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對麥芒:一新一舊的交替
“多事之秋”常常形容古代的執政者,特別是春秋時期的各路諸侯國君主,在不損民力的情況下,多講究在秋天發起行動,但是大家都必須謹慎行事。
“卻道天涼好個秋”現在北京中藝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藝術北京都選在秋季展開了又一輪藝術展覽的角逐。秋高氣爽的時候,能夠在賞月之時,進行高雅的藝術活動確實是一件極美的事。
今年九月份北京中藝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AE Media)攜手航美傳媒(AirMedia)將推出全新藝術項目——GREEN當代藝術展。
GREEN當代藝術展是以展示并不出名甚至沒有畫廊代理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為主的有些類似于“買得起的藝術”的概念的一次藝術品購銷會,但是比“買得起的藝術”更具繪畫性和藝術感,為廣大苦于買不起高端藝術品的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可以一網打盡的展銷平臺。
藝術家舒勇也有這樣的煩惱,他描述自己參加的藝術博覽會,“盡管展覽保持了高端、一流水準,制作精良,但還是令我失望,老面孔多,新面孔少,作為一個藝術品銷售博覽會,展覽其實是超級富豪的游戲。”
這次GREEN當代藝術展是一個大眾消費的概念,據王一涵估計藝術品最高不會超過 2萬美金,最低幾百元,只要有價值的藝術品就可以在這次活動中展出。對于此次活動開幕式的安排比較簡單,王一涵啟動了搖滾音樂會來助興,“因為藝術品展覽會,面向更年輕,更廣泛的人群,活潑一點才好”王一涵強調。
負責人王一涵還介紹這是除了CIGE(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之外的公司的又一個新項目,作為一個文化傳播公司,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已經做了六屆,通過這六年時間磨練,整個團隊逐漸成熟起來,“結合公司的特點,我們更喜歡做有原創性和有想法的東西,這個項目早已經孕育兩年。”
在近5000平米的國貿展廳,展出國內200多位藝術家的近千件藝術作品,作為一個對畫廊博覽會操作手法比較熟稔于心的中藝博來說,以前招商工作是針對畫廊,現在轉向藝術家的招商,就以博覽會面向畫廊這點,再加上畫廊才是對口藝術家的伯樂,那么在對于此次年輕藝術家的尋找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王一涵很輕松地說,“相反,我們找藝術家比找畫廊容易,我曾經在畫廊工作過,我們負責這個項目的藝術總監也有長期在畫廊工作的經驗,加上從事于年輕藝術家發現的策展人陸蓉之,她做過很多年輕藝術家的展覽,還有我們做畫廊的博覽會,在挑選畫廊的同時更看重畫廊代理的藝術家,若一個畫廊最多合作8—10個藝術家,一場博覽會下來,100家畫廊參展我們就能看到上千名藝術家,這其中也說明我們對藝術家的判斷的標準。”
而近千幅的藝術作品,不同的媒材,和藝術家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等讓著實讓王一涵為展場布置苦惱起來。最終,這個重任委任給了一個專門設計展場的專業人員。
時隔GREEN當代藝術展一個半月時間不到,藝術北京·經典北京博覽會將于11月份和眾多渴望看到和購買經典的人見面。董夢陽帶領他的“夢之隊”把市場需求的多元元素整合起來,不只是當代,經典藝術的博覽會也開始由今年起航。
“展出作品從古到今,在當代藝術博覽會里沒有呈現的,這次會補充進來。像是Art Bsel展出藝術品從現代到當代全有,而我們國內的還沒有一個能夠很好地推動經典藝術的博覽會,目前我們也沒有那么多經典藝術資源,第一屆規模不是很大,大概40、50家畫廊參展,2/5是海外畫廊。”董夢陽很謙虛地告訴記者。
但是,董夢陽的另一個想法是想通過對經典的推動帶動各畫廊對經典藝術的推廣。他還形象地把藝術博覽會比喻成一個大型超市,“要能夠包容”。
佩斯畫廊冷林曾經說過“藝術繁榮需要質量”,這種對經典力量的解讀十分到位,而經典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源于我們所受的教育。
韓國表畫廊策劃人金柔林在也表示,中國的收藏家購買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并不多,他們還是關注那些有名的、經典的中國藝術品。
