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臺灣地區工作人員在展示谷歌的“街景小推車”。
進入“Google藝術計劃”網頁,你將看到谷歌為你隨機選擇的一件藝術品。從凡·高的《向日葵》到巴西的街頭涂鴉,從伊斯蘭裝飾藝術到非洲古代巖畫,全球151家博物館的館藏在你面前鋪開。
你可以對圖片任意放大、縮小、收藏、分享到社交網站,可以進入部分博物館的3D實景閑逛。
這是虛擬的博物館,藝術的新世界。
四月初,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加入“谷歌藝術計劃(GoogleArtProject)”。宋代范寬《溪山行旅圖》、宋代郭熙《早春圖》、西周毛公鼎、清代“翠玉白菜”、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等“故宮”典藏進入了虛擬全球博物館,在網頁上沉靜展示。全世界可見中華文物之精致之美。
這是“Google藝術計劃”第二波上線計劃之一例。“Google藝術計劃”于去年2月首度上線,全球網友反應熱烈。谷歌于今年4月推出第二波上線計劃,將當時的1000件在線作品拓展至超過30000件文物典藏。除了收錄全球40個國家151家文化機構的高像素藝術精品外,“Google藝術計劃”亦囊括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等46家知名博物館的室內實景。
第二波上線計劃中,除臺北“故宮博物院”外,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也加入計劃。
臺北“故宮”年輕人可以在谷歌里分享想法
“Google藝術計劃”最引人注目的,是谷歌街景全景拍攝“小推車”。“小推車”對部分博物館進行內部360度拍攝,讓你可以多角度體驗、接近參觀博物館的情景。
目前兩岸之間,“全景小推車”只推到了臺北。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名列2011年全球第七、亞洲第一的最受歡迎博物館。這一次與“Google藝術計劃”合作,“故宮”的代表性精品文物被搬上谷歌網絡平臺。其中包括國寶“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以及宋代范寬《溪山行旅圖》等18件“故宮”典藏。其中,除了15件器物及2件書畫,還有通過超高畫質像素技術呈現的宋代趙昌《歲朝圖》,像素達70億。
“我為什么會考慮和谷歌合作?第一它全球的點閱率非常高,有2000多萬個使用者。第二個我們從文化推廣的角度,它的功能性是非常多元的,年輕人在里面可以分享他們的想法,選出他們最喜歡的藝術品,建構他們自己的網絡收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對南都記者說。
在她看來,“Google藝術計劃”在提高民眾藝術素養方面絕對有其價值。而高像素的照片對某些研究者來說,是很好的參考。當開始洽談合作細節時,周功鑫說她問谷歌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如何保護素材的安全。當得到谷歌的回復是“有軟件可以保證”之后,合作順理成章。
臺北“故宮博物院”涉足數位化(“數字化”的臺灣說法)已有十多年,從2001年開始與臺灣“中央研究院”合作的“數位典藏”計劃進行到現在,臺北“故宮”的六十九萬三千多件藏品數位化已經完成一半以上。“我們現在正在做APPStore,往手機上面發展,使你來‘故宮’之前就可以看到‘故宮’的資料,而回家之后還可以分享資訊”,周功鑫說。
數位化的優勢或許也使兩岸文物交流得到改善。如果臺北“故宮博物院”跟大陸合作辦展覽。“文物沒有辦法去,可是我們可以借由數位高科技,以動漫互動的方式,很吸引人的方式讓大陸人都能看到我們的收藏”,周功鑫說。
眼下,臺北“故宮”正籌備與浙江博物館的展覽。屆時,有五個大主題的“山水合璧”數位3D多媒體展覽,將會把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做一個非常深入的結合,同時和浙江博物館的《剩山圖》形成所謂“山水合璧”。
“這是第一次非常突破的做法。甚至元朝的文人畫都有所謂的陳述,所以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完整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對多媒體藝術的推動有很大的效果。”周功鑫說,而臺北“故宮博物院”也在籌備乾隆皇帝藝術品展覽,或許明年將會展出。
與臺北“故宮”不同,大陸唯一一家加入“Google藝術計劃”的藝術機構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是一家民營美術館。
尤倫斯合作的重要原因是“畢竟是谷歌來做”
尤倫斯最近一次成為媒體熱點,是其創立者尤倫斯夫婦,于2011年3月在香港拋售他們自上世紀80年代起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第一批拋售的百余件作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當代藝術“大佬”的名字。
