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文字(水墨設色) 1973年 楊之光 鷗洋
文/方旭東 覃京俠
著名水墨人物畫家楊之光挑選重要代表作,并攜“楊之光美術中心”的優(yōu)秀作品,將于12月12日至20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楊之光是新中國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代中國畫人物畫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學院美術教育崗位上工作多年,頗有建樹,退休后又創(chuàng)辦“楊之光美術中心”,以少兒美育為己任,備受好評。
覃京俠:今年是您80周歲壽誕,也是從藝、從教60周年的日子,即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對您來說有特別的意義。我們知道,您此前捐贈了1200件作品給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學院等幾家機構,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從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楊之光:這次展出的90多件作品,主要是從捐贈作品中選擇的,其中有幾件來自私人收藏。展覽包括了我的全部代表作,作為個人大型回顧展覽,這應該是最后一次,因為以后我也畫不動了,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更具代表性的作品。最近四五年都沒有進行大型創(chuàng)作,只畫過一些沒骨人體寫生。不過以后說不定會做一些小型的展覽,那是以后要考慮的事情了,所以我十分看重這次展覽。
方旭東:這是您的最后一次個人大型回顧展,您為什么將“楊之光美術中心”的孩子們的作品也帶來一起展出?
楊之光:我一直認為,教育是我的主業(yè),培養(yǎng)年輕人比自己創(chuàng)作重要。徐悲鴻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公認的,但我認為他最大的貢獻在于美術教育。我愿意追隨先生的風骨,把美術教育事業(yè)堅持做下去,做出成績。教育事業(yè)是一項付出的事業(yè),我為此付出了一輩子,并且用行動說明了這個問題:我畫了一輩子畫,教了一輩子書,把自己1200多件作品全部都捐給了國家。我是屬于國家、人民、社會的。“少年強則國強”,我愿意盡己所能來落實。
美術中心的孩子們的作品也和我的作品一起展出,是這次展覽的一大亮點,這次展覽將分三個展廳陳列,孩子們的作品就占了兩個廳。把孩子們的作品帶進中國最高級別的藝術殿堂展出,我感到非常高興,比我自己的作品展出都高興。孩子們的作品非常有創(chuàng)意,都是些成人想不到的東西,那些奇思妙想令人禁不住贊嘆,到時候展覽現場應該非常有意思。
“四寫”教學 拜師不入派
覃京俠:您一輩子都獻身于藝術教育事業(yè),您在實踐中有許多精彩的總結,比如,您之前將蔡若虹先生“四寫”教學法進行進一步總結,更具體化、系統化,并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甚至撰寫了長達數萬字的美術教育論文《扭在一起鍛煉——國畫系人物科貫徹“四寫”教學的體會》,這實際上也形成了您的國畫人物畫的教學體系。
楊之光:蔡若虹先生是在徐悲鴻先生教學基礎上總結出的“四寫”,非常辯證,給我非常大的啟發(fā)。我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不斷進行探索,后來結合中國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和經驗,對它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所謂“四寫”,就是寫生、速寫、默寫、摹寫。教學實踐也證明它是很起作用的,可以解決在中國畫教學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后來我創(chuàng)立了楊之光美術中心,我們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糾正,補充進聯想和創(chuàng)意部分。以前我們說要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藝術創(chuàng)作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來摹寫現實之外,更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正是浪漫主義的部分。
方旭東:除了“四寫”教學法,您在具體的教學方面還有許多精辟總結,您的《水墨速寫》就是最好的教學范本,記得您曾經說以前的國畫人物為什么畫不好,因為鼻子畫不好,所以您就總結了各種角度鼻子的畫法,照您的方法來畫,果然生動許多。但您在美術教育方面最為成功的,還是在于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使您眾多弟子的藝術創(chuàng)作面貌各異。據說您的女兒楊紅以前畫人物因為跟您畫得太像,您還讓她轉畫花鳥。
