樣的攝影藝術。
展覽現(xiàn)場
藝術中國:您和老安是怎樣相識的?
唐暉:其實不記得了,我也問老安我們是怎么認識的,他也不記得了。我跟老安之間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在一起認識很多年了。一個偶然的時間,我們倆同時擁有了自己的孩子,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跟老安是同齡人,我們也經(jīng)歷了很多生活里面的瑣碎,包括時代的變遷。我跟老安有點若即若離,我們兩個家庭的兩位夫人之間的聯(lián)系倒是特別多,但是我們互相之間肯定是很默契,沒想到他作為一個意大利人也沒有語言障礙,我覺得朋友之間的這樣一種緣分。
展覽現(xiàn)場
藝術中國:您在籌備本次展覽的過程中,對老安的作品有沒有什么新的思考和體會?
唐暉:作為策展人,墻面的顏色,畫框用的這種材料,包括照片的和畫框之間的距離,還有展墻的大幅噴繪,都采納了我的一些意見。所以我覺得“平視”是老安的作品,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一個展覽,或者是共同的一件作品。我本身也是個藝術家,我不是專業(yè)的策展人。我覺得也挺有趣的,能夠參與到這樣氛圍里面,讓老安的作品更加發(fā)光。
我的感覺老安的作品里面有一種非常平和的、很清淡的細節(jié)在發(fā)光。你必須得感受到作品里面那種幽默和生活氣息。我在老安作品里面更多看到的是生活中的細節(jié)滲透的一種幽默,有一種娓娓道來這樣感覺,要細細地品味。觀眾如果有時間可以慢慢地來看,特別是老安拍攝的視頻也,可以詮釋為一種回憶。
展覽現(xiàn)場
藝術中國:您認為這次展覽對于認知和理解中國40年發(fā)展變遷的歷史有什么作用嗎?
唐暉:中國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老安來的時候是80年代初,我們是同齡人,這樣一個變遷對每一個人來說沖擊是非常大的。
他作為一個平視者,他的內(nèi)心深處一定跟我們有很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生活在這個環(huán)境里面,好像覺得這個變化是自然的,但是對于他來說其實很刺激的。我不愿意把老安作為一個外國人,但是他確實也是一個意大利人,但他比我們好像更愛這塊土地。從他這次的這些作品里面,才感覺到這是個意大利人,他跟我們的眼光和角度確實不一樣。
展覽現(xiàn)場
藝術中國:這次展覽主題是“平視”,對于當下在人工智能等技術熱潮探討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何啟示?
唐暉:我是覺得藝術要多元,中國的環(huán)境往往覺得潮流好像就是藝術的方向,其實不是——藝術是特別多元的。就像我們討論京劇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它已經(jīng)是歷史的劇目了,但它只要堅持下來,有些年輕人就會去看,相聲也是如此。其實藝術也是一個道理,我們傳統(tǒng)的藝術和科技的藝術,像NFT、區(qū)塊鏈,還包括人工智能的藝術,它們就像一座座山。當然,傳統(tǒng)的攝影它也有它存在的價值。我覺得未來真正健康的藝術發(fā)展是每一個方向都在往前走,不是某一個方向引領另外一個方向。就像齒輪一樣,每一個齒輪都在運轉(zhuǎn)。每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都一定有愛它的人賦予的意義。
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