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么多風格迥異的作品,人們自然會提出一個問題:當時人們對個人風格到底有無意識?這些風格迥異的作品到底是自然形成的還是竭力追求的結果? 從甲骨刻辭中,我們已經能夠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的個人書寫風格,但這是否是人們有意識的追求,難以論斷,但是漢代情況有所不同。當時能接觸到甲骨刻辭的人數可能非常有限,但碑刻矗立在公共場合,人人可以觀賞、評說,作者自己也便于審視,這不能不推動人們對書法更深入的感受與思考。關于這一點,雖然沒有留下記錄,但是可以斷言,字體的擴大、公眾的觀賞,對書寫具有重要的影響。 展示是人們追求個人風格的充分理由。 曹魏時期,碑刻仍用隸書,但由于楷書的影響,提按頓挫加入隸書中,漸漸遠離漢代風范,結構亦刻板。少數作品能承續東漢末年的書寫風格,但已無開創新意的力量。 此后,隸書有三次復興:一次是北齊,一次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第三次是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