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64年的夢露可賣到兩千萬美金,84年的夢露賣不到50萬美金?
我常常說懂藝術史的人,你說1964年所創造的瑪莉蓮夢露和1986年瑪莉蓮夢露價差有多少,用的手法都是差不多,主題都是瑪莉蓮夢露,大小也是一樣的,為什么64年的瑪莉蓮夢露可以賣到兩千萬美金,84年的瑪莉蓮夢露賣不到50萬美金,差別在哪里。做藝術品投資的人,這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藝術投資的門檻高就在這里。60年代有時代的代表性,藝術的代表性。80年代已經不是那個藝術的年代了,這樣子的概念做藝術品投資的人有沒有辦法有這種基礎,史學上的基礎,做投資用基金的形式來做投資,團隊的建立。現在中國有非常多藝術品基金出現,但是沒有一個真正的藝術品操作公司有真正的專業團隊在后面。
中國藝術評論之哀
國外藝評家是獨立的專家,一個藝評可以讓百老匯戲當天下演,一個電影通過首映影評出來可以讓這個電影賣不了幾個錢。但是我們在這個地方發現藝評反而是背后推波助瀾的手,不夠公正和客觀,以后怎么寫史,在這些機制沒有健全的情況之下你貿然講我們推基金,西方的基金是在機制健全的情況下推基金的,藝術品可以當有價資產,這個時候怎么認定,保險公司敢不敢進場,東西真假都不知道。西方市場有一個概念,公平交易價格,那只是一個概念,你拿不到這個價格。你之后公平交易價格上面還有拍賣公司價格,越來越高。但是現在我們都看到其中一個價格,我們找不到公平交易價基本點,就是因為整個史學基礎本身的制度沒有建立出來。
臺灣藏家還要撐場多久 藝術市場急須內需
印度當代藝術的起來也不是靠當地的買家,靠的是英國的有錢人把印度拉上來的,俄羅斯也是一樣。但是基金進場,政府發行基金為了要制造內需,一個市場沒有內需,都要靠外資支撐這個市場,市場隨時會垮,東南亞藝術也是一樣,東南亞的一級市場建立完全了嗎?2007、2008年有一個統計,整個中國當代市場64.2%的買家在臺灣,這表明中國真正的內需市場沒有形成,日本的動漫,韓國的當代也是靠臺灣買家,東南亞也是靠臺灣買家,現在經濟不景氣好多買家收手了,怎么辦呢?自己國家自救,靠誰救,藏家。我常常講基金不管是什么形式,必須要能完全洞悉未來,懂得整個操作執行面上風險控管,要不然有保本基金還是結構化基金都沒有用。(文/黃文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