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 像
——一種城市圖像心理學
文/王春辰
今天,中國在融入全球體系后日益顯現出視覺趨同的圖景,我們的社會空間越來越受到視覺的影響,甚至觸覺、味覺;而我們的感情、觀念也越來越被平淡所懾服,乃至被替代。結果一切變得雷同和扁平化——個性被消磨。徹底景觀化后的世界至高無上,儼然是我們的存在標志,主體與景觀的界限與間隔被消匿在飛速的時間車輪中。實際上,人不愿意沉淪在蕪雜的視覺風景叢林中,內心意識里強烈期待著一種打破日常表象的視覺突圍。這就是一種異像存在的理由。
這種千變萬化,充滿變數與不確定,也充滿誘惑和挑戰,使這個世界那么游移不定、那么短暫易逝。而人們的心理與我們寄居的這個世界,處在被同構的狀態中,我們時常感到自身亦被物化在眼前的景象中,成為游弋的物體,繾綣在城市空間中。也因為現代化的載體為城市,城市便成為社會與個體景觀化的代表,既象征著現代化,也意味著某種現代文化的存在。城市屢屢成為文化的先軀,推動了一次又一次的現代化革命。走入城市,意味著想象的富足、幸福和未來。城市功能一變再變,寄寓了太多的現實欲望。城市于是又成為一種權力結構和地位進階的象征。這就是城市異像的由來。
藝術家面對景觀與城市,不斷進行反思,期冀用他們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越出城市的桎梏。藝術家力圖走出景觀社會的束縛和緊張,用自己最直接、最感性的認知方法,揭示出平面化世界圖景對知識思考造成的矛盾和顛覆,既要逃離景觀化社會的無意義存在,又要努力打破語言被束縛后的僵硬外殼,把語言做不到的具象表達直觀地呈現在世界面前,再度提醒人們回到認識自我的語言中,讓圖像意義的存在與人性的存在表達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城市圖像的突圍,讓一種異像成為原創。因此,城市圖像就有了心理學的意義,凸現藝術異像對視覺景觀的超越和反省,也深刻折射城市被人格化之后的心理形象。這就是圖像心理學的意義。
憂郁與神話 劉瑾這組城市作品追求一種平民神話意味,將現實狀態置于荒誕中,隱隱約約地傳遞出一曲憂郁的悲歌,其圖像故事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歷史的索解變成一種永恒。
美妙與幻想 劉韌以青春夢幻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視覺閱讀,呈現了新一代藝術家感知日常視覺圖景的能力,讓自由的想象飛舞在城市的上空。
否定與疑問 許昌昌不斷用自覺的思考,來追思城市的存在與變遷,形象地詮釋了城市疏遠于人的無奈,這是一種提前進入歷史考古的發問。
神秘與驚懼 沈陽用超感覺的細膩方式,營造了一個神秘之境,不論是怎樣的存在,都因為繾綣于城市的時空中而被冥冥的歷史所懾服,由此顯示了城市的感覺是驚懼多于安逸。
形式與思考 賈有光打破城市的萬般景觀,將之凝縮為最具特征的城市形式——通向不可知與私密空間的窗口,上演了一出歷史與現實的大戲,城市的悲喜劇都在其中。
景觀與假說 陳卓和黃可一的作品形制宏大、場景開闊,用超現實的虛擬,將一種現實的繁華與現實的虛擬融合到一起,假說顯現了一種對浮華的批判。
幽魂與自我 邱震試圖尋找真實的瞬間,漫游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發現城市給了人們雙重性的身份:自己的一面與自己幽魂的一面,都因為城市的物化,而失去了靈魂棲息之地。
遮蔽與透明 劉家祥用巧妙的鐵絲網隱喻,來指涉那些榮華的城市景觀實際被遮蔽著,當那些好奇的欲望身影其實是受到懷疑的,真正敞亮這一切的是異像的觀念力量。
過去與未來 韓國藝術家成知勛用巨大的恐龍骨骼顯現在繁華的現代城市之中,久遠的歷史強烈地隱喻了未來的可能狀態,時空的并置帶來了生命與非生命的哲學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