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藝術中國

中國網

93歲的他首次辦展,百余幅作品以草木寄心,以山川蘊情,呈現東方式寫意

93歲的他首次辦展,百余幅作品以草木寄心,以山川蘊情,呈現東方式寫意

時間: 2024-08-17 18:57:04 | 來源: 藝術中國

《迎年》馬玉如 布面油畫 50x61cm 1994

長樂未央,樂在何處?

樂在雄渾、樂在蒼勁、樂在生機勃勃,樂在對藝術有十分的敏感。

馬老師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油畫里的黃賓虹,渾厚華滋,當之無愧。

老辣爛漫,瑰麗高華,其所根基者,是一份真誠與淡泊,澄澈而通達的心境。

——高世名

國美的油畫自林風眠、吳大羽先生始,正是向這一方向發愿。馬玉如老師恰是其中心懷敬意、沉思作答的一位。

有一段時間,馬老師日日騎自行車往吳山四宜山徑的小室畫畫。八十高齡,卻堂堂正正地驅車前行。我與他多次擦肩而過,他都渾然不覺,目視前方,行神如空。他是浸潤在走云連風的山水世界之中,浸潤在千峰一室的生平靜足之中。

——許江

馬玉如在創作中一直保持著油畫本體語言的特色,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讓油畫更加富有東方韻味和中華民族的精神。

——全山石

開幕式現場

2024年8月15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長樂未央——馬玉如的藝術與心脈”開幕式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承辦。展覽不僅是對馬玉如數十年藝術創作與教育生涯的全面回顧,更是對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與教育理念的深入探索。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講話

許江談到,油畫的特點是濃郁,東方的油畫如何發其風采、振其風色、展示獨特風韻?馬玉如老師的畫中正體現了這種山壑疊翠、霞光滿天的濃郁風華。這種風華不僅僅是藝術表現上的卓越,更是深植于中國美院的學風之中。中國美院的學風不僅表現在繪畫技藝上,更體現在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方式和風格中。馬玉如老師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做人誠懇、做事認真,做學問講究方法。他的展覽涵蓋筆記文本、速寫、水彩等,內容豐富且令人深思。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馬玉如老師的眾多臨摹繪本,臨摹對象集中在印象派到后印象派的諸多大師,尤其是博納爾、盧奧,梅原龍三郎。這些臨摹盡管繁多,卻貫穿著色彩濃烈、用筆渾厚的主線,展現了馬玉如老師對這些大師的鐘愛和獨特方法。

馬玉如老師從臨摹到創作,從摹寫到意寫,逐漸化合而成自己的語言,化合而成山壑疊翠、云霞滿天的大風景的卓然氣象。這種氣象中存有油畫的滿目風采,又有中國山水的渾茫氣象,還有印象派冷暖互補、紅綠相生的色韻。所有這些,組成了馬玉如老師的中國式風景的蔚然大觀。既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華彩,又有夕陽如火、山川如染的濃烈;既有默然成醉的靜氣,又有抗懷千古的浩氣。在今天油畫語言趨于單一化的情境中,馬玉如老師的這一方法實戰很值得我們的學習和借鑒。這也正是“長樂未央”的真正意涵。

中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省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講話

高世名回憶,馬玉如老師在他初到美院時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當時并沒有直接的交集,但他常見到馬老師專注地看展。十年前,他因機緣巧合看到了馬老師的幾幅畫,被深深震撼,并驚訝于馬玉如老師居然沒有舉辦過大型個展,于是登門拜訪,感受到馬玉如老師的謙虛和“為己之學”的精神。馬玉如老師的謙虛源于其高尚的人品和嚴苛的藝術參照系,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品質,呈現出濃郁東方性的現代繪畫風格。馬玉如老師的作品承續了倪貽德、關良的傳統,又獨具面貌,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路徑。

馬玉如老師不僅是一位成就毋庸置疑的藝術家,也是深受學生敬仰的老師。從1955年留校任教附中開始,受教于他的學生無數,許多已經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力量。在學生們的眼中,馬老師瘦弱卻堅定的形象從來不曾改變。馬老師尊重師長、關愛學生,同國美歷史上的許多先生一樣——“半生為師,終生為徒”。這些老先生們素樸而清白,他們的聲名或許并不顯赫,卻格外有一份驕傲和尊嚴。馬老師一生低調做人,盡心做事,傾心育人,從不參與藝術界的紛紛擾擾。退休后,他更安居一隅,在這一片湖山之間照見自己的內心,構建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這一方天地寧靜雋永、興味悠長,安安靜靜,也干干凈凈。國美這樣的學術大家族,擁有這樣的長者,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

