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嘉賓合影
7月6日,“一生愛好是天然:羅工柳、戴澤藝術聯展”在浙江省寧波市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啟幕。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承辦,并得到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戴澤藝術基金、徐萬茂美堉公益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昆曲表演
開幕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于洋;《美術》雜志社社長冀鵬程;閱文集團副總裁、黨委副書記、深圳美術館運營及學術總監王晨;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華天雪;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直屬黨支部書記韓文超;武漢美術館館長陳勇勁;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李云雷;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圖創新總經理張立朝;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湯宇;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康俐;中國美術館文創開發處副處長高揚;廣州美術學院省重點實驗室主任賈鵬;資深藝術顧問、策展人唐勝;江漢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時;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鵬;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副主任李惠子;北京畫院美術館負責人薛良;戴澤藝術基金管委會主任,戴澤先生嫡孫戴夢;浙江省文聯副主席、寧波市文聯主席楊勁;寧波市鄞州區宣傳部副部長應林輝;鄞州區文聯主席毛建平;寧波美術館館長張繼萍;浙江紡織服裝學院教授、寧波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威;寧波市美協副主席、寧波市玖玖美術館館長王琛;寧波市文化館副館長宋臻;海曙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裘燕萍;青年學者楊燦偉、李垚辰、劉昊、陳都、莫曉雯、金寶敬、楊肖、叢濤、丁瀾翔、淺野泰之、宋金明、張濤。華茂集團創始人、華茂教育基金會創始人、華茂美堉獎發起人、東錢湖教育論壇創始人徐萬茂;華茂集團董事長、總裁,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館長徐立勛;華茂集團董事長助理、華茂藝術收藏負責人徐鈺程,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界知名人士、藏家以及數十家媒體記者、藝術家齊聚東錢湖畔,共同研討中國現當代美術的發展歷程與羅工柳、戴澤兩位藝術前輩對中國現當代美術的重要影響。
開幕現場
開幕現場
開幕現場
適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展覽獻禮祖國生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推出首個公益美育大展,首次對羅工柳、戴澤兩位大家的藝術生涯進行首次全景式并列呈現。華茂集團董事長助理、華茂藝術收藏負責人徐鈺程在開幕致辭中致辭:“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本次“羅工柳、戴澤藝術聯展”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是我們對‘文化惠民’這一初心的堅守,也是對“無圍墻的美育大課堂”理念的踐行。我們將結合展覽主題和展品,設置版畫印制、作品拼圖等一系列特色體驗項目,建立‘潤物無聲,以美育人’的多維度公教體系,讓美育和本次的展覽主題一樣,于無聲處自然發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主題“一生愛好是天然”,源自昆曲《牡丹亭》的唱詞,意即喜愛美好的事物乃是由于天性使然。羅工柳與戴澤的藝術信念便是如此,雖然他們在家庭出身、成長環境、求學經歷、藝術道路上不盡相同,但是對于藝術的摯愛與追求卻始終如一。此次展覽共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篇章“藝術是溫暖的”,主要呈現戴澤的藝術歷程,第二篇章“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主要呈現羅工柳的藝術歷程,第三篇章“一生愛好是天然”重點向觀眾展示羅工柳、戴澤兩位藝術家對藝術的摯愛與追求。展覽涵蓋速寫、油畫、水彩、版畫、綜合材料等多種藝術形式,內容包括風景、人物、建筑、動物等多種題材,通過呈現近兩百件作品集文獻資料,向廣大觀眾展示羅工柳、戴澤筆下的景與物,情與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序曲:麥積山石窟勘察團
1950年4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由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并成立。戴澤與羅工柳以不同的院校背景匯聚于此,作為參與建校籌備工作的首批教師,自此開啟了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生涯。展覽的開篇即以羅工柳與戴澤青年時期在藝術道路上的工作交集——麥積山石窟勘察團為起點,分別追憶兩位先生的人生故事。
羅工柳與戴澤曾于1953年7月至8月共同參與由吳作人擔任團長的麥積山石窟勘察團,投入到對麥積山石窟藝術進行全面研究的工作中。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臨摹石窟壁畫、寫生佛造像、實地考察,為今天的美術史留下了寶貴的藝術作品和文獻史料,而麥積山優秀的民族藝術也悄然滋養著兩位藝術家未來的藝術創作。
