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相聲小劇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有些又如退潮般衰落,幾經大起大落也讓相聲這門傳統藝術的發展呈現多元化走向,相聲小劇場無疑成為不同理念實踐的平臺。以周末相聲俱樂部、相聲樂苑為代表的“廟堂派”和以摯友相聲俱樂部“鳴樂匯”為代表的“江湖派”圍繞著小劇場產生的有關相聲人才培養、經營模式、創新改革等方面的爭論則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相聲是否應該走向商業?
又是一個周五,賈侖匆匆趕到位于豐臺文化館的小劇場,晚上7時15分他將準時開始演出。
位于豐臺文化館小劇場的“相聲樂苑”是由賈侖一手創辦的相聲小劇場,他將很大一部分心血投入到了這個以公益為目的的相聲劇場。在相聲小劇場普遍商業化的現在,作為已故相聲藝術家侯躍文的得意門生,賈侖仍然堅持著這個不為他帶來一分錢的小劇場。
而與此同時,在北京正紅紅火火的摯友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張伯鑫也在忙著策劃自己的名為“搖滾相聲”的演出。這個標準的商業化相聲小劇場以茶館演出和標準的商業化運作而聞名北京。
事實上,關于相聲小劇場是否應該商業化運營的問題已經在相聲界爭論了很久。以周末相聲俱樂部為代表的公益相聲俱樂部和以德云社為代表的商業化相聲俱樂部都在堅持著各自對于相聲發展的理解,互不相讓。
在賈侖看來,真正的相聲藝術是應該完全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平民化藝術,是以低票價和高水準的相聲表演繼承和完善傳統曲藝的藝術。面對當下商業化相聲小劇場,賈侖毫不猶豫地堅持著自己的公益性主見。
“我并不反對相聲商業化,但我也不推崇。相聲小劇場不是我們養家糊口的工具,我們不會去搞商演。我們的宗旨是為百姓演出、為百姓創作、為百姓服務。”賈侖對記者解釋。
而張伯鑫對此卻有著自己的看法,“我們需要吃飯啊”。在商業化的摯友相聲俱樂部,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市場上先生存下來,才能考慮說相聲的問題。
“我們任何的運作都是需要錢的,像周末相聲俱樂部和相聲樂苑這樣的小劇場,他們的演員本身就是文工團的人,不愁生存問題。而且他們依靠政府,每場演出都有政府的補助,可是誰給我們撥款呢?我們還要供著演員,要吃飯。”張伯鑫說。
作為周末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宋德全堅定地支持賈侖的觀點,在他看來,相聲的產業鏈是不完整的,還處在低級階段。
“很多人急著把相聲推向市場,但那只能是個短期行為,長久不了。一位好的相聲藝術家要10年、20年的培養。如果我們過分市場化了,藝術也就不完整了。很多人并沒有思考到這一點?!彼蔚氯珜τ浾哒f。
朝陽相聲群樂園的創始人王笑天則對商業化相聲小劇場更加支持,雖然他的相聲群樂園是屬于半商業半公益性質的特殊相聲小劇場,但在他看來,將來相聲商業化的運作是必然趨勢。
“商業化運作只會擴大相聲發展的空間,因為既然是商業化就有風險,那相聲劇場肯定會想方設法把演出做好,把相聲豐富化,如果不這樣搞就餓死了?!蓖跣φ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