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解讀火爆“相親”
近期,各大電視臺推出的相親節目如火如荼,相親話題也在坊間議論紛紛,有人選擇批判,有人選擇寬容,有人選擇漠視,而在藝術界,這一塊“石”能否激起千層浪,讓我們拭目以待。
陳傳席:這類節目我偶爾也會看一下,還能接受,聽說他們成功率不是很高,可能存在一種造假現象,這個就沒意思了。魯迅講過,中國人慣于欺騙、造謠,電視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而欺騙觀眾,說明這些人的品質很不好,素質很差,我也很反對這種做法。我本人以前總是埋頭做學問,確實不太會處理婚姻問題,也不太和別人接觸,在我看來還是自己認識的好。但是有些人不太和別人接觸,所以像一些征婚啟示之類的方式還是可以接受的,可以擴大男女的接觸面。這類相親節目有市場就說明有人喜歡看,娛樂性還可以。但是這里又有一個問題,電視節目理應起到一個引導潮流的作用,逐漸使觀眾走向高雅、走正路,提高人們的素質,不能受到觀眾喜好的牽制,這樣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使國家越來越落后,而一個國家的發達要靠大家一起來努力,繪畫也是如此。你們《道邦藝術》雜志做得就不錯,敢于講實話,很多人怕惹事,有時候不敢講真話,講假話,就沒人關注,也就談不上評論家。藝術媒體應該敢于講實話,對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甚至于百姓抱著一種真誠的態度,揭露藝術界一些丑陋的現象,體現出作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目前藝術界也存在很多造假、誣蔑的不良現象,甚至于花錢到電視臺做演講,卻沒有人指認他們,就使得有一批低劣的人名氣越來越大,給普通觀眾造成一種假象,而有些專業人士卻始終不敢講真話。古人講:“膽、才、識、學”,其實“學”是第一,要先學習,“才”也很重要,而古人卻選擇把“膽”放在第一位,意思是一個人無“膽”,即使有“才”“識”“學”都無處發揮。
童中燾:相親節目我基本上不看,對于這類節目不太感興趣。
劉二剛:相親這個現象近幾年越來越時髦了,我們現在年級大了,對于年輕人的想法還不太清楚,這類跟畫畫不相干的事情我不太關注。
張桂銘:我最近就有看到過這類節目,看看也蠻有意思的,很早之前上海東方衛視有個類似的節目叫《相約星期六》,跟以前相比現在的節目形式變了,以前是六男六女,現在《非誠勿擾》是1男24女,上海電視臺是1男6女,規模更大了。這都反映了現在的年輕人都非常自信,心態很好,有時候即使女嘉賓24盞燈都滅了,男嘉賓表現的仍然非常坦然,我覺得這種心態很不錯,反映出社會在進步。不過有些節目做到后來做爛掉,就沒有意思了。
梅墨生:這種節目偶爾會看看,現在的電視媒體高度的生活化、娛樂化、現實化、人性化,對于你提到的買家與藝術品之間的這種類似“相親”關系的聯系也可以,但是藝術作品投入市場以后的情形是非常復雜的,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并不是單單取決于買家的喜好,有的買家并不喜好藝術品,但是他買的是藝術家的名氣、市場價值、官位等等,而且喜歡藝術的人可能還買不起藝術品,有一種非常復雜的關系。
霍春陽:看過這類節目,就當作游戲來看,并沒有多大的價值。這類節目應該也算時代的一種產物,如果要找個樂趣可以看一下,但是從學習、增長知識、增長修養的角度來講就沒太有意義,很無聊的,層次也不高。
張捷:這種欄目也非常有趣,當然有一部分人也是為了作秀、炒作。除了娛樂之外能把這個欄目做成當下年輕人的戀愛場也無不可,而且這個欄目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的,肯定是有條件有選擇的。從這種欄目中看到很多問題,比如現代年輕人對金錢、家庭、愛情觀、人生價值觀的取向跟我們那時候是完全不同了,我認為婚姻的建立是以情感為基礎的,而在這些欄目中,都是相互不熟知的情況下,通過以貌取人,有些人可能納言敏行,不太會講話而內心又很豐富,這樣就比較容易被淘汰,也很吃虧;有些人善于花言巧語就容易獲得很多人的欣賞,我想這是很不公平的。而且參加節目的男男女女都是一廂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看問題,所以就導致了一些弊端,那些站住舞臺上的女孩子們的目的是什么都需要先想清楚,那些男生也是,我都很同情他們,一旦他們坦誠自己的過往往往都會被亮紅燈。