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以下簡稱ac):清華藝術·設計國際學術月已閉幕,您個人認為產生了哪些學術成果,有何感受和經驗?
鄭曙旸(以下簡稱“鄭”):這次學術月是我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第一次,所以從題目上能感覺到是相對比較宏觀的一個定位,因為設計創新教育是一個太大的話題。但是我們為什么要定位在這呢,因為第一屆我們想老師和同學們都要有一個全新的視野,因為我們知道現在這個社會處于一個全球化加速的一個時期,這個是體現在教育領域,如果一開始我們定位過于狹窄的話,這對于我們以后的工作就非常不利,所以我們并不企求這一屆要在某一個專業層面的某一個具體問題上有所收獲,而主要是讓大家意識到我們現在所處的這樣一個時代,已經是一個完全交互發展的時代,也就是說原來的地域,原來的國家之間的甚至包括政治、經濟領域這些,在設計這個領域實際上是被打破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是超越了意識形態的,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它是從人類最本質的一個需求出發的,也就是說全人類的未來。這次聽完以后,大家可能都有這樣一個感覺:設計這個專業有可能成為未來引領我們人類走出目前很多困境的一個很好的道路。以前我們曾對設計的理解過于狹隘,基本是僅停留在一種美觀,造型這么一個層面,但是通過這次八位學者的一個演講,大家能夠得出這樣一個感覺:大家基本都是給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和設計對人類的整個生活的一個貢獻,從這個層面上來考慮,那么我們覺得第一次的學術月如果不把設計的定位和它本身的內涵的實質講清楚的話,那么我們下一次的活動就會失去一個大的方向,我們就有可能陷入一個就技術論技術,就教育談教育的這樣一個狹隘的范圍,因為從清華大學整個定位來講它是培養一種復合型的、高端人才的定位,當然也不一定最后出來的每個人最后都能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但是至少也是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我們給我們的學生創造的這樣一個平臺讓他們能夠接觸到更為廣闊的一個視野,一種思想和認識。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這一次的成果還是很豐厚的。因為在當時請人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必須是東方的、西方的,國別的背景不一樣的,甚至包括個人的背景不一樣,當然因為時間的原因,有一些可能我們也沒能請到,但是至少已經和我們最后 最初的設想和最后的結果還是能夠吻合的。
ac:這次活動對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最新設計潮流有哪些作用?
鄭:我覺得最大的一點就是不是僅限在一個原來的個人的職業和專業的層面,因為以前我們請這種講座,學服裝的我們就請服裝怎么設計的,就是很到位的這種講座,講工業設計就講這個產品怎么設計等等,當然我不是說這種沒有用,但是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設計者來講,他所擔任的不是原來我們意義上的設計,在今天21世紀的設計者,它更多是一種組織和策劃的能力,也就是組織更多的人來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因為從我們國家這么多年的發展來看,各種各樣專門的人才很多,但是能夠組織不同專業的這種人在一起干活的這種職業的人很少,嚴格意義上說它是一種設計管理層面的,但是我們以前沒有這種設計管理的這種專業和這種意識,所以目前我們只能從目前從事設計的人來開這樣一條路,所以也許再過一段我們設計這個專業會在分出一些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一些定位。至少從目前來講,它是兩大類,一個是很專業的,職業化的設計師,還有一種就是具有戰略策劃能力的這種設計師。從中國目前的發展和我們整個要創造最終能引導世界設計潮流的中國設計的國家來講,反倒是這種不是很專業的人(很少),還是需要這種統合的人才。因為仔細看起來就會發現,這種人才實在是太缺乏。因此我們在某一個技術上可能能做的很好,但是最后拿不出像樣的產品,或者拿不出一個像樣的設計策劃方案,最后就有可能被具有這種能力的國家和人來承擔,那么長此以往我們就不可能在設計上做到高端。這個已經是非常清楚的,凡是有頭腦的、有創新型的這種理念的最后就能夠統合各種資源,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ac:過去中國的學者都是到外面去參加論壇,這一次學術活動移師中國,對中國的設計業、設計教育有何影響?
鄭:實際上這個東西也是一個雙向的,它是隨著我們中國市場的日益擴大和中國社會在世界上地位的影響力的擴大有直接關系。為什么以前我們要出去就是以前要請人家未必來?這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你的水平怎么樣,還有一個就是你的市場怎么樣?人家愿意來一個就是看中中國目前這塊市場,另外就是覺得中國目前也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否則的話,你像為什么以前我們這種事做不到,而今天我們最初創意的時候好像還覺得挺難,在短時間內能不能召集到這么多人(來講),后來做的情況,只要他工作能排得開,他能夠有這個時間,他就愿意來。那就說明實際上大家也都意識到如果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如果中國不參與或中國這個市場不來占領實際上對全人類來講很多事是辦不成的,大家都意識到這一點。盡管我們現在整體設計水平和那些發達國家來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這是非常明顯的,我覺得這些差距不是技術層面的,純粹都是一些觀念性的東西。所以正是因為處于這樣一個階段,因此這個活動才能以我們中國為主體來進行,尤其是以清華這樣的一個平臺。
ac:下屆學術月是否會歡迎校外同學、界內人士來參與,清華美院將如何塑造清華學術月這一品牌?