學生代表、浙江省油畫院院長常青致辭

常青表達了對馬玉如老師的深切敬意。馬玉如老師作為教育者和藝術家的嚴謹、自律與謙遜,盡管為人低調,但其對教學與繪畫的執著追求令人敬仰。馬玉如老師的創作過程寧靜而純粹,始終追求質樸之美,這種追求在任何時代都具有永恒的價值。盡管年事漸高,馬玉如老師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卻依然關心學校與美術事業,對藝術的熱情與執著絲毫未減。此次展覽為馬玉如老師繪就了一張“漂亮”的像,這位“漂亮”的藝術家和教育家將持續影響年輕一代和美院的未來。

馬玉如先生早年師從倪貽德、蘇天賜、胡善馀、關良諸先生。他的學習正是新中國初創時期,濡染著這個豐繁時代的文化上的印記。既重素描的造型基礎,又強調油彩的風色;既重時代生活的采擷,又重詩性傳統的積累。馬玉如先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他品行高尚,畢生精力投入新中國油畫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先生為人低調,盡管在油畫創作上孜孜不倦,成就很高,但因不喜宣傳,很少舉辦展覽。

家屬代表馬寧致辭

馬寧在致辭中對“長樂未央—馬玉如藝術與心脈”個展的成功舉辦表示由衷的欣慰與感激。她提到,這是父親首次舉辦個展,凝聚了他對學校的眷戀、對師生的情懷,以及通過作品與觀眾心靈交流的期許。馬寧回顧父親從少年時期至今對繪畫的熱愛與執著,他在退休后依然心系校園,并將自己的畫作捐贈給美院作為對藝術與教育事業的回應。她引用父親的話“最美好的事物,本質一定是最樸素的”,表達了對此次展覽的深刻感悟,并向所有支持者致以誠摯的感謝。

馬玉如向中國美術學院捐贈作品51件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代表學校接受馬玉如老師無償捐獻的51件油畫、水彩、素描作品,并向他頒發捐贈證書。

展覽開幕式合影

本次展覽是馬玉如先生從藝及從教以來的首次個展,共展出油畫、水彩作品123件,意在通過其畫作、手稿、筆記等形式,展現其藝術與教育思想的痕跡。

展覽現場

展覽將充分展示馬玉如先生的繪畫與文獻兩大部分。兩個部分相互交織,完整展現繪畫語言的探索、教育教學的思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馬玉如與蘇天賜先生

繪畫的“為己之學”

中國美院與西湖相伴已近百年。這一個世紀中歲月崢嶸,風云激蕩,國美的一代代藝術家們卻得以在世事滄桑中流連湖山、煙云供養,他們從這一湖煙水中收獲了許多靈感與興味,更從這片天光云影中照見自身。馬玉如老師是這個藝術家族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論語·憲問》中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說古人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現在人學習卻是為了給別人看。學以為己,是馬老師最根本的堅持。

《草原峽谷》馬玉如 紙上水彩 26.5x26.5cm 1962

繪畫是“為己之學”,教育卻是“成人之道”。馬老師身上有國美老先生們共同的特征與風范,他們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對學生一片赤誠,畫畫不追名利,不求聞達,只是為了畫畫本身,只是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退休后,馬老師更是深居簡出,甘于寂寞,看起來平淡樸素,甚至有些木訥古板,但從他的作品中,卻可以窺見一個豐富絢爛的精神世界。馬老師身上有一種內在的謙卑與堅守,為人處事謙卑,對藝術堅守,所以他的藝術生命如靜水深流,默默滋潤著身邊的學子同仁,所以他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馬玉如老師這代人一生經歷了許多的風雨和坎坷,但是在他們的晚年,藝術之花卻綻放得老辣且爛漫,瑰麗而高華,其所根基者,是一份真誠與淡泊、澄澈而通達的心境。

