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1978—1980年的中央美術學院 小引 老校友回憶,“文革”前中央美院附中有位看門老漢,每接電話,頭一句總是曼聲應道: “我中央啊!” 這不是笑話,真人真事,亦且老漢懂語法,說得并沒錯:“中央美術學院”一詞,主語不是“美院”,而是“中央”。1980年全國青年美展借人大會堂開大會,每張桌子擱塊各省的字牌,我理所當然朝著“北京”那桌走,半道給人一把拉開,引去“中直”那一桌。我不懂,問了,原來是“中央直屬”之意,意思是中央美院不歸北京管。我當下反感:一幫畫畫的,鬧這些名堂做甚?!坐不片刻,就去四川東北那幾桌找窮哥們兒抽煙聊天去。 中央美院的前身是“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名平實。其時 “北平”不是京都,“國立”亦非“中央”之意,而“專科學校”自有專科的規矩——與我在紐約做了十幾年近鄰的金高先生,即在 1948年入北平藝專,是個民國學生,1952年畢業,可就成了光榮的中央美院畢業生。日常閑談,她說起美院五十多年前上課的情節: 原來金高那代學生的一年級教學,竟由徐悲鴻親自任課,戴澤輔助。徐先生教大家怎樣起稿、怎樣觀察、怎樣校正修改、怎樣收束一幅畫,以至紙張鉛筆之類工具用法,都在講演之列。有位學生自作主張將炭黑涂滿全紙,擦出石膏的亮部,徐先生進來,一聲不響,親手抹凈,然后告誡全班信守步驟,不可胡來。學生若是出外寫生,回校后,徐院長常會自己跑去宿舍看他們的畫兒。 二年級任課老師是誰呢:吳作人與董希文。到了三年級,好規矩大致養成,這才交由李宗津馮法祀等青年教師帶學生,包括“解放區”來的畫家,其中就有70年代末教過我的林崗先生。“嗨,那會兒他還是個帥小伙子!”金高笑說,“咱們班男生跟他說話,勾肩搭背呢!” 以上國立藝專的老規矩,今天聽來簡直天方夜譚:如今藝術學院的一年級學生,誰在教? 金高的夫君王濟達,雕塑家,是1953年美院附中建校第一批學生,只見得徐悲鴻先生一面:“哎呀,當時那份兒崇敬啊!咱們這些孩子在禮堂里排成一溜,挨個兒走到徐先生跟前,鞠一躬。徐先生穿件白西裝,坐那兒,朝我們笑笑,點點頭,過了沒幾天,他就死了。” 那年我才出生。二十五年后考上美院,正是“文革”后各地高校全面恢復招生的1978年,距今,也正好二十五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