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道,“兩個故宮,與其說是外型相似的雙胞胎,還不如說是一張分裂的地圖”。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以十多年走訪兩岸故宮,去年在日本出版《兩個故宮的離合》,中文版由聯經引進。
據報道,1949年國民政府北京故宮文物送到臺灣,1965年臺北故宮成立,與北京故宮形成“兩個故宮”。2009年,兩岸故宮院長首度互訪、合作“雍正大展”。
“故宮是個不可思議的博物館!”野島剛說,兩館名稱雷同,“雙方若向對方提出商標權訴訟,也非新奇之事”。但兩個故宮不否定彼此的存在,也不搶“正宗”地位,默默以相似名號展示雷同的中華文物。
野島剛曾任朝日新聞臺北特派員三年,現為國際編輯部副部長。為了撰寫本書,他走訪兩岸采訪歷任院長,甚至遠到美國閱讀蔣介石日記。
野島剛指出,日本引發的戰爭衍生中國內戰、導致兩岸分裂、間接造成“兩個故宮”。身為日本人,他對“兩岸故宮”議題“有感情、也有責任”。
野島剛發現,臺灣地區民眾向外國人介紹景點時,一定會提到故宮,本身卻對故宮沒興趣、或缺乏相關知識;“臺灣人認為故宮是個驕傲,卻并不喜愛它”。
民進黨“執政”時期,針對故宮進行被外界解讀為“去中國化”的種種改革,包括籌建“故宮南院”、引進臺灣民眾收藏等。
野島剛表示,杜正勝等前“院長”要讓故宮“走出去”、“走入人群”的宣言可以理解,但作法太急切躁進,“是政治手段,不是文化手段”。結果改革失敗,臺灣民眾和故宮“感情上的距離”也未縮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