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紀初,針對國內藝術品收藏存在的誤區,收藏家郭慶祥就率先提出了學術性收藏的觀點。藝術品收藏不能有盲目性和投機性,它不是賭博者的游戲。要做好收藏就要對作品和作者本人作認真研究,要有學術依據。同時又提出,藝術品收藏不能急功近利和想做暴發戶,要靠學習、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藝術品收藏也不能靠市場“炒作”,一定要以藝術品自身的創新價值為根本。繪畫藝術研究和收藏是一門學問。為此,藏家在選擇畫家和收藏作品過程中,必定要花大精力給每一位畫家作“解剖”,查閱大量的資料,研究畫家一生的變化和藝術發展變革的關系,和真正的藝術評論家、研究者一起探討,追求學術上的支持,要對畫家及其藝術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在當前金融形勢和經濟環境下,在整個藝術品市場格局中,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方向是每一位收藏家或機構面臨的選擇。對此,郭慶祥有著清醒的認識。如古代書畫長期以來受到贗品的困擾,真假難辨,即使是所謂權威的鑒定論斷也常常會被事實所否定。即使像《石渠寶笈》這樣流傳有序的權威文獻,其中也有真假迷魂陣。又如某國有美術館收藏的近現代作品,最近也被曝出現大量贗品。可以說至今為止,沒有一個鑒定的權威部門或個人,能對被鑒定物作出百分之百的科學結論。目前鑒定的科學方法,只能說是對被鑒定物作研究,從而得出研究的推論,非鑒定的真假結論。所以,對于沒有科學依據作出鑒定結論的古代或近現代書畫,郭慶祥一貫謹慎對待,不作為收藏的主要方向。
而某些復制圖像的所謂“當代藝術”,兩年前有的還被炒到數千萬元一幅,現在價格已一落千丈。這是國內外一些機構違背藝術市場規律,操縱價格而導致的后果。事實已經證明,藝術市場絕不是股票市場,任何非理性的投機行為都會遭遇失敗。郭慶祥認為:無論是第一代“當代藝術”,還是后起的所謂第二、三代“當代藝術”,在藝術創新方面都是不成熟的。
有些大款自以為有錢就可以擺平一切,買下文化,成為收藏家。這往往也是拍賣市場宣傳的一個圈套。收藏固然需要錢,但更需要眼力和遠見。有人說: “一個國家在不能輸出價值觀的時候,是不能被稱為一個大國的。”同樣,當一個收藏家不能輸出收藏思想,不能擁有自己完整收藏理念的時候,是不能稱為大收藏家的。他也許只能被稱為一個藏品保管員,因為即使他花了億萬資財,也還是一個睜眼瞎,是不配收藏家這個稱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