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倩 圖片提供香港蘇富比 香港佳士得 廖繼春-《花園》-1970年-91×116cm-Lot.0196 引文:廖繼春對于色彩的運用具有極大的天份個性化的美學理念富麗的色彩成為其創作上最醒目動人的標志不少藝術史學者因而贊嘆他為“色彩的魔術師”。他的作品在歷年的拍賣會上成績斐然是一眾藏家追逐競拍的頭魁也是油畫拍賣中的天價藏品。 奔放中的色彩熱情洋溢,流露了畫家內心的美好意境,是色彩主導的魔術,亦是畫師筆下的自述,內斂而自信,誠懇無意直言于人前,這就是廖繼春(1902-1976),一股攜帶于山水間的狂風,通景之靈性,賞情之于心內,于觀畫者是一種遨游,于繪畫者是一種灑脫。 這位學承于東京美術學校的西洋野獸派繪畫大師,個性樸實木訥,但在畫作中卻使用靚麗的色彩,傳達出奔放明朗的活潑情調。廖繼春畫作以扎實的寫生為基礎,以經營畫面顏色塊面為主要表現方式。他是臺灣新美術的拓荒者,也是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畫家之一。其作品中的最高價是1970年創作的《花園》,尺幅91×116cm,在香港佳士得2008年的春季拍賣會上,以35,047,500港元的成交價落入電話藏家之手。《花園》在構圖方式與表現上,巧妙地運用了不同的色彩模式與線、形上的挪移,在畫面上流露出截然不同的視覺角度與美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花園》成為了廖繼春在此一時期創作風格由具象轉化至抽象的完美解答,他將原本具象的花園景致形體高度抽象化,讓所有具象的元素以純粹的線條、色彩、塊面來代替并透過畫面來表達抽象的空間、光線與穿透性觀念,這是廖繼春經過多年于色彩、空間上的探索,所得到的相當具突破性的發現與成就。 廖繼春的油畫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年在日本師從于田邊至與野獸派畫師梅原龍三郎,受日本的學院派影響,作品風格強調個性的后印象主義,往往造型夸張,色彩較暗,畫面整體呈現出沉悶之感;中年開始半抽象的繪畫風格,色彩逐漸明朗,利用粉紅、淡綠和淡藍的交織,形成強烈的對比,呈現出野獸派的作風;晚年的作品越發成熟,更多的是半具象半抽象,色彩絢爛,筆觸自由奔放。他大膽地將過去隸屬于自然形象的色彩通通解放,用大紅大綠的原色,在畫布上重新鋪陳出一個獨立且完整的色彩世界。如然若要拋開此種美術史的眼光,純粹以作品的成果來評比,廖繼春創作中對于色彩美妙地駕馭與表現,超乎野獸派絕大多數的藝術家,其澄明地大膽用色,只有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才能與之匹敵,廖繼春在色彩學的善用與高妙,絕對可被稱為一位“世界級的藝術家”! 廖繼春-《裸婦》-1926年-72.5×53cm-Lot.1012 在廖繼春的作品拍賣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幅—《裸婦》,被兩度擺上香港佳士得的拍賣展臺,分別是2005年5月29日和2010年5月29日,藏家于2005年的“中國繪畫的新紀元—國巨基金會藏品專拍”中拍下畫作,于5年后的同月,在“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將畫作轉手,而成交價格也由2005年的1,200,000港元升至1,460,000港元。《裸婦》創作于1962年的11月,在次年舉辦的第一屆“臺展”中便獲得了特選的榮譽,從這幅作品中,可以讀出大師靈活的筆觸和跳躍的色彩,是其寫實人物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創作。 在今年10月7日的香港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專題拍賣會上,廖繼春的作品《野柳豐姿》將首度釋出,展示了這位寫實抽象藝術大師的魔力色彩。畫作在過去的近40年中,完好地保存于亞洲私人藏家之手。現以估價18,000,000至28,000,000港元的面目重現于市,必定吸引五湖四海的藏家慕名而來。 在廖繼春的創作生涯中,野柳曾七度入畫,而《野柳豐姿》則是七幅畫作中,尺幅最大,代表性最強的。畫作完成于60年代其巔峰創作期,足夠的信心與能力使得在畫布的選擇上,大師選擇了111x145cm的大尺幅。在畫幅中,前中后三景的細心鋪陳都融合了其畢生創作的美學精粹。首先,于前景的部分,在那以灰白為主色調的巖石地景上,廖繼春以層次豐富的肌理交迭出土地的厚實感,凝神逡巡,當中點綴、蘊藏著勃發的生機盡現于眼前,如綠色低矮的林投與不知名的花卉(幻化成黃紅色點)從石頭的縫隙間蔓生開來,在紅、黃、綠三原色上,廖繼春亦大膽使用對比的藍色、粉紫補色,在那色光的碰觸與跳躍間,交織出無限的生意與藝術家的浪漫情懷。 廖繼春-《西班牙古城》1965年-72.5×91cm-Lot.0276 而延伸的黃色彩,則好似烙印在大地上的陽光與熱度,讓人幾乎可感受到海邊特有的瀲滟天光與溫暖。突起的燭狀石,通過遠近地排列加深了視覺空間的延展,其伴隨著海面上的塊塊礁石,打破原本僵直的海岸線,它們高高低低、羅列起伏,似樂曲中跳躍的音符,帶給人一派輕松的歡樂感。而在中景和遠景的部分,廖繼春主以雄邁有力的色塊來詮釋海景與山巒,一反前景的嚴密,他以簡化的平坦色面來構成景物,在色彩上則注入了極為個性化、卓絕的色彩學觀。如廖繼春在此大量地使用群青、靛藍與湖水綠構筑水天與山,并大膽注入其鐘愛的、明度極高的對比粉紅色彩。浪漫的粉紅色,正是60年代廖繼春藝術創作上獨特的重要表征,畫家吳炫三曾有言:“有粉紅色的存在,就是廖繼春的精神所在!” 雖然他的用色極為對比,但在那奔放的形色之中,仍予人和諧的富麗感受,此為其藝術高妙之處。而遠景的海天在粉彩的交融中相連一片,無形中將畫面空間再度往后推進。雖然畫布的實體空間有限,但廖繼春卻試圖將無窮的大千世界包含在內,令畫中之景向畫框之外作無限地指涉聯想。當中,臺灣地處亞熱帶的海島地形、四季陽光閃耀的氣候溫度,透過他自信的筆風、溫柔的色彩情詩向觀者展現。其過人之處,如藝評家潘所言:“廖繼春的繪畫具有現實上的厚實感,畫中微妙的色階變化,主觀的塑形、色彩、光線的經營,都足以反映他是一位偉大的色彩與造型家。” 廖繼春-《野柳豐姿》-1965年-111×145cm ? |