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工藝美術,還是裝飾設計,它們不僅為生活增添了美的享受和功能的提升,更見證著衣、食、住、行各個領域隨時代革新、發展的步伐。而在這條歲月的長河中,是無數德高望重的先生們前赴后繼,用他們的智慧巧手,勾繪出了社會改造與日常生活的審美藍圖。龐薰琹、雷圭元、鄭可、吳冠中、常沙娜,五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人生編織與見證著“裝飾”的現代化之路,從塞納河到光華路,跨越世代長河,成為中國現代社會轉型的親歷者、建設者,用他們的貢獻鑄就了時代的豐碑。
11月5日上午,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承辦的“從塞納河到光華路:‘裝飾’的現代化”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以龐薰琹、雷圭元、鄭可、吳冠中、常沙娜五位先生為主線,他們都曾有過或留法學習、或在法國生活的經歷,與塞納河結下了一生的淵源,并學成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他們不僅是中國工藝美術與裝飾藝術的先驅,更是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開幕式當天,年逾九旬的常沙娜先生亦親臨現場。
常沙娜先生蒞臨開幕式并觀展,圖為與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交談
開幕式嘉賓合影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常沙娜、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山東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晉,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副館長蘇丹,文旅部藝術處處長張苗苗,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錢強、副局長韋劍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副院長方曉風,黨委副書記王曉昕、馬文甲,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巨德、杜大愷、魯曉波,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杭間,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副館長孫大鵬,法國藝術史學家、策展人,蓬皮杜中心(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前副館長,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人凱瑟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法國藝術史學家、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Eric Lefebvre),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Rémy Aron),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雕塑學會會長、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北京服裝學院原校長、校友劉元風,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海濱,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崔冬暉,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緒,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韓文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高沛明、王玉良、祝重壽、尚剛、唐薇、包林、何潔、陳池瑜、馬泉、趙健、王紅衛、華健心、張歌明、孫嘉英、周尚儀、楊陽、賈京生等,本次展覽藝術家的家屬代表龐綺、林延、韋佳、林晨、吳文凱等,為本次展覽提供大力支持的北京清尚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校友吳晞、宿利群、田海嬰、蘭海等,以及兄弟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師生校友、媒體嘉賓等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主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致辭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在致辭中指出,在中法建交60周年這一時間節點上,以“‘裝飾’的現代化”為題舉辦展覽和研討會蘊含著深切的期待。“光華路”不只是地標,而是一種精神載體,蘊含著幾代人的奮進歷程;塞納河也不僅代表法國,更是那個時代,甚至整個西方世界裝飾藝術當代表達的圣地。從塞納河到光華路,再到清華園,因而具有了西學東進與融古鑠今的交互相映的使命,由此形成了“光華路”百花園林的一支重要的文脈,并隨著時代逐步彰顯出文脈傳承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如果說塞納河是遙遠的過去,那么清華園則代表著當下與未來。這是“光華路”的文脈與榮耀,更是幾代人付出青春甚至終其一生的追求,“光華路”的精神必將永存。
法國藝術史學家、巴黎塞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致辭
法國藝術史學家、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表示,通過這次特展,我們得以回顧五位偉大的藝術家對現代裝飾藝術乃至更廣泛的藝術領域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展覽結合研討會,是中法兩國之間進行文化交流、學術交流很好的一種形式。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中法藝術界能進一步鞏固友好關系,促成未來在科研、出版領域等方面的堅實合作。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老先生家屬代表崔冬暉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崔冬暉作為本次展覽藝術家的家屬代表發言并表達了對展覽團隊的感謝。他提到,策展團隊在進行文獻研究和整理的過程中,一點點挖掘和發現了那個時代的許多故事,見證了工藝美術與裝飾藝術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受到重視與發展的歷程。此次展覽不僅是為了展示老先生們為中國文化自信與國家文化發展所奠定的基礎,也是為了紀念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輩們在工藝美術與裝飾藝術領域的點滴積累與貢獻。
展覽主辦方代表、展覽總策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代表展覽主辦方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覃川表示,先行者們從社會改造、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出發成為中國現代社會轉型和對于現代性問題探索的先鋒,他們的精神與理想如同明亮的燈塔,始終指引著后輩不斷前行。從為生活而藝術,為民生而設計的辦學宗旨,到高舉藝科融合的學術旗幟,再到新時代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前輩們的理想與精神始終是我們不變的精神血脈和學術底色。希望本次展覽精心組織展出的360余件作品和器物,能夠讓更多的人理解裝飾藝術的深刻內涵和重要的社會作用,同時向歷史致敬,并展望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研討會合影
研討會現場
展覽研討會同期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報告廳舉行。上午主旨演講環節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主持。法國藝術史學家、策展人,蓬皮杜中心(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前副館長,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人凱瑟琳·大衛以《裝飾藝術、設計與中國的現代性:基于龐薰琹作品和職業生涯的一些評論》為題發表了富有藝術洞察力的主旨演講,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巨德以《先生龐薰琹》為題探討了對“裝飾”的深刻理解,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杭間以《人民性:裝飾藝術的本義》為題對“裝飾”的本質進行了深入剖析,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以《裝飾:中國美術現代性建構的另一維度》為題,梳理了“從塞納河到光華路”的世紀變遷,法國藝術史學家、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以《在中法之間,細讀賽努奇博物館收藏中的幾幅龐薰琹繪畫》為題,呈現了中法藝術交流的歷史細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則以《裝飾的時代語境》為題,闡述了裝飾藝術的必要性及價值。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主持下午論壇
下午論壇發言環節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主持。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以《21世紀文明視域下中法視覺藝術所傳遞、描繪和共享的價值觀》為題探討了兩國視覺藝術的交流與互鑒,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以《從塞納河到清華園:“裝飾”現代化進程中光華路的文脈傳承》為題剖析了裝飾藝術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傳承與發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池瑜以《陳之佛與雷圭元在中國現代圖案理論上的貢獻》為題,對兩位藝術家進行了詳盡的對比分析,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崔冬暉以《傳統圖案元素于現代藝術設計中的重構與新生》為題展示了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緒以《圖案研究是中國設計教育發端》為題回顧了圖案研究在設計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韓文濤以《美之為美,美美與共——裝飾藝術的當代發展》為題梳理了裝飾藝術的發展脈絡,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張凌浩以《“裝飾”的現代化:中國化設計的持續建構》為題探討了裝飾藝術的現代化路徑。
論壇結束后,策展團隊成員周愛民、郭秋惠、李迎軍、王小茉、賀婧、陳楠、陳洛奇等分享了展覽籌備及展陳思路,祝重壽、包林、唐薇、楊陽、吳晞、宿利群等就展覽的主題與策劃,以及學院的文脈與傳統展開了圓桌討論。
嘉賓觀展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清華大學隆重推出藝術特展“從塞納河到光華路:‘裝飾’的現代化”。 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輩們的學術理想和學術思想,通過著述、設計和教學等多種形式不斷傳授給后來的學生們,進而提升社會大眾的生活品質,服務于國家的重大項目和經濟民生的需要,以代代相傳的方式形成了一批批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優秀成果,塑造出新時代中國的國家形象,弘揚了新時代的文化精神。
從光華路開始,拉開了本次展覽的序幕(拍攝:傅朗)
“從塞納河到光華路:‘裝飾’的現代化”中法建交60周年特展現場
五位先生的展廳串聯起“裝飾”的現代化之路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拍攝:傅朗)
展廳現場(拍攝:傅朗)
展廳空鏡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