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火熱,催生了無數的預言家,有的為自我成就,有的則純屬無奈。任何一位跟市場沾點邊的人,總不免要被問到:“市場是漲啊?還是跌呢?”獲得漲還是跌的聲音強弱,取決于你問的人所從屬的圈子。如同投資藝術品,看你從哪條線切入。從寫實買起,還是從當代納入;從成熟藝術家高起,還是年輕藝術家低收——隊伍的選擇,決定了投資的勝敗。無論是漲還是跌,每一種觀點都有最堅實的論據,也有足夠多的支持者。
??????? 有關2008年的拍賣市場,上午剛聽完臺北的市場分析——普遍看好上半年漲勢,因為去年整個市場強勁,特別是臺灣本地藝術家的大熱,給了投資人相當大的信心,這股熱潮至少會持續到上半年;下午就聽說北京一大票人等著低端吸納,“買而不放”的消息,他們的觀點和臺北剛好相反,認為上半年跌勢明顯。理由是:泡沫到了該破的時候了。早在1月份,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全球經濟展望》的報告中即預言了世界經濟增長率繼2007年的3.6%后降到3.3%,但仍在可控范圍之內。
??????? 去年,盡管蘇富比股價跌幅不小,但絲毫未影響整體拍賣市場的火熱走勢,這其中,中國當代藝術貢獻突出。各家拍賣公司在不斷創造藝術家的個人成交記錄后,也因此成就了自身歷史新高的總成交紀錄。以雅昌的數據來看,2007年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為237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了29.1%。而同時期全球富翁的增長量無論是胡潤的榜還是福布斯的榜,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上漲趨勢。富翁的增多,無論對于經濟發展的環境還是藝術品投資的市場,都是利好消息。
??????? 而有關買高還是買低的問題,1月9日瑞士《法語時代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在陰影中的收藏家》的特別報道。引用了瑞士聯合銀行藝術銀行總裁 Marc Blondeau 對當代藝術市場的分析。Blondeau 除了藝術銀行總裁的身份,還曾經是蘇富比法國的總裁,20世紀90年代還做過佳士得的大老板Francois Pinault 的藝術顧問。他對于藝術品投資的態度是:“我絕不會讓我的收藏家今天去用1000萬美金買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作品。”理由是,他認為一代人中能出現12個大師就很了不起了,而收藏這些大師的作品應該在他們還沒有太被人注意的時候開始,否則就晚了。
??????? 他的觀點會讓更多投資藝術的人惶惑:不是絕大多數觀點都認為只要是好作品,多晚進場都不晚嗎?!如果他的話是對的,他的影響力又那么大,那么花1000萬美金買杰夫.昆斯的人都是誰呢?!難道買的人都是Blondeau 圈子之外的藏家?以這個標準,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最高價剛過600萬美金,那是已經高了呢,還是錢途無量?或者,他這個藝術投資領域響當當的人物,影響力只適用于西方,無法把握“中國特色”?
??????? 評價這個市場的聲音如此繁雜,以至于預言家的數量很可能超過了他的信徒——凡是觀點,大都是主觀意見。剛有人唱衰,即有人喊漲!多數時候,對于想獲得答案的人來說,想要明確的并不是他人的主觀意見,而是一個可以引導并決定未來的真理。
??????? 另一方面,無論評論過去的2007還是預言眼前的2008,大都指向一個局面——市場。在國內,這種指向常常被簡化為單一的拍賣市場。
??????? 事實上,高金額的藝術交易通常都發生在拍場之外。2007年,藝術品最大的一筆交易發生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法國之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支付5.2億美元(39.3億人民幣)在其首都阿布扎比開設盧浮宮的分館,實際是獲得盧浮宮30年的名字使用權,另外再掏出 7.47億美元(56.5億元人民幣)來租借藝術品和尋求建議。繼迪拜借助時尚購物、藝術品交易成為中東明珠之后,阿布扎比以更大的野心,希望依靠博物館、藝術節、學術機構等文化項目開發,變成中東地區的文化首都。
??????? 如此野心勃勃的項目,沒有爭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凡是將藝術和金錢扯上關系,很難不引發爭議。偏偏這兩者形影不離地天長地久著。法國人懷疑是不是真的能夠把文化帶給那些騎駱駝賣地毯的人。《NEWSWEEK》報道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購買西方文化”,引用了盧浮宮伊斯蘭藝術部名譽館長馬修.伯努.泰勒的話說:“這純粹是一項交易。”已經被吸引建立分校的巴黎索邦大學校長皮特也以反問表達了自己為何認可“交易”的原因:“難道人們不明白,是因為美第奇如此富有,我們才有了米開朗基羅和多納泰羅嗎?”而極力促成此項目的法國外交部特別顧問道松維爾則說的更直接:“這筆資金會讓法國有能力再從國際市場上收購藝術品。”當然阿聯酋內部也有反對與贊成兩派聲音,只是最終的結果始終向著贊成的方向進行著。
??????? 實際上,只需要看看盧浮宮、奧賽、大英博物館門前永遠排著的購票長龍,沒有政府不為藝術引發的“錢潮”動心。
??????? 早在兩年前,盧浮宮即有興趣在中國設立一個分館,但是無論他們希望在北京還是上海,中國都不可能開出阿布扎比的條件。中國有中國的優越感:歡迎來,但是費用請自己解決!
??????? 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東方或者西方,當今的世界,與購買、消費、資本產生直接聯系已經即成事實,談論合理性與否的問題,多少有些無力。現實問題是如果不得不面對藝術消費的問題,那么話題本身是否能從拍賣市場這單一話題上再擴大一些?讓“購買中國藝術”變得更廣泛更有影響力,甚至更有爭議一些?哪怕異想天開一點把中國的某一個重要博物館開到巴黎去?每一個投資的人都會明白,獨撐一條木舟總不如搭乘一艘巨艦來得寬敞。
??????? 藝術的這條巨艦要求包括更強大的拍賣公司,更權威的藝術機構,更長久的美術博物館,更現實的法律規范等等。
??????? 對于中國當代藝術這艘船來說,只有市場明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張曉剛不夠,加上一個曾凡志也不夠,把四大天王、70后明星全加上仍遠遠不夠。要知道,我們是拿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去應對西方數百年的碩果。失去中國這條大船,再天才的個體,也難跨越西方的彼岸。
??????? 回到漲和跌的問題,判斷的標準就不再拘泥于過去的市場、現在的經濟形勢、買家的構成和新進場的數量,核心也是根本的問題在于,2008年在亞洲一系列的熱鬧登場的雙年展中(廣州三年展、上海雙年展、橫濱三年展等一系列展覽),中國的藝術家能夠創造出多少有價值的作品來?繼已經開始的民間美術館、各類大藝術區開發之后,2008年還會有多少有實質性意義的藝術發展規劃出現?甚至美術院校的體制改革本身都是關乎未來的重要議題。如果這些都在發展中,而投資人的資本又足夠充裕,與其投資股票,為什么不買藝術品呢?買這個決定,可以無關漲跌。畢竟藝術品最低的投資功能還可以欣賞,而股票則僅僅是數字而已。任何經濟環境和市場都有周期,高了有低的一天,低了更有高的可能性,而藝術品,永遠都只有一件。(中國文化報 作者:李冬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