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四十年代以后基本上沒有什么好藏品,盡管大部分藝術家都是二十世紀藝術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實歐洲的現代藝術史上早有先例,只是我們也是出于敬畏心理不敢懷疑,比如畢加索在四十年代前后判若兩人的表現。畢加索在二三十年代的作品確實很不錯,有很天才的發揮,但四十年代之后確實在亂畫,也是因為爆得大名后訂單太多,窮于應付收藏家。四十年代前后的杰作和劣作兩批作品,至今還在蓬皮杜中心的同一樓層展示,不信的人可去比對研究。
美國二戰后成名的藝術家像波洛克、勞森伯格等人,幾乎每人都在蓬皮杜中心有一件作品,但大部分是這些人的劣質作品。不過還是得承認,這些藝術家在早年前衛探索時期的作品還是很有力度的佳作。如果不是這兩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泡沫形成的“優秀藝術家的劣質作品”的現象,我恐怕還是會對歐美當代藝術保持困惑,或“以不了解者先敬仰之”為上策,就像我現在身邊的藝術愛好者對中國的藝術明星那樣的茫然。
蓬皮杜中心在二戰之后也有好作品收藏,比如里希特和博伊斯的作品,但不得不承認,蓬皮杜的上好藏品主要是二三十年代的藝術,四十年代以后基本上沒有什么好藏品,盡管大部分藝術家都是二十世紀藝術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蓬皮杜的藝術顧問也并不見得是真正有眼力的,但中國公眾對蓬皮杜中心的迷信還為數不少。蓬皮杜的美國藝術部分看得出都是在這些美國藝術家出名之后補藏的,這些藝術家都沒有工夫好好畫畫,或者是趕工出來的畫,或者是還沒畫完就賣給別人了,或者干脆是找助手畫了自己簽個名就賣了,并不是這些藝術家真正認真畫的作品。但是一般人心理上可能不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赫赫有名的藝術家平時畫的盡管不是代表作,但至少也是認真的水準不俗的作品,怎么也會生產劣質作品。但這確實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