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當代雕塑界迎來了一場藝術盛會,由中央電視臺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協辦的2013年“中央電視臺雕塑大賽”在北京正式啟動,凡是近三年創作、未在其他大賽中獲獎的雕塑作品均可報名參加。這對于雕塑家來說,無疑是一次施展才華的好機會。而不久前,國家大劇院舉辦的“語言的飛揚——2013中國雕塑年鑒展”剛剛落下帷幕,展覽展出的作品中,大多是雕塑家近兩三年內完成的新作,最受年輕觀眾歡迎的是那些由中青年雕塑家創作的作品,其當代意識鮮明、頗具特色。
事實上,業內人士一直呼喚著雕塑市場的“大時代”,然而,在經歷了多年的運作與鋪墊后,雕塑市場卻始終不能在主流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那么近來的頻頻亮相,是否意味著當代雕塑將集體發力,迎來屬于自己的“小時代”?
市場:不萎縮就是萬幸
今春,一些知名拍賣公司的拍賣成績單中,雕塑作品還是有不少亮點。比如中國嘉德春拍中,吳彤的作品創下個人新高,價格越過50萬元大關;北京保利春拍中,向京、盧征遠等藝術家的作品也有不俗表現。不過,無論從總體成交額還是個人作品拍賣價格來看,今年上半年雕塑拍賣市場的景氣程度都難與往年相比,即成交率偏低,流拍率較高。
“事實上,從2011年至今,國內當代雕塑市場能夠不萎縮就很不容易了?!敝械窬W藝術總監高勇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以北京798藝術區的畫廊為例,在畫廊經營中,雕塑所占的比例從去年開始出現明顯下降,如果之前雕塑在畫廊經營中所占比重為40%,那么現在已下降到不足25%。不僅如此,畫廊代理的雕塑作品也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對于那些剛剛嶄露頭角的中青年雕塑家,其作品則鮮有亮相,“當代雕塑的市場與油畫、國畫不同,它的市場反應周期較長,回報率也偏低,這對于經營雕塑作品的畫廊、藝術機構的經營者而言,風險很大,如果他們不轉變經營思路,或者不肯拿出一部分份額經營那些市場回報率高的藝術品,而全靠雕塑的銷售來維持自身經營,那就相當于慢性自殺,會被拖垮?!备哂抡f道。
事實上,國內藝術市場的火速升溫,并沒有給國內雕塑市場帶來多少暖意。有這樣一組數據顯示:從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國內220多家拍賣公司的雕塑總拍品達793件,其中成交拍品540件,總成交額僅僅約為1.36億元。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長期關注雕塑及其市場,據他介紹,“雕塑市場的上揚態勢從2006年開始,在2011年達到頂點,當時70后、80后的年輕藝術家在雕塑市場中占據半壁江山,他們的雕塑作品成交率達到100%,而在2011年中國嘉德舉辦的中國雕塑精品專場,其成交率達到98%,總成交額超過1000萬元,成為迄今為止中國雕塑市場最讓人興奮的一個數據。但即便如此,這個數據與中國書畫比起來也差距巨大。整場作品加起來的價值還不值一尺齊白石的頂級藏品。”然而,終究是好景不長,當代雕塑市場在2011年達到自己的第一輪高峰后,便受整個藝術市場動蕩的影響,一路走低,雕塑板塊重新并回“油雕”聯盟。