“我們畢竟不是一個以收藏為主的機構,所以我們和谷歌合作展示的更多是臨時展覽。”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館長田霏宇說。進入“Google藝術計劃”網站,選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你可以看到137幅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出自2009年以來尤倫斯舉辦過的重要展覽。
兩周之前,尤倫斯助理館長尤洋去巴黎參加了“Google藝術計劃”全球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尤洋注意到了嘉賓簽到名單。這份囊括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的151家博物館、藝術館的名單,讓尤洋感受到“某種地緣政治的傾向”。來自法國、美國的美術館數量非常多,但整個亞洲地區,中國內地只有尤倫斯一家,香港有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兩家,臺灣僅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家。日本和韓國有十來家。“我們做了那么多年的美術館,實際上被納入整個(國際)體系的,還是挺可憐的”,尤洋說。
相比2011年,今年“Google藝術計劃”規模擴大了很多。谷歌想把美術館的概念擴大,甚至把美國的一個搖滾博物館納入。在巴黎時,尤洋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負責人聊天,他們幾乎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對于很多無法親身到美術館的人來說,Google藝術計劃能讓人們淺層地了解到展覽的氣質,可能激發他去現場參觀的欲望”。
作為內地第一家與谷歌合作的藝術機構,谷歌沒有派出他們的“街景小推車”到尤倫斯拍攝館內實景。所以你在“Google藝術計劃”網站上看不到尤倫斯展館的3D全貌,尤洋說,這也是由尤倫斯展覽多半為臨時展覽的特殊性決定的,“我們(展覽)的更新頻率是比國外有大宗固定館藏的博物館要高一些,這樣也好,從信息的時效性和豐富程度上來說,是有優勢的”。
谷歌臺灣地區發言人對南都記者解釋了為何對尤倫斯“區別對待”:目前全球參與“Google藝術計劃”的博物館有151家,其中僅有46家博物館能同時欣賞其室內實景與超高畫質像素作品。由于這兩項服務的上線均需要谷歌和合作館方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且需博物館配合拍攝和精密儀器的設定、調整館藏展示方式以及開館時間。因此,在希望以最快時間讓全球網友欣賞到最多博物館館藏的前提下,谷歌先提供了部分博物館的室內實景和超高畫質像素作品,未來希望能夠盡快讓現有或新增博物館都能展示3D內景。
對尤倫斯來說,目前與谷歌的合作,只需要提供精度較高的展出照片即可。谷歌中方人員對尤倫斯的上線作品進行指導,例如照片上傳的速度、分類、精度等要求。而當尤倫斯需要上傳展覽照片時,需要填寫展品名稱、作者、年代等56項表格。“很受啟發”,這樣的細致程度讓尤倫斯的新媒體工作人員連連對南都記者感嘆。
永久館藏在谷歌上的生動呈現,或許打動了尤倫斯。他們今年計劃做一個永久展廳,展示尤倫斯基金會的藏品。至于網絡展示,尤洋說,“目前來看,還就是定期更新,讓更多的人知道在北京發生了什么藝術的語境。”
某種程度上,對美術館、博物館來說,更為重要的合作原因是“畢竟是谷歌來做”,尤洋說。之前也有網絡公司找尤倫斯做線上展覽,但都沒有合作成功。尤倫斯自身也做過藝術品在線化的嘗試,“仍舊有一些問題還是很難解決的,”尤洋說。美術作品一般分為架上作品和裝置作品兩類,“架上作品在繪畫領域來說,再怎么精細都會消除一個筆觸感,油畫的凹凸不平是很難在電子屏幕上展示出來的;裝置作品來講,可以3D可以旋轉看,但是一個作品的現場感,很難通過屏幕去體現出來。”
在尤洋看來,如同谷歌的圖書館計劃一樣,谷歌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網絡是一個傳播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我們把素材通過谷歌這樣一個強大的媒介發布出去,那它的傳播效果我們是有很高的期望的”。而對于谷歌來說,他們認為尤倫斯在內地的當代藝術方面“最靠譜”。但同時也希望在內地多找幾家能夠覆蓋不同的領域的博物館和藝術館。谷歌曾跟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溝通“但這些官方的美術館效率不是那么高,有些阻力,這對他們來說,是難以預料的。”尤洋聽到谷歌方面這樣解釋。
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