再從今年上半年的春拍來說,經典的藝術品抗跌性顯示出它獨有的無法用價格衡量的一面,較之當代藝術來說,經典的供不應求帶來了無數為之瘋狂的人,說明經典的需求人群之大,其稀缺性讓無數的人感嘆“一物難求”的無奈,既然市場的需求有這么多,董夢陽沒有理由拒絕為這個巨大的人群做好服務。
據了解,“經典北京”將呈現以油畫、水墨、版畫、水彩、素描以及古董藝術品為主的藝術品種,運用國際化的操作模式打造經典藝術交流交易的高端平臺。除了畫廊展區外,“東方神韻”“水墨展”、“大師素描展”、“經典版畫展”等主題以及專題性展覽,將進一步提升展會的學術性,呈現更豐富多樣的視覺感受。
對于畫廊展區之外的的幾個專題性展覽,董夢陽細心體會到,“這就像一個大的博覽會里出現的一個小的博覽會一樣,有素描、水彩、版畫、速寫之類的東西,都是大藝術家的小作品,但是里面都蘊含著藝術家大作品的成長痕跡,在這些作品里面我們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色彩,原始和樸素的美。”
購買經典的作品,最讓人擔心的就是真假問題。董夢陽整合多元元素的同時,也整合了社會的力量,這些經典有一幫專家團隊把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形式,董夢陽十分強調這點。
對于這次展場的布置,董夢陽把對經典的解讀全留給了白墻,他認為,主要還是畫廊的展示,平鋪直敘更好些,這就沒有多余的語言影響人們觀看作品,最重要的內容是讓你去認真觀看藝術品,而不是我的布置,只是在某一塊展出的局部做一些裝飾,這就是用現代的方式去展現這些傳統和古典的藝術品,用現代這種大家易于接受的語言傳播,有現代人的節奏。
買對的,還是買貴的?
一新一舊兩場展覽,各有特色,都值得去一探究竟。
中藝博在這次活動中不光是在之前博覽會上承擔的畫廊宣傳的角色,這次展覽也成為連接專業藝術市場和大眾之間的橋梁。
藝術市場存在的三大問題,是GREEN當代藝術舉辦的目的。
首先,當代藝術市場的迅速躥紅,使得整個中國大陸對藝術的投資概念過重,讓真正欣賞和消費的人群減少,而藝術品相對于房產和股市來說,具有欣賞和審美的功能,而不僅僅是投資性的;其次,藝術品一向被認為是小眾的游戲,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能夠讓大眾消費得起,也更好地幫助買家成為將來的收藏家;再次,GREEN當代藝術展做的大量廣告,是希望廣大的消費人群能夠慢慢了解藝術,培養他們潛在的收藏心理,對整個藝術行業起到促進的作用,這是北京中藝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初衷和出發點。
對比經典北京的展出作品,中藝博GREEN當代藝術的藝術品總體來說屬于中低端的當代藝術品,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購買當代藝術或者收藏當代藝術這里面的趣味性,因為買家和藝術家所處的時代相同,藝術品的存在較古典或經典的東西顯得活潑而生動,價格也是買家能夠接受的,買家在參與其中并與之互動的時候,如果夠眼力和智慧,很難說以后的收藏沒有進入美術史的可能性。
經典藝術則是藝術市場結構性調整的避風港,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下,從2003年開始的價格暴漲的近現代及當代藝術充斥著巨大的泡沫被擠壓,經典藝術在這個時候,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抗跌性。經典藝術的市場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鑒別力的門檻比較高,還有就是市場資源相對有限,將那些慣常以資本操作為目的的短線炒家擋在了圈外。而從歷史的角度加以觀察,經典藝術對于整體市場而言往往具有“避風港”的重要意義。
2009年藝術品市場對經典藝術的極度關懷,充分反映出在目前眾多的不確定之下,市場正在通過自身的結構性調整來積極抵御可能到來的市場風險。除了通過熱點轉換而積極尋找穩定的市場支點的意義之外,經典藝術的價格漲幅,尤其是指標性記錄的出現,一方面將通過防御性的策略重新凝聚市場的信心,而在另一方面則會沖抵當代藝術的市場風險。經典藝術的行情屢屢創出新高,如保利宋徽宗《寫生珍禽圖》拍出近6000萬,匡時八大山人作品也拍出了8400萬。這讓人們看到這種市場結構性調整的有效性,看到了目前市場機制自身運作的有效性。與此同時,當代藝術“名作”行情的繼續延伸,則構成了支撐后市發展的更為積極的一翼。
藝術北京在注重當代藝術趨勢的同時,也關注了市場熱點的“回頭”跡象,再度對眾多經典的關注者報以熱心服務的態度。
分層經營VS品牌戰略
中藝博這次的展覽,有一些人這樣認為“展銷會就是一個大畫廊的概念”,或者說中藝博之前做畫廊推廣,現在又做年輕藝術家的項目,這和中藝博推廣畫廊的宗旨是不是混淆在一起?
