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寅杰
《巖間圣母》是達·芬奇受米蘭圣弗朗西斯。瑪格里(San Francesco Maggiore)教堂委托而在1483年開始創作的祭壇畫。他在1508年開始創作第二張作品,現在兩張畫分別被收藏在巴黎盧浮宮和倫敦國家美術館。兩張作品都畫在木板上面,但盧浮宮所藏的那張在19世紀被轉移到了畫布上面。這兩幅作品保持非常完好,是倫巴第地區達·芬奇畫派的典范,在達芬奇僅存的一些作品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幾年前我在巴黎盧浮宮有幸目睹達芬奇畫的第一個版本《巖間圣母》讓我意猶未盡,至今莫能忘懷。在1948年前國家美術館對本館所收藏的第二版本的《巖間圣母》進行了一次拙略的修復,之后表面的光油逐漸氧化變黃,除了天使還能看出達芬奇自己的筆跡外,到最后展出時已經很難看出作品原來的顏色,所以2008年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拉里。吉斯(larry keith)和其它科學部門的人員又開始 對該作品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修復,近日該作品重新對公眾展示,并且還換上了由彼德。謝德(peter schade)制作的由 15世紀的意大利畫框合并而成的新畫框。之后我就時常去國家美術館欣賞這張作品, 在該作品前每每總是讓我流連忘返,在構思許久后我創作了新作《巖間三圣母》,畫面背景取自達芬奇的《巖間圣母》,但主題人物換作了我的母親跟同村的兩位鄰居,我希望在繪畫的過程當中能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深入體會和解讀達芬奇當時創作時的心態,同時也讓我能更深刻的了解繪畫的意義,回歸藝術的純粹。
2011年11月在英國國家美術館開始舉行關于達芬奇和他學生作品的展覽,展出作品包括了達芬奇從1480年到1490年在米蘭時期創作的一些油畫和素描,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術館把盧浮宮藏的第一版《巖間圣母》也借到這個展出里,能目睹兩張作品有史以來第一次相聚在同一個展廳,這著實讓我興奮不已!
達芬奇將人物置于陰暗的環境中,以賦予光亮中人物給我們的啟示力量,這種嶄新的繪畫方式讓畫布上彌漫著濃重的宗教氣息。而且與其它宗教題材作品不同的是,這張畫不是強調耶穌和圣母,而是圣約翰,耶穌只是在一個角落里(在宗教繪畫里, 畫面的左邊位置更加重要, 而不是觀者所指的方向), 以此來凸顯圣約翰的重要性。此外在中世紀描繪神性所必要得方法是在人物上面加上光環,而在第一張《巖間圣母》里達芬奇放棄了這種方法,著重刻畫人物的高貴神態來描繪神性。并且在文藝復興早期作品的人物之間似乎都是分離的,但在這張作品里所有描繪的人物的動作和神態緊密聯系,互相影響,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結構的完美整體。此時達芬奇的技法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以明暗表達法來描繪人物,不似他早期所畫人物那般表露于外表,而是散發自內心,表明了他向文藝復興初期的告別,開始邁向他的創作高峰階段。
在這兩張作品中也充分反映了達·芬奇晦澀、神秘和充滿暗示的繪畫風格。畫中的圣母瑪利亞完全像一位普通的慈祥的母親坐在畫面中間,用親切和藹的目光撫慰著身旁的孩子,她右手挽著約翰——施洗者,左手遮在小耶穌的頭上,好像要把凡人和神在愛之中融合起來,她的手勢既既像是她對孩子的祝福,又仿佛在保護她的孩子。蹣跚學步的耶穌被上帝派來的天使所擁護著,他坐在地上,露出孩子的天真,又暗含了他超出常人的智慧。天使另一只手指著約翰,面帶一種溫柔、神秘的微笑。畫中人物與景色搭配給人以安寧祥和的感覺,開滿野花的朦朧巖洞被籠罩在宗教玄奧的光輝中,增添了神秘情調和神話色彩,這里也許是上帝創造世界的地方。巖洞及消失在原處的群山展現出了一個奇幻的地質世界,在遠處可以看到冒著潮氣的陽光照在遠處的山上,神秘而又莊嚴,構成了一個神秘的舞臺。人體輪廓漸漸淡弱,面容細膩白皙,充滿內在的生氣。圣靈與自然的水乳交融,使畫面呈現出郁郁的詩意和深邃的哲理。
這兩幅作品充滿了濃厚的神學思想和象征意義,顯示了畫家奇謎的心靈,圣母的手勢是否代表人類需要神的保護?而這個迷幻的洞穴是否示生命的起源?但達芬奇卻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解釋,我們也只能透過畫面去猜測他的弦外之音。
而畫中人物因不符合I483年合同中的承諾(圣母和圣子在兩個天使和兩個先知的簇擁下,但沒有圣約翰)遭到委托者的非難。他們以圣母子頭上沒有圣光,約翰沒有十字架,天使無神翼為理由,拒絕付款, 并對達·芬奇提起訴訟,此事糾纏達20多年之久。在整整25年中,《巖間圣母》成為達·芬奇與他在米蘭的出資人之間矛盾的焦點。一本1494年寫的信指出達芬奇當時對議會出得價格并不滿意,之后他把畫賣給了一個藏家,1625年這張在法國皇室收藏里被意大利鑒賞家凱西亞諾達波佐(Cassiano Del Pozzo)認出,他同時也鑒定出了蒙娜麗莎。之后直到1508年10月23日達芬奇花了很久得時間繪制了另一張給教堂,達·芬奇完成了第二張《巖間圣母》,在圣母、耶穌的頭上加了光圈,圣約翰加了十字架,在天使背上了翅膀,約翰的姿態也有所改變, 天使烏列 不再指向圣約翰,這些似乎都為了更清楚的闡明兩個嬰兒的身份,此幅畫交給了委托人,官司才算了結。這張作品在18世紀前還一直在米蘭, 之后被英國藝術家加文。漢彌爾頓(Gavin Hamilton)購買,1880年又被國家美術館購買,而達芬奇為何不在第一幅作品中不愿意把圣靈們加上光圈和法器呢?而耶穌為何不再中間位置?從中是否可以看出達·芬奇的異端企圖?
1550年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佛羅倫薩 出版的《藝術家》(the lives of the artists)里指出達芬奇是一個異教徒, 但1568年在第二版里他卻刪除了這個記錄, 而達芬奇一直對人體解剖具有濃厚的興趣,但這有背倫理, 所以他也擔心教皇對他研究解剖人體研究得不滿。 但他的競爭者波提切利卻奉獻了多年時間去描繪但丁的宗教詩集神曲, 米開朗基羅也書寫了大量的宗教的詩歌, 但在達芬奇的筆記里卻很少有證據表明他是一個基督徒。但為何他要畫這張畫呢?也許是為了澄清對他異教徒得非議, 但為何圣約翰 和圣母在一起, 而耶穌卻坐在一旁?這也足已看出畫作的含意和象征絕不簡單。在新約里異端的神學認為圣母瑪利亞 和圣約翰 才是真正得英雄, 據圣經記載,圣約翰是耶穌的表兄,基督教的先行者,同時他也是伊斯蘭教的先知, 在耶穌開始傳福音之前在曠野向猶太人勸勉悔改,約翰在約旦河中為人施洗禮,并為耶穌施洗,他宣傳猶太教需要改革,并預言上帝將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他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所以佛羅倫薩 流行得文化里圣約翰 是 膜拜得中心, 也許這只是達芬奇兒童時期在故鄉芬奇受到這種宗教教導得影響。而這兩張作品的真實意圖,還有待與我們進一步的與探索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