《遠航》 馬玉如 紙本水粉 36.5x38.5cm

十幾年前,我看到馬玉如先生的一幅尺幅很小的風景畫,自在從容,江天明凈。2015年底,我去看望馬老師,見到幾幅油畫在他那有些昏暗的斗室內熠熠生輝。那幾件作品讓我看到了“油畫里的黃賓虹”,渾厚華滋,沉郁璀璨,妍美豐茂,生機勃勃。我邀請他到學校美術館做展覽,馬老師卻一再推辭,他的真誠與謙虛令我動容。馬老師的謙虛有兩重意思:一是在同代人中他一貫的謙讓,他反復說應該讓其他老先生們先做,他還不急;第二,他把自己放得很低,是因為他的參照系很高。他參照的是莫奈、塞尚這些大師,他對話的是黃賓虹、林風眠、吳大羽、倪貽德、胡善余這些中國現代繪畫的大家。

《西湖之冬之一》紙本水彩 19.5×22.5cm 1950年

馬玉如老師接續了民國油畫的傳統,承繼了國美第一代先師們的繪畫精神,這種精神對今日畫界而言彌足珍貴。首先,他們不是油畫民族化,而是用油畫顏料、油畫筆畫中國畫,書寫中國人的情致和心境,他們不糾結于寫實、再現的精確,而是關注筆性和意興,開創出一種“不東不西,非古非今,即中即西,亦古亦今”的繪畫之道。其次,民國油畫有一種內在的抒情與詩意,或熱烈奔放,或悠遠雋永,但是最重要的作品中卻超越了詩意的抒情,趨向于現代主義的“純詩”之境,這也是國美第一代藝術家們的精神旨歸。

馬玉如與胡善余先生(左)

梁宗岱先生說,所謂純詩是“摒除寫景、敘事、說理以及感傷的情調,而純粹憑借那構成它形體的原素——音樂和色彩,產生一種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喚起我們感官與想象的感應。”對馬玉如老師來說,繪畫是極度純粹的“絕對之畫”,于顏料堆積中見筆筆生發,于反復涂抹中現剎那芳華,于光與色、形與象、筆與勢的交相運作中成其氣象,于朦朧漶漫中放大光彩。

繪畫就是畫畫本身,沒有其他。從他的作品,從他的為人中,我們感受到一種姿態,一種價值,一種精神,一言以蔽之,畫之純粹,人之純粹。

這久違的“純粹”,滌蕩心胸,動人心魄,令我們陶醉,令我們警醒,令我們深思!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高世名

立秋前夜于西子湖畔

馬玉如與梁紹基

《自畫像》 馬玉如 油畫 37x47.5cm

濃郁出風華 

——寫給馬玉如先生繪畫展

油畫的特點,是能濃能郁。那油性的色層,愈是深沉,愈是有光。百紫千紅,裹在油彩之中,總呈一種琺瑯的厚質,筆染刀塑,可雕可鑿,渾渾然而灼灼其華。

東方的油畫如何發其風采、振其形色、展示獨特的韻貌呢?這是幾代中國油畫家們共同的、情不自禁的詰問與思考。國美的油畫自林風眠、吳大羽先生始,正是向這一方向發愿。馬玉如老師恰是其中心懷敬意、沉思作答的一位。馬玉如先生早年師從倪貽德、蘇天賜、胡善馀、關良諸先生。他的學習正是新中國初創時期,濡染著這個豐繁時代的文化上的印記。既重素描的造型基礎,又強調油彩的風色;既重時代生活的采擷,又重詩性傳統的積累。對于東方草木山水世界的關注,是國美這一學術譜系的重要癥侯,這也深深地浸潤了馬玉如先生的藝術思考。這一譜系在油畫的研學之中,同時注重西洋(歐洲)和東洋(日本)的經驗,尤在油畫意趣的轉換上,形成極具中國南方特色的傳統。這一傳統以草木寄心,以山川蘊情,將印象派以及之后的斑斕色彩化變成東方式的寫意手法,跬成某種純樸而濃郁的東方氣韻。在那之后的漫長的藝術生涯中,馬玉如先生縱然忙于教學,卻從未停止心中的思考和蘊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后,乘著改革開放的風潮,馬先生含英咀華,將這種蘊養化在筆端,開始了他大氣灑然的寫意繪畫。

