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
記者:徐冰老師您好,今年4月28日中央美術學院即將召開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育大會,邀請了國內外各大高等藝術院校與實驗藝術專業相關的同仁與會,而您曾提到,在中國之外基本不用“實驗藝術”的說法,因為藝術本來就是在實驗的邏輯中延展,請問您是如何定義“實驗藝術”的?您又是如何看待85新潮美術運動后實驗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呢?
徐冰:在國際范圍內基本上不用“實驗藝術”這一說法,因為造型藝術本身有一個內在的邏輯,它總是不斷地試驗,不斷地創造的。但是音樂、電影有“實驗音樂”和“實驗電影”的說法,因為音樂和電影更加大眾化,電影幾乎是一個為了更多人的娛樂的藝術生產領域,所以有人做學術探索為目的電影,就叫做“實驗電影”。
在中國,由于文化的演變過程與藝術進展的時空關系,長期以來與國際錯位和上下文不對接的原因,造成了很多“說法”在中國有特殊的語境及語意,有特定的內容含義在里面。比如,“前衛藝術”“現代藝術”,“后現代”以及“多媒體”“新媒體”“新繪畫”等的說法,有時是混亂的。因為這些詞匯從西方引進,是針對西方藝術史中某一時段或一種傾向、概念;為研究方便所用的。但是在中國,我們有自己的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所以很多定義的借用,是附加了很多我們自身的內容,包括實驗藝術。我認為在中國目前這個階段使用,暫時是合適的,因為相對于我們整個藝術這一大盤的東西,確實有一部分東西是具有實驗性的。我在一篇短文里也說了,中國在今天的世界范圍內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實驗性的國度,它有更多的文化層面,以及叢生不定的新文化現象,加上我們長期以來對西方以及全球的文化,不論是古典還是新文化的關注——中國人是謙虛的——再加上中國今天的活躍——吸引國際的關注和參與,從而各種文化因素疊加在一起,是一個文化豐富、錯綜復雜并有很多空間可能性的地方。所以我們的藝術在整體的發展中,必定有一部分更側重與新的文化發展相呼應的或者帶有一定反映性的藝術,而這一部分藝術一定是帶有很強的實驗性。
記者:這次的實驗藝術教育大會的研討內容有“當代藝術視點與學院藝術教育之關系”、“實驗藝術專業教學的學院定位”等話題,請問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您是如何看待實驗藝術專業在中國學院教育中的定位呢?
徐冰:中央美術學院其實秉承了一種態度,就是最嚴謹的基礎訓練和最活躍的思想。這兩者是中央美術學院長期以來形成的帶有校風性質的內容,這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的魅力所在。在今天的新藝術生態環境之中,在整個國家以及全球的當代化進程之中,學院一定是當代化進程中的一部分。學院的問題和發展,不只是學院校園內的事情,它必然要和整個大的文化環境和藝術生態發生關系,這樣學院才有真正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以我的看法,學院的作用實際上是起到為整個藝術生態環境、歷史脈絡、新文化生成元素保留藝術物種的作用。對于任何健康的藝術生態,不同品種和傾向的藝術在整個生態中都有自己的作用,任何種類的消亡,對整個藝術的生物鏈都是有害的。我總是覺得學院應該是學術的,帶有核心方法性的、不拒絕任何有益文化營養的態度。我們應該有最傳統的,最經典的東西,也要有最學術的,最人文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有最具實驗性的,探索最前沿部分的以及鮮活的理論問題領域,這個時候學院才是一個豐富的、具有完整學術研討空間的環境。
記者:您也參與了此次文獻展的作品篩選和討論工作,聽說展覽作品選擇是策展人方式,而不是學校聯展方式,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樣的策展方式?
徐冰:策展的方式是國際進入當代以來一個主要的方式。因為新的藝術越來越缺失把握和評判的標準。在過去,我們不了解西方當代藝術情況的時候,我們認為西方當代藝術已經走得非常遠了,但是當我們真正進入這個系統,長期參與和了解之后,我們發現這個領域其實非常年輕,它有著很多沒被涉及的空間。這個領域在發展的同時也在做自身瓦解的工作,這與其本身的性質是有關系的,這也體現了它的一種探討性與試驗性。由于這個領域是年輕的,也就缺乏真正權威的話語,最后它只能依靠策展人(被指認的專家)的方式來決定什么東西是他要選擇的、是他所推崇和主張的。但是這種可把握性,實際上是非常局部和個人的,今天沒有人能代表時代整體的傾向。
記者:您的選擇標準又是什么呢?
徐冰:當代藝術缺少共同的藝術價值標準和共同的傾向,這也是當代文化的一個特征。至于每個人的標準都是不同的,由于這個領域是年輕的,它與繪畫、雕塑這些傳統的經典領域的不同處就在于,那些領域發展了很多年,已經形成了被大家共識的辨別標準,從它的技術體系到表達的方式,當然從來一直也沒有停止過發展,但是它的難度和對藝術家的挑戰,就會變得更要勁兒。至于標準,我更看重藝術家是任何面對時代問題,而將其轉化為新的、有效的藝術語言的能力,和實質的進展性。
記者:您認為中國實驗藝術教育大會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對中央美術學院以及中國當代藝術界的意義與啟示將會是什么呢?
徐冰:這是重要也是很有意義的。事實上我們過去很多的經驗,都是以我們的角度了解西方,學習西方,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更多是個人參與的性質。而西方對中國的了解相對來說是有限的,由于中國的發展及其速度以及新的社會形態,什么東西都是處在聚焦的過程中,我們中國人自己其實也很難把握和說清楚今天的中國是怎么回事,對于西方人來說就更難以把握。今天西方人對于中國的當代藝術和文化非常感興趣,因為藝術是意識形態在一個地區最活躍的一群人的思維表征。西方人的興趣,是希望通過這個,來了解中國的今天是怎么回事,中國思維最敏感的部分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們對中國的興趣剛剛開始,雖然他們開始注重對中國的研究和了解,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他們一時難于進入深的層面,藝術細微的層面;中國今天的藝術為什么是這樣的,它與這個國家的現實和歷史之間關系是怎樣的。這次實驗藝術教育大會,我們邀請了一些國際上在當代藝術領域有貢獻并且活躍的“大腕”,很多人也是我過去在西方當代藝術活動中合作、接觸過的批評家和策展人。而我院實驗藝術系的成果和全國的經驗,帶有總結性的展現以及伴隨展現提出來的問題,對于國際,提供一個深入了解的機會。我相信,這對于他們了解中國這部分藝術的進展和今天的中國是極其有益的。另外對于我們,也需要把我們的工作放到國際大的格局之中來考慮。思維和思維之間的對接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在今天,任何的領域都不是一個局部的領域。
記者:我們的采訪就到這里,謝謝老師!
徐冰: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