羅工柳 臨摹麥積山壁畫《伎樂天人》 42.5x71cm 紙本水粉 1953
戴澤 《麥積山》 62x75cm 木板油畫 1953
第一篇章:藝術是溫暖的
戴澤是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之一、新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代表人物。在他筆下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重大歷史題材創作,還有藝術家關注現實生活展現溫情的畫作。1950年,戴澤的油畫作品《馬車》與《和平簽名》選入“中國藝術展覽會”,經由老師徐悲鴻的推薦,戴澤作為展覽組成員,自1950年9月至1951年底參加“中國藝術展覽會”代表團,先后赴蘇聯、民主德國、波蘭參觀交流。出國期間,他以寫生的方式記錄下了在歐洲不同國家的生活見聞。
戴澤 《莫斯科大劇院》20×28cm 紙本水彩 1951
戴澤 《小熊同他的媽媽 》32.3X25.2cm 紙本水彩 1951
1951年元旦,身在蘇聯遠離家鄉的戴澤借筆抒懷,依據夫人陳碧茵寄來的照片創作了《小熊同他的媽媽》,以此表達對于親人的思念。畫面中兩只小熊正親昵地依偎在母熊的懷抱,母熊則頷首收攏雙臂,敦實地坐立在小熊身后,儼然是孩子們最為溫暖的港灣與最為堅實的依靠。憨態可掬的小熊一家飽含著戴澤對妻兒濃濃的溫情與愛意。在歐洲各國參觀博物館、油畫修復工廠,臨摹名家作品的經歷,令戴澤拓展了藝術眼界,提高了繪畫能力,為日后進行歷史題材油畫創作積累了寶貴的視覺經驗。
戴澤《中國藝術展覽會在柏林清點工作》20.5x28cm 紙本素描 1950
戴澤 《金水橋西眺》 22x43cm 紙本彩墨 1959
戴澤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勤于觀察,對身邊的事物與景物總是有著發現的眼光。他曾于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來臨之際,敏銳地感知著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變化,記錄下了北京火車站、人民大會堂、全國農業展覽館等新國慶“十大建筑”的城市地標風光。他也曾于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南下寧波,圍繞寧波的自然風物,描繪出不同于內陸地區的海濱風光與人文風情,此次展覽將展出多幅戴澤筆下的寧波寫生,為觀眾還原老寧波的城市景象。
戴澤 《天一閣》 26x37cm 紙本水彩 1975
戴澤《寧波港》26x37cm 紙本水彩 1988
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是戴澤一以貫之的人生態度。在生活中觀察入微,在創作中潛心鉆研,磨練出他樸實真誠、穩重踏實的性格。通過即時的捕捉、真情的抒寫,戴澤將真實的美好定格于畫面,也為我們詮釋了“藝術是溫暖的”真意。
第二篇章:藝術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羅工柳是中國現代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的創建者之一、現代油畫教育的踐行者、寫意油畫創作的先驅者。他的一生筆耕不輟,創變不息。早年的生活閱歷與革命信念,深深塑造著他“為救亡、為革命、為人生而藝術的道路”,逐漸成長為藝術創作、教育教學、領導組織的“多面手”。基于青年時期從事木刻抗敵救亡宣傳的創作經驗,羅工柳在藝術道路上迎難克難、創新求索,初涉油畫便創作出《地道戰》和《整風報告》,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經典的革命歷史畫名作。
羅工柳 《兒童團檢查路條》 35x25cm 版畫 1940
新中國初期,我國選派留學生赴蘇聯學習美術,羅工柳于1955年夏至1958年秋,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的身份,赴蘇聯列寧格勒的列賓美術學院進行油畫研究和教學考察,期間繪畫了大量課堂長期作業、風景寫生與名家臨摹習作。這些習作在羅工柳歸國的第二年,開始在北京舉辦的“羅工柳留蘇油畫習作展覽”展出,展覽在兩年間相繼巡展至全國各地,在當時引發了群眾觀展與青年畫家現場臨摹熱潮。
羅工柳 《悲劇演員》 87.7×65cm 油畫 1957
羅工柳 《臨摹列賓<伊凡殺子>(1885年)》199×254cm 油畫 1958
自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伊始,羅工柳即受到邀請,于1950年起的三十五年間,持續主持了第二至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工作。人民幣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美的設計工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國際印鈔業獲得贊譽。其中第四套人民幣更是被評價為中國當代印鈔工業水平的代表,堪稱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此次展覽將集中展出第二套人民幣中“拾圓幣”的創作草稿,以及羅工柳在為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工作收集創作素材期間,前往云南、貴州、三峽和舟山地區采風考察,沿途記錄少數民族人物形象與自然風光的作品。
羅工柳 《芒市傣族》 37x23cm 水彩 1978
羅工柳 《云南風光-西雙版納橄欖壩》 17×12cm 速寫 1978
羅工柳有意識地結合中國傳統繪畫,探索油畫創作的新方向,變寫實為寫意。他于晚年積極變法,進一步發展油畫的寫意性與抒情性。以詩的意境、書的筆力、畫的語言作為創作的基本法,對西方近現代藝術加以吸收。通過發揮油畫筆觸的肌理特性,改造材料工具,創作出一系列氣韻生動、意境開闊,頗具傳統審美意趣的寫意油畫。
羅工柳 《明月驚飛鳥》 71x95cm 綜合材料 1984
羅工柳 《明月驚飛鳥之一》 90×110cm 綜合材料(布面油畫) 1984
