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2024年8月5日,“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和上海中國畫院攜手主辦。2024年是吳湖帆誕辰130周年,吳湖帆遷居上海100周年,也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本次展覽是中華藝術宮“何謂海派·海上名家”藝術系列展的首展,是“海派美術”研究和展示的重要一步。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展覽以吳湖帆為個案,厘清其是如何應對文人畫傳統在民國初期遭遇的沖擊,解決了三百年來因南北宗論的人為桎梏造成的認識僵化,傳承并更新了古老的江南畫傳統,開創出現代中國繪畫的嶄新風貌,進而表明中國傳統繪畫內在的強大生命力。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集精品原作與學術文獻于一體,全面呈現吳湖帆的成就,充分挖掘吳湖帆精神的當代價值,為公眾呈現了一個更加立體、多元化的吳湖帆形象。展品匯聚中華藝術宮、上海中國畫院、蘇州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朵云軒的藏品及部分私人收藏,共80余件(組)作品,包括吳湖帆的成名之作《云表奇峰》,壯年時期代表作《阿里山云海》,新中國成立后的主題創作《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等,是近十年規模最大的吳湖帆作品展,也是吳湖帆紅色題材作品最集中的一次展覽。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吳湖帆(1894-1968),江蘇蘇州人,為晚清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嗣孫。他出生于吳門世家,傳承優秀的江南文人繪畫傳統,1924年遷居上海,經由上海開放繁榮的都市文化熏陶,開創出現代中國繪畫古典與時尚相結合的嶄新風貌,形成典型的雅俗共賞的海派新風格,成為海上畫壇當之無愧的一代領袖。吳湖帆的繪畫體現了海派繪畫的精神,在文人畫向大眾化轉向上取得了雅俗共賞的成果,這既是他自身藝術傳承創新的水到渠成,也是得到了社會環境和文化生態的正向影響。
《阿里山云?!?/span>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展覽呈現吳湖帆各時期的繪畫作品,從清“四王”入手臨仿的作品,到以《云表奇峰》為轉折點,融匯南北宗的畫作,體現其在繪畫方面的個性、思想與技法,全面展示了他的繪畫發展歷程。其中,《阿里山云?!啡珗D氣勢雄渾、景色奇特,將光影轉換為筆墨,是將阿里山云海進行藝術再現的杰作。《仿石濤苦呤入定圖》《鳳池精舍圖》等極少展出,這次一同呈現給觀眾?!稇c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題材特殊,巧妙地把中國傳統山水畫筆法融合進來。吳湖帆的繪畫,是傳統藝術與現代都市文明融合的結果,特別是色墨相融的用色方式極具特色。
吳湖帆,瀟湘雨過,1946,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吳湖帆在上海創作了許多著名作品,如《云表奇峰》《瀟湘雨過》等精品力作都在本次展覽中亮相。其中《云表奇峰》是吳湖帆的成名之作,也是其個人風格轉折的代表畫作,在這幅畫上,可以看出吳湖帆對傳統山水畫“南北宗”、青綠水墨的兼收并蓄,已經擺脫了流派的束縛,形成了自己的筆墨風格。觀眾可以通過在展廳欣賞原作,近距離觀賞一代藝術大師精妙絕倫的筆法。
吳湖帆,西郊公園寫景,1958,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一如海派繪畫的創新與傳統并存,吳湖帆的作品始終保持文人畫的本真,同時將超凡脫俗的主題拉回世俗,如《西郊公園寫景》中“碧水池塘暖翠禽”,公園中老百姓的生活等。畫作色彩層次豐富,將顏色和水墨融合,因而豐富但不俗氣,格調高。
吳湖帆,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1965,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新中國成立75周年,展覽首次將吳湖帆的新中國成立后的主題創作放到第一板塊呈現,結合文獻突出他在書畫、鑒定等方面的光環之下容易被人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一面,即作為文人的家國情懷。吳湖帆曾說:“學國畫而欲做大畫家者,必先愛吾家邦?!闭箯d中的《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躍進》等重要作品,都飽含著他的文人精神和家國情懷。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吳湖帆是江南士大夫文化最后一個集大成者、海派都市文化最經典的代表者,而非僅僅是一個畫家。為讓觀眾全面理解吳湖帆作為文人的全面修養,展覽在以往已有吳湖帆繪畫展、鑒藏展、文獻展基礎上,呈現吳湖帆的書法創作、收藏、詩詞創作的成就以及與他繪畫創作的關系。其中拓印補圖頗具特色,更有鮮少展出的多件成扇類作品亮相。
據悉,展期將持續至10月27日。(本文圖片除注明來源外,均由陸亦瑝拍攝)
吳湖帆,玉兔映長年,1954
吳湖帆,翠荷,1959,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吳湖帆,鬧紅一舸,1959,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吳湖帆,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1960,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
吳湖帆題“青銅器拓片四屏”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海上奇峰——吳湖帆誕辰130周年藝術展”展覽現場
展覽海報,圖片來源于中華藝術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