《川西途中》 馬玉如 紙板油畫 50x60cm 2011

馬玉如先生的寫意油畫,畫幅不大,卻有大風景的綽然氣象。滿目青山,煙云飛揚,扶蘇列陣,高樹滄桑。這種寫意中有一種特殊的濃郁。畫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夕暉》,夕陽濃烈,山岺蒼翠,彩云染紅一層層松林,最具落霞晚照、松柏膏沐的氣象。這份濃郁全然不似西洋油畫的寫實風景,而是東方的落暉寫照。

這種寫照大筆涂抹,依著紫金對比,釀出堆金積玉的富麗。華岺碧陰,金樽灑滿,濃厚中帶著豐溢,深郁里蘊一片華彩,雖筆觸拙重,卻愈見山川豐厚,風日跬麗。

《群峭摩天》 馬玉如 油畫 58x63.5cm

《白云深處》又是另一種調性。青山深翠,渾渾然積成流云。那青山與白云筆觸深厚,俱見一份雄強之氣。依然是雅拙的筆味,卻令千山萬樹隆然行動,走云而連風。《碧嶂晴空》的筆味更具寫意風情。遠山如翠嶂,晴空織華風,碧綠在滿幅畫中行走,余暉潛入青川此起彼伏,雖濃郁依舊,卻格外風日搖蕩。

馬玉如先生的畫筆本色是勁健的。青嵐千尋,積云跬風,內里卻始終蘊著一種肅靜的中氣。《千峰一室足生平》,既寫千山萬壑,又寫心中的祈愿。千峰集一室,飽游以飫看,澄懷以觀照。由于內心的肅穆,青山簡重,白云綿遠,山止川行,風荷盡起。

《瓶花》 馬玉如 布面油畫 46x38cm

馬老師的畫不多,卻張張寫出他的心靈眺望。用筆勁健,蘊蓄著一種渾樸的浩氣。這份渾樸浩氣是天長日久、蓄素守中而積出來的。有一段時間,馬老師日日騎自行車往吳山四宜山徑的小室畫畫。八十高齡,卻堂堂正正地驅車前行。我與他多次擦肩而過,他都渾然不覺,目視前方,行神如空。他是浸潤在走云連風的山水世界之中,浸潤在千峰一室的生平靜足之中。馬老師有一幅《桃》,最得麗日流金的風韻。雖只有幾枝碩桃,卻蓄著如虹的氣息。歲月如若一種虹氣,滿幅流蕩,正可謂“天地并立,神化攸同。”《莊子·天下篇》有言:“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那惠施存雄而忘術,意在勝人。這桃之夭夭,于默然中展示了天地的雄樸,既存抗懷千古之意,又在浩然之氣中,抒發灼灼風華。

馬玉如先生的繪畫,以獨特的濃郁,搏出一片風華。濃對俗淡而言,郁對淺薄而言。馬老師的繪畫與俗淺無涉。雖時有鈍拙,卻格外興起一種樸真的意趣。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嘗言:“畸人乘真,手把芙蓉。”畸人者,不偶于俗之人,率其本性,虛行神素,與自然的原樸之意相近。芙蓉,香潔之草,風華之氣。如是,可否作為馬玉如先生的一種寫照呢?

中國文聯副主席

中國美協副主席

中國油畫學會會長

浙江省文聯主席

許江

《芳華》 馬玉如 布面油畫 45x54cm

馬玉如

藝術家簡介

馬玉如,祖籍浙江上虞。1931年出生于杭州。

1948年7月-1949年8月在杭州西湖藝術研究所學習,啟蒙于倪貽德先生。1949年9月考入國立藝專(中國美院前身)繪畫系,受教于蘇天賜、胡善馀、關良等諸位先生。1955年畢業留校。

應美院附中副校長夏子頤先生之邀,去附中任教并擔任專業教研組組長。1978-1983年任教于油畫系。

1984-1986年任附中校長。1985年獲浙江省教育成果獎。1988-1991年在油畫系任教至退休。1991年赴法國、阿爾及利亞進行藝術考察。1992年獲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終生津貼。

專著《素描技法》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庫爾貝》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在專業刊物發表《油畫技法》、《談素描》等論文。油畫創作曾參加全國油畫展及日本、東南亞等地畫展。

展覽海報

93歲的他首次辦展,百余幅作品以草木寄心,以山川蘊情,呈現東方式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