羅工柳 《詩意畫》 180x150.5cm 綜合材料 1993
第三篇章:一生愛好是天然
羅工柳、戴澤從青年時期走上藝術道路,對藝術的摯愛與信念便始終如一,終生未曾改變。如果說羅工柳的人生旋律如同高亢激昂的交響樂,作為木刻戰士、油畫先驅、教學骨干,在時代轉折與藝術發展的脈搏中激流勇進、敢為人先。那么戴澤的生命樂章則更似悠揚綿長的抒情曲,在對家國變遷的見證、觀察、記錄中默默耕耘。
戴澤 《藝術圣殿的入口(中央美術學院U字樓 》 24.5x32.5cm 紙本水彩 1953
戴澤 《白玉蘭》 29x47cm 紙本彩墨 1960
戴澤《睡》 50x44.5cm 紙本彩墨1984
戴澤 《海闊天空》 46x70cm 紙本彩墨 2009
羅工柳、戴澤在藝術變革的道路上走出了各自的風采,然而在步入晚年后,他們在藝術之路上不約而同返璞歸真,殊途同歸。羅工柳以書養病、以畫寄心,藝術創作呈現出多元化面貌,晚年的寫意油畫在色彩和意境上達到新的高度。戴澤晚年行動不便時仍倚窗寫生,筆耕不輟。他將西方繪畫的色彩規律與中國傳統的筆墨高度融合,作品呈現出恬淡、雋永的藝術面貌。在展覽的第三篇章,主要聚焦兩位先生藝術生涯中早期與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呈現他們一生不斷求變、求新、求異的藝術追求。
羅工柳 《魯迅像》 14×10.5cm 版畫 1936
羅工柳《火燒云》150x180cm 綜合材料(布面油畫)20世紀90年代末
羅工柳 《霜晨月》 140×90cm 綜合材料 2004
羅工柳 《郁郁蔥蔥》 150×180cm 綜合材料 2004
全國政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評論道:“羅工柳、戴澤雖然在成長經歷、藝術道路上不盡相同,但他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對藝術的摯愛與追求,都能用‘一生愛好是天然’來闡釋。策展團隊梳理了二人在不同時期的軌跡交叉點,向觀眾立體式展現了羅工柳、戴澤筆下的景與物、情與境。通過展覽,我們看到了羅工柳先生、戴澤先生更具人情的一面,尤其是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這樣以教育為核心的博物館之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對孩子、對于未來的關愛。”
羅工柳《錄李白詩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書法 126×3570.5cm 2004
開幕式當日,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還舉行了“羅工柳、戴澤與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知名院校、專業機構的青年學者從圖像學、社會學、藝術史等多元維度出發,發掘兩位藝術家傳續于丹青之中的文藝思想及美育精神。“策展與美育”圓桌會議也同步進行,國內知名學者及美術館管理者共聚一堂,共探美術館發展新動力。
“羅工柳、戴澤與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
“羅工柳、戴澤與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嘉賓合影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3月23日。在八個月的展期中,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將為觀眾提供覆蓋多個年齡階段的藝術教育活動,包括繼續推出備受好評的“MoAE小小導覽員成長計劃”,該計劃榮獲了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公共教育項目的殊榮。此外,博物館也將同步推出教學元素來自藝術家作品的壁畫工作坊、夜宿博物館、拼貼工作坊、藝術特色營、館藏臨摹等工作坊,旨在讓觀眾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觀賞和創作,深度體驗現代美術的魅力。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為踐行“博物館里的美育課堂”理念,力圖通過更樸素的語言、更多元的展陳手段、更活潑的互動方式,實現展覽與教育的結合,帶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其中,“Citywalk城市行走計劃”作為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最受大眾喜愛的公教活動之一,計劃將于7月底,聯合茶飲品牌茶百道推出“藝術漫游in寧波”跨界聯動,同步發布寧波城市藝術漫游手冊、集章贏好禮等互動活動,在2024年盛夏,探寧波百道,品藝術文脈。除此之外,展覽增設了語音導覽及視頻解說以輔助展簽內容,補充介紹畫作背后的知識。在展廳里還專門設置了印章收集、透卡合影、線描填色、版畫印刷等互動體驗區域,并通過公共雕塑、畫作布景、光影展廳等多媒介的組合,打造展廳感官氛圍的立體呈現。同時,博物館借力品牌聯名,賦能文創開發,將推出一系列文創衍生品,將藝術的光芒融入日常生活。期待觀眾在觀展中,通過與藝術作品的不期而遇,體會羅工柳、戴澤二位先生漫長歲月中的藝術與人生,將藝術融入日常,點亮自我對于生活的感知與熱情。
展覽現場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外場景
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一生愛好是天然:羅工柳、戴澤藝術聯展
學術顧問:靳尚誼、全山石、徐萬茂
總策劃:徐立勛
策展人:薛良
展覽總監:徐鈺程、宋新新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支持單位: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戴澤藝術基金、徐萬茂美堉公益基金會
展覽時間: 2024年7月6日-2025年3月23日
展覽地點: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2-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