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xiàn)場
快樂的人們所有的人所有的女子所有的男子所有的女子所有的男子所有的人第一個男子第二個男子第一個女子第二個女子第三個男子所有的人第四個男子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所有的人第三個女子第四個女子第五個女子第五個女子所有其他的人第五個男子所有其他的人所有的人第五個女子所有其他的人第五個女子所有其他的人第五個女子所有的人
何其芳的詩劇《快樂的人們》
這個152字的題目來自現(xiàn)代詩人與文學評論家何其芳(1912-1977)的詩劇《快樂的人們》,寫于1940年11月20日,收錄于詩人的第二部詩集《夜歌》,描述了一群年輕人在秋天的夜晚,在野外相互交流的烏托邦式場景。
這也是中間美術(shù)館新展的題目,這個名字超長的新展在2019年4月18日到8月4日期間展出。展覽中藝術(shù)家從自身的多種處境、遭遇和精神與內(nèi)在的體驗出發(fā),力求刻畫出多種角度下的不同個體,這些個體是困惑的、游離的、分裂的、深思的、消極的、受困的、無所適從的、自我否定的、沖撞的、充滿幻想的。
展覽現(xiàn)場
有些作品中的個體狀態(tài)處于一種特殊情況之下,如精神病院中的個體,趙銀鷗的作品正是展現(xiàn)了這些普通人接觸不到的個體狀態(tài)。
趙銀鷗 《2007.26》2007年 布面油畫
2004年,趙銀鷗先后造訪北京的兩家精神病院及康復(fù)中心,七年里不間斷地在這里為“精神病人”畫速寫肖像。在趙銀鷗的筆下,他們的形象粗糲、嶙峋甚至扭曲,描繪出一種壓抑得令人窒息的場景。
趙銀鷗《我們》系列2018年至今 繪畫、綜合材料
在《我們》系列中,趙銀鷗以自己的夢境、零碎而模糊的回憶以及不知源頭的幻想為靈感來源。每張畫都是由木刻的線條和丙烯色彩共同造就,這些堅硬、觸目的線如星光般輻射在畫面中,暗示了無法磨滅和瞬間的永恒。讓人仿佛置身于宇宙空間或是末日世界黑暗與跳脫的顏色充滿一種驚悚與不安和焦慮之感。
《消毒》1992年 攝影、文獻 新歷史小組在武漢大學生物系實驗室提取疫苗
新歷史小組在武漢大學進行《消毒》文本制作
新歷史小組制作免疫材料
新歷史小組的免疫材料
新歷史小組的消毒過程
新歷史小組消毒后在展廳前合影
《消毒》行動報告
《消毒》行動報告
《消毒》行動報告
新歷史小組的作品表現(xiàn)得則是一種尖銳的批判狀態(tài)。1992年10月21日下午2時,新歷史小組成員任戩、周細平、梁小川、葉雙貴和祝錫琨來到“廣州·首屆九十年代雙年展(油畫部分)”展廳,用噴壺噴灑來蘇水對展廳進行消毒。結(jié)束后,五人在門口張貼的“禁止行為藝術(shù)布告”標識前合影,并發(fā)放自己起草的“1號文件”,介紹小組成員的生平與思想。
袁運生《假山和云臺》 2012年 紙本水墨綜合材料
袁運生《假山和云臺》局部
袁運生在《假山和云臺》這件作品中以當代的視角展現(xiàn)個體對于傳統(tǒng)的觀看。他在古代長卷繪畫的樣式基礎(chǔ)上,一定程度上拋棄了傳統(tǒng)山水中常見的散點透視和移步換景,大大弱化了長卷題材的敘事性,不再刻意調(diào)動觀者的目光移動,而是將更具典型性和觀念性的圖像勾畫出來。藝術(shù)家大面積的接近單色的色塊表現(xiàn)云臺和假山的單側(cè)面,面與面之間沒有任何自然的筆觸過渡,賦予對象以體積和幾何感。
張暉《柿子樹2018.1》2018年 布面丙烯
楊雨澍《紫竹院碼頭》1972年 紙本油畫
趙文量《后湖》1962年 布面油畫
而大多數(shù)展覽中的作品表現(xiàn)得還是一種相對平和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如張暉《柿子樹2018.1》記錄他“熟悉又陌生”的老北京生活,楊雨澍的《紫竹院碼頭》以一種近似攝影鏡頭取景的方式表現(xiàn)個體化的情愫,趙文量《后湖》避開政治的喧囂去用畫筆與自然風景對話。
曾宏《畫室》2019年 視頻裝置
賈淳 《傳統(tǒng)體育形式》系列 2017年 數(shù)碼輸出
藝術(shù)家所描繪的個體,正如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在1888年出版的劇本《朱莉小姐》的序言中所寫道的:“由于他們是現(xiàn)代的角色,生活在過渡的時代里,因此我把他們寫成是分裂的、動搖的。他們是過去和現(xiàn)在的結(jié)合,書本和報紙的點滴,人性的殘片,上等服裝的破爛,拼湊在一起,就像在人的靈魂中一樣。”(圖文/孟媛)
呂智強《從這里到那里》2018年 高清錄像 9小時
婁燁《在上海》2001年 紀錄片/短片 15分49秒
胡偉《為公共集會(邂逅)的提案》2019年 單頻錄像(黑白、有聲)和裝置
張淼《Enjoy》2018年 黃銅、不銹鋼、板面丙烯
觀眾拍攝作品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