這些欄目讓我們看到了80后、90后一些年輕人的心態,像我家小孩就是90后,真的是有代溝的,我很想揣測他們的心理但是不能夠,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完全不是我們這代人能體會的,現在是讀圖時代、網絡時代、信息時代,他們選擇的余地很大,思想的變化也很奇怪,我對于這類太時尚的東西感覺接受不了,像一些網絡流行語“囧”“很給力”之類的。再比如“我爸是李剛”的那個富二代小孩怎么在社會上生存,他對生活的閱歷、資歷,對人生價值的認同,包括善心都沒有,現在很多小孩對時尚、生活的認知都很表面的,沒有深入的認識到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那么他今后愛情觀、家庭觀的建立都存在問題。這些欄目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提出了這些問題,讓社會思考,讓經歷過愛情挫折的這些過來人思考,讓年輕人通過看這些節目來學會明是非辨優劣。人都追求真善美,參加節目的這些年輕人,首先需要的是美,看到幾號漂亮就選,心靈、價值取向一概不管,這樣即使最后能結伴而行牽手成功結果也不一定能長久。而且這類節目可能會對一些還不成熟的孩子們造成不好的影響,十幾個電視節目,有一半是相親的,而且又好玩,小孩子就容易關注,結果會導致早戀等很多社會問題,繼而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甚至于日后的生活,這也是媒體應該注意的地方。再比如當下的快餐文化,很多小孩子們寧可選擇肯德基等快餐卻不知道有樓外樓這樣的百年老店,中國幾百年積累下來的傳統文化在慢慢的消失,如果失去了這種傳統,中國也面臨消亡,這是需要我們維護堅守的地方。在繪畫領域也如此,對傳統有兩種責任,一種是維護,一種是拓展。從五四運動開始康有為、陳獨秀提出的革王畫(指四王)的命,現在來看四王、看傳統,他們雖然沒有石濤、八大這么有創新意識,但是他們對傳統的維護,對文脈的延承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每個階段看傳統都是溫故而知新,就像人的拳頭,直接出拳打人永遠都沒有力量,只有把拳頭收回來再伸出去才有力量,傳統就是“反躬而修己”,永遠是一個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的階段。現在也有《百家講壇》這類文化類節目,收視率肯定就不如湖南臺、江蘇臺等娛樂類節目,這就說明傳統文化受眾群體在慢慢減少,導致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偏移。
于釋博:對于《非誠勿擾》,首先這是臺運作很成功的娛樂節目,在生活閑暇之余打發下時間還是不錯的,節目本身也就是一款策劃成功的真人秀游戲,臺上的人玩得開心,臺下人看得開心。這個節目折射出很多有關當代年青人情感婚戀及家庭價值觀方面的問題,當現代的年青人大聲喊出心中所要所想時,有很多觀點與我們傳統觀念中那“人間正道”背道而弛。這種觀念的沖突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這個節目的嘉賓充當了揚聲器,大聲的恣意的被安排的喊了出來。在娛樂的表象下深刻反應了真實,擊中了人們內心,擊中了這個社會的熱點。其商業營銷模式還是很值得稱道的。如今社會的人們缺乏信仰,崇尚自由,內心其實茫然,這些親相類節目側面反應了當下年青人拜金,現實,浮躁的狀態,引起爭議是非常正常的。這是個喜歡事非,制造事非,參與事非的娛樂炒做年代,游戲或被游戲也只是角色不同而已,各位看官且做游戲一場罷了。
肖斌:我覺得挺好看的,就好像是一個社會的濃縮,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社會各個方面的東西在一個舞臺上表現出來,也都挺真實的,有娛樂性,老百姓一般都是愛看的。現在有很多人批評他們說低俗、炒作,這也是一種合理的存在。這兩方面的存在體現了社會的進步,起碼寬容度大了。
陳琳:相親節目就是娛樂大眾的,里面的年輕人大多是想炒作自己,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真心想要找另一半的少。
潘子申:存在即合理,正是因為觀眾需要,這樣的節目才會紅,這種心理需求很大,體現出社會的一種心理狀態。很多人說節目低俗,我覺得沒有必要這么激烈,它僅僅是娛樂而已,還沒有達到很嚴重的程度。
藍慶偉:這是一個浮躁與焦慮并存的社會,相親節目更多的是在展現一種美好——愿望的美好,即使是事關自身未來的事情,但更多的人習慣看到流于形式的“愛情”,以及華麗的開始與結束。這是一種缺少人文關懷的節目,站臺男與站臺女面臨著同樣的悲哀。與節目本身不同的是,雖然每個上節目的人都“各懷鬼胎”,但對于真誠的人來講,這種勇氣還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