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畫院
2009年,曾引起廣泛質疑的畫院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借文化體制改革的東風,全國多數畫院對畫院的定位和發展,重新思考、規劃,圍繞出作品、出人才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工作。管理出成效,有壓力才有動力,面對質疑,公辦畫院韜光養晦,憑借在各大展中的出色表現和涌現的優秀人才及作品,證明了畫院存在的價值。同時,畫院之間的聯系交往也較以往密切,交流不僅促進了資源共享和工作提升,還擴大了畫院系統在全國美術界的影響力。此外,2004年前后涌出的各類民辦畫院,開始顯山露水,它們的優與劣,伴隨著各類活動的開展,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畫院探索體制創新
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的美術從古到今都得到了來自國家層面的參與支持,畫院自成立以來在傳承國家文脈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形勢下值得討論的不是畫院是否存亡的問題,而是畫院如何辦好的問題。今年各畫院在深化改革上下足了功夫。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今年4月就任后大膽提出公辦畫院的五大職能:創作、研究、教學、收藏、普及。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國家畫院的“五個一”工程及成立7個二級研究院的構想,以“做大做強”的嶄新思路提出了國家畫院“建設中國一流”的目標,同時解答了畫院向何處去的困惑。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施大畏受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啟發,提出簽約制可使畫院和畫家互相制約、出好作品。畫家簽訂項目之后,就擁有畫院畫家的待遇——頭銜、工資、稿費,如果完不成項目就會失去待遇。也就是說,國家投入應該重點在養作品,而不是養畫家。同時,設立創作基金鼓勵主題性創作,建立收藏基金以收藏一批能夠代表時代特征的作品,包括當代藝術。
為了創造一個更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和諧環境,近一年多來,廣東畫院在現任院長許欽松的帶領下除為現有在職畫家做出準確定位外,還與省內外一批有藝術個性和發展潛質的中青年畫家建立了合約關系。
嶺南畫院院長黃澤森所采取的新發展模式使得新成立的嶺南畫院迅速崛起,一個地級市畫院,短短一年內,不僅招來大量嶺南名家和創作中堅力量,還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丹青高手。畫院管理實行內部人員聘用化、藝術考核定量化、藝術評審專業化、藝術活動市場化、藝術運作品牌化的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實現科學運作、創作高效、效益突出。
創作出成績,研究待深入
2007年,吳冠中質疑“畫院養了一群不下蛋的雞”,一石激起千層浪,畫院的定位和作為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的畫院以創作、研究等工作,證明了“有為才有位”的道理。
北京畫院自主策劃和實施的“20世紀名家”系列展覽,通過展覽、出版、研討等方式,開展了7位名家的相關活動,這一梳理創作、注重學術、著力研究的系列展,成為該院一個值得夸耀的品牌。“北京風韻”展覽在梳理和表現北京地域文化時,也在創作、研討、收藏等方面留下了一筆可資借鑒的經驗。這幾年北京畫院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引進了一批中青年人才,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寫生、創作等活動,加強培訓,探討更深層次的人才培養問題。
2009年,曾引起廣泛質疑的畫院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借文化體制改革的東風,全國多數畫院對畫院的定位和發展,重新思考、規劃,圍繞出作品、出人才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工作。管理出成效,有壓力才有動力,面對質疑,公辦畫院韜光養晦,憑借在各大展中的出色表現和...
2009年國家重大展覽的規格、層次和數量都超越了往年,大展的入圍率和好評率是考驗畫院創作的重要指標。被質疑的各大畫院憋著一股勁兒,拿出了不少好作品,擦亮了畫院的招牌。以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畫院為例,成立時間并不早,人員結構也較其他畫院年輕。但“初生牛犢不怕虎”,通過改革人事、激勵制度等措施,調動了畫院畫家進行主題創作的積極性,以成績證明了畫院存在的合理性。其在第11屆全國美展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中取得的成績,不輸老牌畫院。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蘭州畫院,作為一個市級畫院,該院多年來一直堅持做的兩項活動受到美術界的關注與贊賞。一是組織畫家走向自然,考察傳統文化歷史和民俗、民間文化,進一步領會民族文化精神,從生活中獲得創作的靈感;二是廣泛與外省市的同行們進行交流,切磋技藝,以推動本院畫家的創作。通過這些活動,蘭州畫院畫家的創作發生很大變化。評論家邵大箴撰文指出:“我覺得至少有兩點,一是作品的生活氣息濃了,文化含量高了;二是藝術語言的探索性加強了,作品更富有新意。”由于畫家們的創作素材來自于現實生活,是有感而發而不是憑空杜撰,不論是中國畫還是油畫,不論是人物還是山水風景,作品中都散發著濃郁的大西北渾厚質樸的情調。蘭州畫院的實踐說明,無論是市級還是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畫院,只要扎實工作,就能脫穎而出。
畫院之間聯動加強
2008年5月8日,針對畫院體系內缺乏聯動的事實,本報編發了福建省畫院副院長郭東健的文章《加強全國畫院學術聯動的思考》,該文提出:全國畫院這樣一個群體,應強化“大畫院”觀念,設立相關聯絡機構,健全有效學術網絡,研究解決畫院共性問題,共同維護畫院聲譽;同時要廣泛聯絡全國畫院同仁,廣開思路,獻策出力,用宏觀戰略的眼光來指導和實現和諧畫院的發展目標。
文章提出的問題引起了眾多畫院的關注,2009年畫院之間的聯動和合作明顯加強,資源共享,互相借鑒。楊曉陽上任伊始就率領全院畫家、理論家訪問北京畫院。兩位院長都指出,在當前,要格外重視團結合作精神,如此才能更好地進行優勢互補并在當代文化格局中彰顯畫院的價值,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全國畫院之間的院際交流、展覽交換日趨頻繁,不僅實現了資源共享,也為推動畫院共同發展創造了條件。畫院自主聯合和共同發展的愿望越來越強烈。12月,浙江畫院借成立25周年之機,召開畫院學術創研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畫院負責人參與,他們交流各畫院發展現狀之余,對畫院學術創作、研究存在的薄弱環節,需要在理論層面厘清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公辦畫院與民辦畫院共同發展
美術事業的繁榮和藝術市場的紅火,催生了大量民辦畫院。本報刊登了謝海署名文章,文章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民辦畫院是公辦畫院的有效補充,他們的用人、資金募集、發動和組織大規模藝術活動等新方法對公辦畫院是有益的啟示。但同時民辦畫院為了籌措資金、追逐利益,也在成倍地放大公辦畫院走穴、以寫生的名義游山玩水、大量炮制應酬作品等等陋習。
民辦畫院和公辦畫院共存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矛盾。孰是孰非,孰優孰劣,成績才是公論。但二者的爭議也啟發人們在政策和管理層面的思索:定位不同的公辦畫院和民辦畫院如何共存,二者如何互相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