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現場
2015年6月13日晚,“當代藝術與當代世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與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院長尼古拉斯·伯瑞奧德的對話活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行,主持人為余丁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與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早就有著深厚的淵源。20世紀早期,徐悲鴻等許多老一輩藝術家都是從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并把該學院的教育理念帶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之后,其教學思想的形成,也有來自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傳統。兩個院校在百年滄桑當中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院的教育也隨著世界的變化而不斷轉型,邁步前行。而在世界格局更為紛繁多變、當代藝術更加多元轉換的背景下,我們將以怎樣的身份和視角去看待?又以怎么的態度和行動去面對?范迪安和尼古拉斯·伯瑞奧德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答案。
兩位院長具有相似的經歷:尼古拉斯·伯瑞奧德是法國著名的藝術理論和批評家,是關系美學的發明者;同時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當代藝術策展人,曾經策劃過威尼斯雙年展、泰特三年展以及臺北雙年展等重要當代藝術大展,并擔任過泰特現代美術館的策展人;他也曾是世界重要的美術館巴黎東京宮美術館的館長。范迪安是中國著名的藝術評論家,曾經發表出版過一系列有關中國現代藝術史和當代藝術的著述,在美術評論界有著極高的聲譽和威望;他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國際策展人,策劃過一系列有關中國藝術和亞洲藝術的國際大展,特別是最近在德國的“中國8”大展;更為重要的是,他擔任過9年中國國家美術館的館長,并領導這個館進入到了世界一流現代美術館的行列。現在,他們又分別擔任兩個在各自國家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地位的美術學院的院長,而這兩個學院在20世紀以來又有著藕絲不斷的聯系,兩位院長身兼四種身份,他們的對話也將圍繞策展、批評、美術館、學院來展開。
范迪安院長在講話
策展是一場歌劇
尼古拉斯·伯瑞奧德院長談到從1989年“大地魔術師展”他開始接觸中國當代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他認為藝術是兩個國家與兩所學校之間的對話方式。而多年的策展經驗,如在臺北雙年展中關注人,機械,物品之間的關系等讓他更加理解策展人的身份。他說道:“當我有疑問的時候我會去策展,當我有答案的時候我會去寫書。策展就像是一場歌劇,一個好的展覽能夠將歌劇的故事脈絡一一敘述清楚。”
范迪安院長提到,以往總是將策展人比作像導演或者故事的講述者,而今天聽到尼古拉斯·伯瑞奧德院長將策展比作歌劇很受啟發。策展人要用視覺的方式講述故事,這很考驗策展人自身的話語意識,話語要考慮面對的場合和公眾。對于國內來說還處于培養多元文化觀念,多種審美視角的過程中。當代藝術因為有探索性,創新性和前沿性,政治反叛性,還需要有更多的公眾理解。所以要通過策展來使公眾了解當代藝術的文化特征。在國際上要展開文化交流就要更加凸顯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元素。要從普遍的現象里面找到特殊性,找到有普遍價值的當代性,這也是策展人需要思考的。
當代世界中的當代藝術
接下來范迪安院長介紹了尼古拉斯·伯瑞奧德院長的這兩著作,《關系的美學》和《后制品——文化如劇本》。伯瑞奧德說這兩本書是在點滴時間里寫的思想筆記,范院長認為他的思想軌跡就在當代藝術之間,“關系美學”打開了重新看待現實的角度。另外范院長還提到我們對于當代世界討論的不夠,尤其是將當代藝術與當代世界放在一起討論的不夠。當代世界包括政治世界,經濟世界,軍事世界,精神世界,現實世界等,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達的當下很難區分虛擬與真實,政治的與藝術的。在這個背景下,當代藝術與當代世界疊合,當代藝術家變的很渺小,因此在如此紛繁的圖像世界中,藝術家需要從文化源流出發,在不斷援引其它圖像的同時要滲透自己切身的感受,哪怕媒介材料都有過曾經有過,但自己切身的感受是無法取代的。因此在當下將當代藝術與當代世界放在一起討論是極具意義的。
尼古拉斯·伯瑞奧德院長引用了德拉克洛瓦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繪畫像是一個云朵,而觀眾則能讓云朵降下雨來。關系的美學也正是如此。我們在看待每一件藝術作品,在一段時間之后看法總會發生改變。”關系的美學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也是我們看待當代世界中的當代藝術的方法。我們現在面臨的巨大挑戰是過度生產,信息爆炸,圖像爆炸,藝術作品過剩,以前很容易就能掌握藝術家和作品的信息,而現在有如此多的信息這對于藝術策展人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因此現在策展人要找尋新的道路來了解藝術并策展,在信息過剩的海洋中乘著思維的帆船自如的航行。
尼古拉斯·伯瑞奧德院長在講話
美術館與當代藝術發展的關系
范院與伯瑞奧德院長兩位曾經都擔任過重要美術館的館長,他們就美術館與當代藝術的發展關系進行了談話。范院長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美術館的疑問和反思,包括日益增長的美術館數量會不會過剩,我們需要這么多美術館嗎;在將來的發展中公眾美術館,私人美術館等等美術館的結構問題;美術館的發展過程中與藝術處于什么樣的關系;美術館是不是有助于藝術的變革或者重新加深社會對藝術的理解;這么多美術館能不能很好的展示藝術作品;并且他表示擔憂當代美術館會迷失,只關注明星藝術家,而不注重正在生長的藝術現象。范館提出的這一系列問題發人深省。
伯瑞奧德院長對于這一話題用了一種比喻的方式來回答。他將美術館比作了餐館,提出并不是餐館在同一個地區會不會太多的問題,而是這些餐館是不是夠有特色夠多元化,畢竟10家特色鮮明不同的餐館還是10家麥當勞是很不同的。“在我擔任東京宮館長的時候我研究了世界各個藝術中心的特點,目的是避免雷同重復,而是有我們自己的創意和特點。例如巴黎的美術館很多都是上班時間開放,我們便嘗試像7-11便利店一樣每天從中午開到半夜。美術館傳播知識,并且需要審視藝術作品的價值。”
未來兩所美院合作前景
在對話的最后一個部分兩位院長分別談到了兩所美術院校的未來合作。都希望兩校的交流在內涵上能超越兩所學校,從而牽動美術教育界的想法。并且提到兩所學校將在畢業季展開合作。央美有青年英才駐留計劃,巴黎美院也有追蹤畢業生的計劃,展開畢業生的交流合作這涉及到學校的現在教學與未來的發展,因此兩校將開展合作追蹤幫助畢業生成長與發展,力圖使得畢業生在美術學院和藝術世界中找到平衡點。范院對所有學子說道:“藝術讓人費解令人痛苦但我們還是要微笑面對。”伯瑞奧德院長也送給學子一句話:“Art is what makes life more art.”
對話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