在國內,雕塑藝術品的拍賣價格過百萬元已經是高價,但是與動輒上千萬元的國外雕塑相比,還是有著很大差距。去年北京保利春拍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上,蔡志松作品《威尼斯浮云》以690萬元成交,成為了目前內地雕塑拍賣的最高成交價。然而在國外,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卻價值不菲。去年,杰夫·昆斯的大型作品Tulips在紐約佳士得以3000萬美元成交,這也成功刷新了該藝術家在佳士得拍賣行中的成績單。
不僅如此,雕塑常常與油畫放在一個板塊中進行拍賣,然而不管是上拍數量還是成交量、成交價都無法與油畫相比。在相同名氣的情況下,雕塑家與油畫家的作品行情卻差異很大。一位成熟的油畫家其作品可以賣到至少百萬元以上,且與年輕的油畫家創作的作品價格差距很大。但是一位成熟的雕塑家與新生代的價差卻并不明顯,前者的作品一般停留在幾十萬元,后者也能賣到幾萬元或者十幾萬元。
創作:耗費的成本太大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能夠時常賣出天價,就連當代書畫的關注度也頗高?而在同樣的市場里,當代雕塑市場又到底缺少了哪些“營養”?高勇認為,這要從雕塑市場的源頭說起,“它的癥結就像是一個環,頭尾相接,循環往復?!?/p>
與學習國畫、油畫等專業的人數相比,雕塑創作的隊伍算不上龐大,高勇在大學時常常聽說這樣一句話:“雕塑專業的人,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我原以為此話是描述一件雕塑藝術品能夠為其創作者帶來很高的經濟回報,但后來才知道,事實比這要復雜得多。很多雕塑工作者可能會獲得一些類似制作城市雕塑的項目,當然其他這類外接的單子也不少,他們可以在可預期的時間內獲得相應的、有保證的收入。相比之下,真正從事雕塑藝術職業創作的人就越來越少,至少說,花在雕塑創作上的時間被其他事務剝奪。很多科班出身的人最后都轉了行,而那些能夠沉下心來,耐住寂寞,堅持創作具有較高藝術價值雕塑作品的人就更少了。可以想見,流通在市場上的雕塑作品自然也就不多,精品更是少之又少,如此一來,雕塑市場如何能火起來?”高勇介紹說。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現象?多位雕塑家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這主要是因為雕塑創作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遠大于書畫,這限制了不少雕塑家不可能不顧及成本地去創作。比如,一件6米高的雕塑,創作者先要按照草圖做一個二三十厘米的小樣,對其作出修改后,再做出一個3米高的雕塑,進一步修改草圖后,最后再制成6米高的雕塑,其間的成本費用至少得過萬元,資金問題限制了雕塑家的創作。
另外,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過度商業化,不少雕塑家對于自己的作品數量有嚴格的把控,比如一件大體量的雕塑,復制數量通常是一兩件,如果同一件作品總共有3件,那么藝術家也會分別在這三件作品上標明“1/3、2/3、3/3”?!爸袊丶矣幸环N非常濃重的追求惟一的情結,而雕塑作品恰恰又是可以復制的,一件雕塑作品只要有模具小稿,交由技藝嫻熟的石刻工人,即可翻制出與原作幾乎相同的作品。這不僅增加了辨別雕塑作品真假的難度,同時也讓不少藏家拿不準雕塑藝術品是否可以保值、增值,因為物以稀為貴的道理牢牢地桎梏著他們的觀念?!北本┮晃毁Y深書畫藏家王冬說道。
收藏:不能單買一套房吧
毋庸置疑,雕塑作品的價值高低最終還需要通過藝術市場的反饋來判斷,那么對于收藏者來說,當代雕塑作品的認可度又有多高呢?
