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第一道光——藝術際遇2019”開幕式上的嘉賓對談
2019年1月1日下午,“第一道光——藝術際遇2019”當代水墨十人展在商務印書館涵芬樓開幕。本次展覽由動力東方文化(Power Artori)主辦,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協辦,胡兆良擔任策展人,夏可君擔任學術支持。參展藝術家有:朱一虹、呂建富、南溪、桑火堯、王非、金鋒、郁濤、田衛、郝世明、于洋。作為商務印書館2019年的開年之展,其既是對水墨當代化探索的一個表達,也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一個新年致敬。
展廳現場
本次展覽共展出10位藝術家的29件作品,兼顧了“金、木、水、火、土”,表達了時空屬性中的沉靜與躁動、短暫與恒常、虛冷與溫暖,在融合過往、當下、未來的同時,也表達了藝術家對空間、時間、科技與全球化世界秩序的思考;在呼應商務印書館特質的同時,試圖以“光”來凝聚共識,試圖以光與世界秩序的現實性,在“天人合一”的循環(符號圓“O”)、“物我二元對立”的突進(符號直線“/”)中,找到一種不同角度的、全球化的文化藝術融合路徑(符號“φ”)。不同的文化與藝術,既有各自的自轉,也應有全球化、未來化的公轉。
開幕式現場
夏可君談到,展覽名為“第一道光”,這里的光包含了非常復雜的含義,它既是貫穿整個展廳的影像裝置的物理之光,也代表了抽象的、理性的光,還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自然之光,以及包含宗教意味的佛光、十字架之光等。
郁濤 會議文件匯編 57.5ⅹ57.5cm 綜合材料 2017-2018
展覽開幕式以嘉賓對談的形式進行。首先,策展人胡兆良對本次展覽的概況和參展藝術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分享了自己對作品的心得體會。而后,夏可君為現場觀眾梳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水墨畫大致的發展脈絡。從新文人畫到實驗水墨再到新水墨,藝術家創作的手法和題材總是與時代緊密相關。水墨藝術發展到如今,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材料,更是一種哲學。
朱一虹 妙法蓮華-冷月 180×97cm 紙本水墨 2018
本次參展藝術家均以不同的藝術面貌表達了自身對當代水墨的探索。如朱一虹將個人的生活經驗、鄉土經驗、西方抽象構成經驗、書寫經驗以及宗教經驗結合起來,用一根根看似雜亂的橫線來表現一種時空關系。他用織布一樣的方法將荷花畫上去,每一朵荷花都在時間中凝固下來。于他而言,畫畫就像念經一樣,每天都在重復,只有心靜下來才能真正入境。
于洋 筆墨無用 石綠(正面)140 x 98cm 平時創作廢棄物、紙本水墨、木 2016
再如郁濤,他將自己的作品形容為“破壞后的開始”。他將物體不斷地破壞然后再去養它,并讓其重新生長。這種打破系統的做法對他來說充滿了誘惑力,他由此來解放自己,反思心性。夏可君認為,郁濤把繪畫當作中國傳統的器物,主張繪畫就是把一種“物”制作出來,所以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把作品制作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作品具備了一種時間的魅力,變成了紀念碑式的、永恒的、凝固之物。
郝世明 深 60x60cm 絹本水墨 2018
藝術家于洋在作品中選用了日常創作的物料、木頭、水墨以及中國工筆畫中的石綠等顏料,作品懸掛于木門之上,在燈光的作用下,影子投射于作品之上,門窗格子與作品交相呼應,形成了古典與當代的對話,完成了水墨的當代轉化。
金鋒 頌 2015
本次展覽以“物性、心性、光明”為主線,圍繞“一座館”(商務印書館)、“一條街”(北京中軸線近以東的王府井大街)、“一道光”(穿透古老時空的新年之光),從展覽所在地的點、線、網出發,試圖從全球化的角度,去探索表達當代藝術、歷史文化空間、潮流街區、首都甚至國際化的關系;試圖以藝術,去建構一種“王府井文化藝術一條街”的可能方案。當代藝術,不僅可以是形而上的“氣韻生動”,同樣可以是暈染改變時空的“氣運生發”。
呂建富 藩籬 2017
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的商務印書館及涵芬樓,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超過百年文化積淀。據悉,本次展覽為商務印書館元旦新年文化藝術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配套的項目還包括“物性、心性、光明”系列全球化項目,“Power Artori”文化講壇,“藝術遇見浙江”工程,浙江大學“藝術鑒賞與人文修養提升”研修班合作計劃,“藝術Empower時尚”等。由此可見,藝術周內容涉及了當代水墨藝術品展、藝術深度談、建筑沙龍、茶道問心、新銳藝術家派對、其他跨界融合等。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月5日,展覽地點為商務印書館涵芬樓2層。
南溪 三維色彩的女兵 2015
南溪 暈點 140x140cm 2015
桑火堯 一輪紅日 204x135cm 2018
田衛 即夕之三 152×47cm 宣紙水墨、礦物質色、水彩
王非 異形 103×103cm 紙本水墨 2018
于洋 半支牡丹紅和3ml墨 80 x 100cm 宣紙設色、木 2018
郁濤 實用漢英小詞典
觀眾觀看作品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