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未來五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形勢
第一,由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傾向越來越鼓勵內需,啟動國內的消費市場向這個方向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就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前景。在“十一五”期間,構建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將會比較大地釋放出居民的有效文化消費需求。
第二,文化體制的改革。2006年,文化體制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體制層面、政策層面的思路的提出,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存在比較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要關注的是多種所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這一點比較重要。從目前的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總結出來推向全國的新的原則來看,統一的市場將逐步形成,存量和增量領域的體制上的障礙將逐步打破,文化產業的發展應該說在“十一五”期間將會融入整個國民經濟的大市場。
第三,需要關注技術進步。中央最早提出來要“發展和信息產業相關的文化產業”,就把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的關系問題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十五”期間,整個技術的進步,信息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重大影響是越來越明顯。目前通訊、廣電這兩個領域的融合趨勢是越來越明顯。在“十一五”期間,這種技術的進步對于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對于打通不同管理部門的體制界限、體制性的障礙方面所起的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技術進步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是下一個五年非常突出的因素。
第四,關于區域的發展。中央的“十一五”規劃中,區域的問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一個關注的重點。由于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很不一致,不同的區域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講條件是不一樣的,戰略重點也不一樣。東部地區由于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高,所以,文化產業可能是以外向型的產業為特點,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而在中部和西部,由于發展水平比較低,而且有一些地方發展受到資源條件的限制,文化產業的發展可能改變這些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邏輯和發展路徑。
第五,關于農村文化的發展。2005年底,中央發布了《進一步發展農村文化的意見》,把整個農村文化發展的體制環境做了一個總體性的重構,就是把農村的文化建設轉換到新的體制基礎上來。在整個文化產業布局中,不僅把城市考慮在里面,而且把農村也考慮在里面。這預示了一個比較重要的發展趨勢。
總的來講,我們國家文化產業在“十五”期間經歷了重大的突破,推動了文化的進展,承擔了歷史性的責任。即將到來的“十一五”經濟環境更寬松,在競爭、開放、有序的現代體系中,中國的文化產業將從局部突破走向全面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文化藍皮書主編)
章建剛:值得關注的三個問題
一、文化產業根據我們國家有關的行業標準,大體是分成了三個部分,一個是核心行業,一個是外圍行業,一個是相關行業。應該說是一個同心圓的三層。我們對有些地方,主要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一些大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了解以后,認為:文化邊緣行業、相關行業的產值對當地GDP的貢獻率,要大于或者高于核心行業、核心媒體。這個趨勢值得我們關注,我們的核心媒體是不是足夠強大,這是一個問題。
二、新媒體,主要是信息產業介入內容服務,真是一個壯大的趨勢。未來文化產業的格局會不會因此發生變化?這一點我相信是很重要的問題。
三、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說起來有一個內容原創相對不足,社會缺少健康有效的批評的現象。這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是非常致命的,這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扭轉。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