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美術館和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首屆“亞洲美術策展人論壇”在廣東美術館舉行。來自亞洲各國美術館、藝術機構及部分歐美著名藝術博物館的近80位館長及資深策展人以“亞洲意識與亞洲經驗”為議題,對亞洲藝術發展問題展開對話。論壇引申出的東西方對于館長和策展人概念理解以及工作方式上的異同等話題,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興趣。不知何時起,策展人作為一個職業名詞悄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中國藝術的持續發展,藝術展覽的不斷增多,策展人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但對于公眾來說“策展人”這個角色仍然是霧里看花,對他們具體是做什么的仍有疑問,本期評論版將會圍繞這些疑問進行闡述。
不知何時起,策展人作為一個職業名詞悄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隨著中國藝術的持續發展,藝術展覽的不斷增多,這一角色變得越發活躍。只要組織了一個展覽,都可以叫做策展人;無論是畫家、批評家、畫廊老板或是任何人,都可以掛在展覽的名下叫策展人。但是不管怎樣,一個好的展覽必定需要有一個好的策劃,而好的策劃背后必然有一個好的策展人,要做一名專業策展人,其實它的門檻并不低。他類似于一位導演或制片人,不直接與觀眾接觸,卻又通過展覽本身與觀眾發生千絲萬縷的關聯。
策展人是怎樣工作的
“策展人”一詞源于英文curator ,它的產生與西方博物悺、美術館體系的建立密切相關。我國正式在官方中出現策展人是2000年的上海雙年展,作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雙年展,要走到國際化的道路上和世界接軌,就需要有一個國際化的策展人團隊,這在當時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仿佛一夜之間,中國有了策展人的概念,這在中國美術史上是非常鄭重的一筆。策展人的概念在同時期的亞洲其他國家也日漸興起,幾年前在韓國的博物館中對這一詞匯的翻譯還是研究員,而近些年來也用策展人一詞代替。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亞洲知識分子人覺醒,和主動在21世紀突出本土現代性,書寫自身藝術史的決心。
中國的美術館在策展人出現之前可以稱作是美術展覽館,展覽模式相對被動,而策展人出現以后,展覽方式逐漸變成一種主動的文化訴求。一個好的策展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象征,策展人也絕對不僅是“掛畫人”,把作品掛在墻上展示的簡單概念,他們本身像導演一樣,通過藝術家的作品、通過展覽的形式把文化意識、藝術現象傳遞給觀眾,是連接藝術家與觀眾的橋梁。作為策展人須具備兩個主要條件,一是對專業要有一定的研究,二是要有實踐經驗。一個好的策展人必須要能夠提出國內和國際當下語境中存在的或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提出了這些問題,他才能在學術界、在專業界、在國際社會得到認同,在策劃高度上被認可。當然因為理念不同,同一個展覽主題對于不同的策展人來說,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呈現方式。策展人的工作非常專業而繁雜,在一個完整展覽呈現的背后,可以說任何發生的、正在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問題都應在策展人的思考范圍之內。從燈光的調試、新聞稿的撰寫,到資金的籌措、預算的規劃、空間場地的編排、作品的運輸、保險與收藏研究,以及公共教育的推廣,文獻的編印與出版,衍生品的開發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都是作為策展人一定要關注的。主觀決策是策展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展覽中策展人會根據情況的變化探討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作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一個策展人作出的決策可以給觀展人帶來好的體驗,這是作為策展人感到最成功的時刻。比如說在一個經典的傳統亞洲藝術的展廳里,作為西方的觀展人可能會覺得迷茫,因為他沒有相關的教育背景,沒有欣賞中國古代藝術的眼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策展人就需要注意照顧到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思考如何分享經驗,將展覽流程變得更加透明,利用展品創造一種新的敘事,一種新的展示方法。
“curator”中西理解中的異同
中國跟歐美國家的藝術館建制有所不同,中國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內部會設有學術部、研究部、典藏部等部門,學術部、研究部可以擔負起組織展覽的工作,有類似于策展部的職能。據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策展人孫志新介紹,美國的美術館、博物館并沒有專門的保管部、策展部、研究部,而是受西方美術史分類方法的影響,分為中世紀部、近現代藝術史部、亞洲藝術部等,“curator”一詞更類似于部門主任或部門主管。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17個部門,每個部門的負責人就叫“curator”。部門主管的工作包括收藏、研究、策展三項,最基本的工作是研究,當然策展也是其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策展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展示藝術品有多么精美,而是利用藝術品來講述故事,闡述問題,展示研究成果。作為博物館的“curator”角色很重要,一方面,他要懂收藏,幫助博物館征集文物;另一方面,不能讓它們躺在庫房里睡覺,而是要利用這些文物辦展覽,進行文化研究;第三項工作就是出版,讓展覽產生更大的傳播效應。同時,館長和策展人的關系也十分地密切,在歐美和亞洲許多國家,一個藝術館的館長首先應該是一個策展人,因為只有具備策展經驗才能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知道怎樣去評判一件藝術品,怎樣進行藝術品的管理和設計藝術品的展示。如果一個館長不是從策展人出身做起,而是從別的渠道升遷上來,會被認為難以培養出對于策展和博物館工作的知識和經驗,因此,策展人應致力成為未來的館長?!癱urator”也稱為館長。與國外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展覽制度相比,“策展人”這一概念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尚短,在中文里它帶有更多創意、策劃的意思,是在當代文化研究的情景下產生的新職業。這個職業的背景嚴格來說與我們原先的博物館文脈是脫離的,當代一批策展人成長的過程也非常艱難。上海雙年展在某種程度上培養了一批有著做國際展覽經驗的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文博系統對策展隊伍的建設日漸重視,在吸收西方策展經驗的同時不斷完善和發展亞洲的博物館機制,培養了一批藝術館和博物館內的策展人員。隨著展覽方式的日趨多樣化,還涌現了一大批以策展為職業的獨立策展人或兼職策展人,甚至有很多已經活躍于國際舞臺,成為對展覽是否成功起著重要作用的推手。
機構策展人與獨立策展人的主要區別在于,機構策展人有更多收入上的保障,而獨立策展人有更多決策上的特權。機構策展人除了工作職責之外,還有對于機構運作和管理上的工作,但是獨立策展人就相對自由。目前來看,我國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由館內策展,仍需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邀請固定合作的策展人啟用合作的策展人機制。在西方,機構內策展人與獨立策展人之間有著明確的界限,館內的絕大多數展覽主要由館內人員策展,客座策展的情況相對較少。
國內策展人培養
策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個建立在思想和實踐經驗基礎上的綜合能力的展示。以前學院教學中并沒有相關專業,2003年,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創辦了藝術管理學系,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策展和藝術市場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中國美術學院也設有藝術策劃與行政專業,學科涉及到美學、歷史學、圖像學等等,培養了很多高起點的專業人員。近幾年來,青年策展人逐漸嶄露頭角,這與美術學院對藝術管理和藝術史專業的重視密不可分。如今,它們都已經成為美術學院當中的熱門專業。如何讓這個專業學以致用,如何通過策劃實踐教學培養出學術型的策展人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重要課題。經過雙年展、三年展等一些重要展覽的歷練,我們培養了一批有著做國際展覽經驗的策展人,認識到了與國際策展水準之間的距離。2012年,由文化部藝術司主辦、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中國美術館承辦的“全國美術館策展人培訓班”在北京舉行,第一次以策展人的名字為主語,對全國美術館系統人員進行策展培訓,普及海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彌補對于策展經驗的缺乏,為中國策展人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