楊之光:我鼓勵創(chuàng)意思維,鼓勵我的學生走自己的道路,我強調“拜師不入派”。我以前就鼓勵學生“國內留學”, 在擔任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期間,我邀請了國內許多著名的國畫家來廣美教學,先生們現場揮毫示范,讓學生觀摩。我覺得全面的修養(yǎng)很重要,要有開闊的心態(tài),兼收并蓄,在這個基礎上,鼓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藝術教育不能有學院和派系的分野,不是“派”的學院。藝術是一條長河,許多有成就的畫家是在歷史積累的基礎上汲取前輩的營養(yǎng),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兼收并蓄,吸收各方營養(yǎng),海納百川,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不是跟著大師走,要在學習的基礎上完成老師沒有完成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意義很重要。黃一瀚畫卡通一代,他的探索剛開始時很另類,不被人接受,我力排眾議鼓勵他的創(chuàng)新,現在他也很有成就了。10年前我辦了從教50周年師生展,展覽的一大特色就是所有學生的作品都和我迥然不同,我感到這是我在教學上最大的成功之處。
我的教育理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前提和基礎是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以前的(建國后到80年代前)創(chuàng)作理念和教學理念都比較機械,不能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對技術方面的要求多,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是創(chuàng)造方面相對弱一些。改革開放以后就逐漸活躍起來。鄧小平在第四屆文代會上指出,畫什么、怎么畫是畫家自己的事情,藝術從此獲得了表達的自由,藝術教育也解放了,形成了多元化的發(fā)展格局。我們對待藝術創(chuàng)新的心態(tài)應該是開放的。就我自己來說,我常常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最初進行人物畫探索的時候,也被人嘲笑成“水彩加線”,我第一個用國畫來畫海軍、空軍,還用國畫方式實驗表現不同的光線效果,退休之后全身心興辦少兒美術教育,現在又把孩子們的作品一起帶進美術館展出,這些都是創(chuàng)舉。
“培養(yǎng)畫家 不要到美術中心來!”
方旭東:您這次帶了這么多孩子的作品到中國美術館展出,也是對楊之光美術中心教育成果的一次展示。楊之光美術中心已經在多個城市開辦了9個分校,中心的財務情況如何?
楊之光:中心運作較好,經費也基本能收支平衡,不足處由我來補。這次展覽有好幾百孩子和家長自費去參加展覽,這讓我非常感動,也很激動。
覃京俠:您幾次提到少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少兒美術教育往往陷入一個誤區(qū),主要是家長求成心切、望子成龍,希望參加培訓班后迅速成為有模有樣的小畫家,每次上完課都可以帶一幅作品回家,很有成就感。但這種快餐式的教育對孩子和家長來說,更多的意義可能在于,多了一個可資炫耀的籌碼,而孩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還值得商榷。但“楊之光美術中心”的教育理念突破了這種藩籬,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楊之光:我覺得少兒的美術教育不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小畫家,重要的是開闊視野、啟發(fā)心智,從小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意思維的能力。孩子到美術中心來學習,以后可以完全不從事美術類的事情,我們甚至直接喊出口號:“培養(yǎng)畫家不要到美術中心來!”我堅持認為美術教育很重要,對孩子們以后的人生都會產生影響。還是拿我自己舉例子,我中學念的是上海世界學校,前段時間獲得諾貝爾獎的高錕也是這個學校畢業(yè)的,高錕是我的師弟,我們一直有聯系。這個學校走出去許多人才,我覺得她最成功的一點是特別重視素質教育。記得在中學的時候,我演話劇、練書法、刻圖章、學樂器……課外生活非常豐富,參加這些活動都是我自愿的。那時候我在學校舉辦過個人書法展,學校非常支持,我的小提琴老師是當時(1948年)上海樂團的首席。這些對我的一生都相當重要,廣泛的興趣和多樣的經驗也使得我在美術創(chuàng)作上得心應手,總能推陳出新。比如在創(chuàng)作《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時候,對于構圖的設想、人物的排列等等,都得益于我從前的話劇經驗。
美術中心就是要啟發(fā)小朋友們的想象力,不受對象的局限,教學打破傳統的固定的模式,不去模仿名人、大師的創(chuàng)作。在具體的教學中的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讓學生學得很像齊白石,但長遠來看這種方式沒有意義。我們的美術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理解對象、表現對象,甚至創(chuàng)造對象。美術中心的教學目的是要充分地啟發(fā)創(chuàng)意思維的能力,而不是培養(yǎng)小畫家。我們的這個教學理念與西方是一致的,但西方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訓練,我們是既有扎實的基本功,又有創(chuàng)意思維的訓練,我們對美術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個簡單總結就是“基礎要嚴,創(chuàng)作要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