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48條中就曾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
天翻地覆18年,今天的中國,已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4%這個政府許諾卻沒有兌現。
為什么沒有兌現呢?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曾表示,財政性教育經費至今沒有實現,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國家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這也制約了國家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等社會各項公益事業的比例(《中國經濟周刊》03月08日)。
2011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97983億元,全年財政收入83080億元,比上年增加14562億元,增長21.3%。
按照這個數字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大家就知道了:2010年國家的財政收入占當年GDP的1/5強。
中國2010年的財政收入比上年也增長了21.3%。
這就是說,財政收入與GDP是比翼雙飛。
教育的“翅膀”一直軟弱無力,根本原因不是如趙司長所辯解的那樣,是什么“國家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而是政府壓根兒就不把教育放在心上。
日本這個國家,我提起來就恨得牙根痛,但是又對這個蕞爾小國充滿了敬意。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后,從大清國得到了大量“戰爭賠款”。但是,這個國家的頭頭沒有把這些白花花的銀子用來蓋政府辦公大樓,修建豪華宮殿,更沒有用這些銀子來辦什么顯示國威的國際會議,而是重金聘請國外一流教師來日本教學,培養自己的建國人才。日本的頭頭才真正懂得“教育為本”這個道理,并且具體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去。日本教育經費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除1970年因國民生產總值快速提高使得此比例有所減小外,均保持在5%以上,1980年曾經達到6.8%。1998年日本教育費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0%。
印度是個標準的發展中國家,然而,1998年印度教育經費占GDP的3.8%,2003年達5%;政府承諾在未來幾年內比重將提高到6%。
世界上很多在經濟實力上遠不如中國的國家,都不惜花費重金投資國民教育,用以提高全民素質。中國呢,窮的時候說沒錢辦教育;富的時候也沒有錢辦教育。但是,人們看到,中國大地上最漂亮的房子往往就是我們各級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有的地方,連個小小村委會的辦公大樓蓋得美侖美奐!就真心實意辦教育這件事情上說,中國的很多頭頭腦腦真不如日本人:目光短淺,心胸狹窄!
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先民們”,連“美國”的影子都沒有的時候,就在后來成了美國的土地上辦起了哈佛大學。
美國第3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這位擔任過如此重要職位的國務活動家和政治家,對所擔任過的官職絲毫不感興趣,卻以為國家的獨立、人民的自由出過力而自豪,并以創辦了一所大學而驕傲。生前,杰斐遜親手寫下了自己的墓志銘,并在遺囑中說“不得增添一字。”
他的墓志銘是:
“此處埋葬著托馬斯·杰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者,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者。”
斯人之胸襟何等坦然博大!
難怪美國會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反觀中國,30多年來一直在唱高調: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但就是不愿意花大錢辦教育。
不要以為,中國成了世界上經濟體的老二,就很了不起。沒有創新能力,沒有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沒有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必將永遠矮人半截!
教育興旺發達,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吝嗇教育投資的國家永遠都是矮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