一幅中國書畫也好,一幅油畫也罷,將其買回家、裝裱后,掛在屋內墻面上,裝飾性不言而喻,可是,如果將一件高三四米的雕塑搬回家,又該置于何處呢?高先生是一位高檔紅酒代理商,也曾有過投資雕塑作品的想法,但最后還是選擇了放棄,高先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我個人偏愛大體量的雕塑,但一件就要占去幾平米的空間,雕塑的藝術氣場太強,其周圍的配搭更是講究,不是往哪兒隨便一扔就完事了,是需要空間去服務它的。另外,雕塑比較沉重,搬運不方便。所以我個人認為還是繪畫作品好,無論油畫還是國畫,只要往墻上一掛,感覺整個屋子都被點亮了,繪畫是為空間做服務,這與雕塑不同。”
據統計,目前國內家庭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為36.0平方米。而雕塑作品的展示對于空間又有著特殊的要求,這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它的收藏群體。“本來屋內實際使用面積就不大,購藏一件高2米以上的雕塑作品也就罷了,如果藏家想要多收藏幾件,該往哪兒存呢?不能為了它單買一套房吧?!蓖醵f道。正因如此,目前大體量雕塑作品多被博物館、美術館、基金會、機構等購藏?!叭狈σ欢康氖鼙娙后w,致使雕塑市場中氣不足,即便名家作品能拍出相對高價,但整體市場動力依舊不足。而這又直接影響了雕塑創作者的積極性,形成一個環形的非良性循環?!备哂陆忉尩馈?/p>
前景:未來5年重在“栽樹”
國內資深藝術評論人、收藏家趙利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目前在國內的藝術品市場,雕塑藝術被大眾接受的程度遠遠不及繪畫,但實際上,雕塑是‘歷史最久遠、最永恒,甚至是層次最高’的藝術門類,具有其他藝術作品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其藝術定位?!比欢?,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大多業內專家認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在于為雕塑市場搭建平臺。
事實上,近年來各類雕塑展、大賽等也是層出不窮,然而,這些“平臺”的數量還遠遠不足以推動整個雕塑市場的繁榮,高勇說道:“單憑個別力量是不夠的,雕塑文化在國內的培育也絕非朝夕之間便能完成。目前,雕塑藝術非常需要像中央電視臺這樣的大眾媒體進行普及式推廣,其道理很簡單,因為大眾媒體受眾面非常廣,影響力很強,讓更多的人了解雕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件雕塑作品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等等,以此引導受眾接納、走入雕塑的世界中?!辈粌H如此,雕塑市場更需要搭建全國性的權威大賽平臺,讓有才華的雕塑家嶄露頭角,雖然目前已經有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但就參賽狀況和最終評審結果來看,該展更像是書畫大展,雕塑作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
不少業內人士還認為,國外受眾對雕塑文化的接納程度較高,這與國外的文化傳統息息相關。聞名遐邇的法國盧浮宮其三件鎮館之寶中就有兩件是雕塑,即維納斯雕像和勝利女神像。相比之下,國內受眾對雕塑的欣賞和審美標準甚至還沒建立起來。以國家大劇院舉辦的雕塑年鑒展上的吳彤《濃——三岔口》為例,作品將白蛇傳和三岔口兩組京劇人物并置在一起,利用夸張的手法講述同性之間的情感與矛盾,借以表達作者對于當下諸多社會狀態的思考與理解。然而,不少觀眾都表示不理解,“到底是一個人長了兩張臉?還是兩個人的臉湊在一起?”“正常人怎么長成這樣?”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受眾只停留在對寫實雕塑的理解上,因為這類雕塑直觀,寓意鮮明,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上或者是文化上的共鳴,而對于一些抽象的、表達藝術家思想、觀念的雕塑作品,還是難以理解。
“在過去,但凡受到些文化教育的人家,多少都偏愛字畫,因此也就走入書畫收藏中,但是你很少聽說,某位文化人或貴胄巨賈專門收藏雕塑,現代雕塑這個概念從西方傳入中國,不過百余年,算是舶來品,因此缺乏收藏傳統,而這個傳統的培育也不過數十年,所以未來5年,國內的雕塑市場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我們現在做的都是‘栽樹’的工作,希望多少年后的人們可以在其下乘涼。”高勇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雕塑市場的平臺搭建不僅僅限于收藏群體,規范雕塑行業的平臺建設不可忽略。國內雕塑界內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比如高1米以內的架上雕塑作品,或者能夠在室內空間陳列展示的雕塑,通常會被制作出8件,那么對于這8件作品該如何認證呢?吳洪亮認為,雕塑市場要發展,就必須有相關的市場規范措施出臺并實施,因此建立雕塑認證體系勢在必行。在藝術家、拍賣方和收藏方以外的第四方的調控之下,解決由雕塑可復制性引起的混亂狀況。
如今,處于價值洼地的當代雕塑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小麥的種子既然已經撒下,收獲就不應該只是夢想,何況我們認為雕塑的冬天并不太冷,也不會太長”。吳洪亮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