“我們之前是促進畫廊展覽,但是社會環境在發展變化,6年前我們覺得我們需要促進畫廊發展,但是今天我們覺得光做這個是不夠的,而做這個事情不是說為了藝術家經營和做推廣,但是為了不和畫廊的利益發生沖突,我們選擇年輕的,沒有成名的,甚至沒有畫廊簽約的藝術家,藝術家也不在現場直接交易,不出任何參展費。這樣一個新形式的展覽,說是大畫廊,但只展10天,我們愿意把作品展現給畫廊看,也歡迎畫廊挑選將來合作的藝術家。”王一涵解釋。
這次全憑自有資金的展覽,加上預展一共是11天的時間,比以往的畫廊博覽會足足多出一倍的時間,以往靠收取展位費維持的各項工作的進行,現在需要獨自負擔,可謂風險很大。王一涵也有些擔心。“我們不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長期去做這件事,而且還要在各地巡回展覽,即便賺不到錢,也要賠得起,這件事經過了專業團隊的評估,應該不會差到哪去。”
董夢陽在經典北京的贊助方為著名汽車品牌梅賽德斯-奔馳。奢侈品牌跟藝術的合作,在國外是有淵源的,一方面有相近的高端客戶群,另一方面源于在長期的合作中,對藝術北京團隊的能力,調集的客戶十分認同。
之前董夢陽也和一些金融機構、奢侈品牌進行合作,再加上北京文化基金會的支持,董夢陽的藝術北京博覽會給參展畫廊帶來了更優惠的參展費用。董夢陽常常說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服務商,他不斷地在每一件事的點滴上提高服務,減少畫廊的壓力,還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團隊跟贊助商打交道,幫助大家共同走過這個比較尷尬的初期階段。
“我們今天之所以努力找到贊助商和合伙人,光憑展覽我們不能夠生存,坦然講是國內藝術市場不夠成熟和繁榮,參展畫廊也不一定有多大收獲,大家只是在不斷培養客戶,教育人群。”董夢陽帶著希望努力再經營每一屆藝術博覽會。
藝術北京一直在強調一個理念,就是在推動藝術過程的時候,也推動一種機制的形成,畫廊業的形成。董夢陽認為,未來市場中若不是以畫廊業為主體的市場,那么這個市場一定不可能會繁榮和規范,一定要建立這樣一個機制。
金融危機下,對經典北京的招商工作也有一定的影響,董夢陽很樂觀地說:“做不大就做小,但不要做爛,慢慢來,藝術市場終究是要好起來的,因為它有未來,我們就要堅持。”
王一涵和董夢陽在這次秋季里活動的分層經營角度各不一樣,這也分化了同質競爭的弊端,在畫廊有限的情況下,換一種思路做另一個項目也不失一種好的選擇。而清晰自己的形象和定位,專心于一件事做到底,也是一種成功的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