鄭:當然這是我們最希望的,你會注意到這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隨著一講一講逐漸的推移,人數后面就不如前面多,這是肯定的,為什么呢?因為它只是大學內部的人來的比較多,再加上講的過于宏觀以后,有些學生覺得好像離他的專業沒有直接的關系,因為他自己覺得他來這里的一個定位和他最后他要的得到的之間一定要的正比,他才花時間來聽。包括在國外的講座也是這樣,能不能吸引聽眾它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這次為什么沒有外校的來或外校的比較少,關鍵是我們是第一次這樣的活動,再就是社會宣傳也不夠,沒有達到那樣一個程度。再加上現在這么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世界,社會活動也特別多,每一個人時間都很緊張,他要有所取舍,參加哪些不參加哪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次正好和北京的設計周重合,也受到了一些人員的分流。實際上從開始也沒說是拒絕外面參加。今后我覺得如果這個活動越搞越大,也許我們最終不一定光是一個會場,有可能用分會場的方式或者其它一種方式,但是開放式肯定的,絕不是說我們就關起門來,最好的東西自己享受,因為從清華大學本身的辦學理念也不是這樣,它更多就是營造一種平臺,因為最終的目標是提高我們國家的這樣一個人才的素質,也不是某個很小的圈子的人的一個素質,所以未來一定是開放的。
ac:清華美院在國際上是一所知名的藝術設計類院校,這次舉辦學術月對清華美院在世界上品牌的提升有哪些作用?
鄭:你會注意到我們現在會經常講到“著名”,“著名”和“知名”完全不一樣。知名就是大家知道中國有一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這個它是多少年的一個歷史的積累,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中國設計院校很少,也就是近5、6年來一下發展到這么一個規模,在二十一世紀之前,實際上基本上只有唯一的這樣一個以設計定位的學校。所以說我們也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作為這個學校它的定位和發展是與我們整個國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先要把我們自己做到世界知名,然后通過這個再來帶動其它的一個發展,我們也知道實際上我們自身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就是我們的整個教學機制,我們的概念與最先進的理念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僅從我們教學的整個體制和我們整個教學的方法也也與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設計目標有相當的距離。之所以說知名呢,也是因為你最早就是獨一份,慢慢有一個積淀,大家要知道你,你當時培養的人呢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這個學校的知名是以學生為導向的。那就是說在未來你能不能還是這樣,那就是取決于你未來培養的學生有沒有一種全新視野,以致在一個前沿,這樣你最后才能做到著名,所以學術月無非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意識到我們這個學校的學生他要擔負的責任和他應該定位的一個目標,尤其是他的職業設計和他的人生設計包括他自己的價值體現和社會價值體現的一個結合度等等,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做到這樣一種高的視野再有一個很高的人生理想追求的話,我相信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ac:這次主題是“藝術與設計”學術月,當時為什么考慮到把“藝術”也加入這個主題中呢?
鄭:因為從人類整個的思想認識來講,原田昭先生在今天的講座中講“觀念一切都來自你的大腦”,大腦思維是兩部分,一個是感性,一個是理性。由于我們國家長期以來,相對來講大家更重視所謂的理工類的這種培養,至少在社會上對藝術是否能夠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學科的認識還是很模糊,雖然學這種專業的人不少,但是從根子上來講大家總覺得好像理工類的人更為到位一點。設計本身就不是一個偏科的東西,設計本身就是藝術加科學,甚至現在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人類的第三智慧等等,但它最本質的一些又來自人的感性的思維,就是藝術思維的一種能力,因為藝術思維的能力更沒有框框,它更具有創新性,他不像純粹這種理性思維,一開始就要有好多限定,所以說從本質上來講,尤其是對我們國家來講,藝術類的教育還是要有一個大的發展,但是它不是職業教育,不是說藝術家培養出來都去畫畫,都去搞音樂,而是指他在素養層面的,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在這近幾十年比較欠缺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把藝術放在前邊,藝術、設計,你注意到我們的美術專業反倒是我們進入清華大學才設立的,我們這個學校在以前是沒有純藝術專業的,但是我們理解到必須要有這樣一個來促使你思維的一個訓練。
清華國際學術藝術·設計學術月——專訪札幌市立大學校長原田昭
清華美院清華國際藝術?設計學術月圓滿閉幕(圖)
“首屆清華國際藝術·設計學術月”開幕(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